顱底骨折

顱底骨折

顱底骨折大多數是線形骨折,個別為凹陷骨折,按其發生部位分為:顱前窩、顱中窩、顱後窩骨折。顱底骨折是由於多種原因造成顱底幾處薄弱的區域發生的骨折。顱底骨折大多為顱蓋和顱底的聯合骨折,絕大多數為線形骨折。顱底骨折一般為閉合性損傷,骨折本身無需特殊處理,主要針對顱內、顱底嚴重的並發傷及預防感染。顱底骨折與各種腦外傷加以鑑別。一般對於腦外傷病人,護士往往警惕高顱壓的症狀和體徵,而對於低顱壓的重視不夠,值得注意的是,當大量的腦脊液外漏時,可導致低顱壓,病人表現為意識淡漠、頭痛、頭昏、視力模糊、尿量減少等症狀。

基本信息

症狀體徵

鼻出血、頭痛、眩暈、暈厥、昏迷、癲癇和癲癇樣發作、其他症狀。

病因

顱底骨折大多為顱蓋顱底聯合骨折,絕大多數為線形骨折。發生的原因:

(1)顱蓋骨折延伸而來。

(2)暴力作用於附近的顱底平面。

(3)頭部擠壓傷,暴力使顱骨普遍彎曲變形所致。

(4)個別情況下,垂直方向衝擊頭頂部或從高處墜落時,臀部著地。按其解剖部位分為:顱前窩骨折;顱中窩骨折;顱後窩骨折。顱底骨折一般為閉合性損傷,骨折本身無需特殊處理,主要針對顱內、顱底嚴重的並發傷及預防感染。一般預後較佳。

臨床表現

顱底外面觀顱底外面觀

顱前窩骨折

常累及額骨眶板和篩骨,引起的出血經前鼻孔流出;或流進眶內,眶周皮下及球結合膜下形成瘀血斑,稱之“熊貓”眼征,骨折處腦膜破裂時,腦脊液可經額竇或篩竇由前鼻孔流出,成為腦脊液鼻漏,空氣也可經此逆行進入顱腔內形成顱內積氣,篩板及視神經管骨折可引起嗅神經和視神經損傷。

顱中窩骨折

常累及顳骨岩部,腦膜和骨膜均破裂時,腦脊液經中耳由鼓膜裂孔流出形成腦脊液耳漏;如鼓膜完好,腦脊液則經咽鼓管流往鼻咽部,常合併第Ⅶ或Ⅷ顱神經損傷,如骨折累及蝶骨和顳骨內側可傷及腦垂體和第Ⅱ,Ⅲ,Ⅳ,Ⅴ及Ⅵ顱神經,如果傷及頸內動脈海綿竇段可形成頸內動脈海綿竇瘺而出現搏動性突眼;頸內動脈如在破裂孔或在頸內動脈管處破裂,則可發生致命性鼻出血或耳出血。

顱後窩骨折

骨折累及顳骨岩部後外側時,多在傷後2~3日出現乳突部皮下瘀血,骨折累及枕骨基底部時可在傷後數小時出現枕下部腫脹及皮下瘀血;骨折累及枕大孔或岩骨尖後緣,尚可出現個別或全部後組顱神經(即Ⅸ~Ⅻ顱神經)受累的症狀,如聲音嘶啞,吞咽困難。

症狀體症

顱底骨折顱底骨折

1.顱前窩骨折:前額部頭皮挫傷腫脹、眼瞼和球結膜下瘀血斑、鼻出血和腦脊液鼻漏、嗅覺喪失或視力減退,嚴重者導致失明。2.顱中窩骨折:顳部軟組織挫傷和腫脹、耳出血或腦脊液耳漏、面神經或聽神經損傷、眶上裂綜合徵、頸內動脈-海綿竇婁。3.顱後窩骨折:枕部或乳突區皮下瘀斑,多在傷後數小時出現。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經功能障礙或延髓損傷症狀。

診斷依據

顱底骨折顱底骨折

1.臨床徵象(1)顱前窩骨折:眶周皮下及眼球結合膜下瘀血,表現“熊貓”眼征。鼻腔流血並伴腦脊液鼻漏。可合併嗅神經、視神經、腦垂體、丘腦和額葉腦挫傷症狀。(2)顱中窩骨折:外耳道流血並腦脊液耳漏,常伴有聽神經、面神經、三叉神經、外展神經和顳葉腦損傷症狀。少數患者合併頸內動脈-海綿竇婁或外傷性動脈瘤。(3)顱後窩骨折:乳突皮下瘀血、腫脹、壓痛,有時咽後壁腫脹、瘀血或腦脊液漏。可合併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舌下神經和小腦、腦幹損傷症狀。2.顱底X線攝片顯示骨折。

檢查

顱骨X線平片檢查僅30~50%能顯示骨折線,必要時行顱基位片,斷層攝片或CT掃描等檢查。

診斷

根據病因、臨床表現和X線或CT掃描等檢查確診。

鑑別診斷

顱底骨折與各種腦外傷加以鑑別。

併發症

1、顱前窩骨折伴有腦脊液鼻漏和嗅、視神經的損傷。

2、顱中窩骨著橫行骨折病人可有第5、6、7或8對顱神經的損傷;而縱形骨折則往往造成傳導性耳聾;皆可造成腦脊液鼻漏和鼓室積血。

治療

這類骨折多數無需特殊治療,而要著重處理合併的腦損傷和其他並發損傷。耳鼻出血和腦脊液漏,不可堵塞或沖洗,以免引起顱內感染。多數腦脊液漏能在兩周左右自行停止。持續四周以上或伴顱內積氣經久不消時,應及時手術,進行腦脊液瘺修補,封閉瘺口。對碎骨片壓迫引起的視神經或面神經損傷,應儘早手術去除骨片。伴腦脊液漏的顱底骨折屬於開放傷,需給予抗生素治療。

治療原則

①腦脊液漏者,鼻部或外耳道局部消毒,不宜填塞沖洗,不要擤鼻,保持於腦脊液不漏體位。全身抗感染治療。②著重腦損傷、顱神經損傷和其他並發傷的治療。③腦脊液漏持續2~3周以上或伴顱內積氣引起腦受壓,應開顱手術修補漏孔。④合併視神經、面神經損傷,應早期行神經管減壓術。

用藥原則

①創傷後立即使用精製破傷風抗毒素,選擇易透過血腦屏障的抗生素,如青黴素、氯黴素,聯合用藥預防感染,靜脈用藥為主。②發生顱內感染後,應取炎性分泌物或腦脊液作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選擇有效抗生素。頭孢他啶對嚴重的顱內感染有較理想的效果。③合併腦損傷者,按腦損傷治療。

療效評價

治癒

(1)顱內無感染,神經損傷有好轉,無明顯併發症。

(2)腦脊液漏停止。

(3)顱內積氣消失。

(4)手術修補或神經吻合等手術創口一期癒合,無併發症。

好轉

症狀好轉,有明顯併發症。

未愈

症狀無改善或進一步惡化。

護理

消毒隔離

嚴格消毒隔離,防止交叉感染最好將病人安排在單人病室,同時限制、減少探視陪護人員,病室要早晚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清新,每日紫外線消毒兩次,每次30分鐘。

保證正確臥位

促進漏口早期閉合有腦脊液外漏時,要維持特定的體位,其目的是借重力作用使腦組織移向顱底硬膜破損處,有助於使局部粘連而封閉漏口。病人要絕對臥床休息,前顱窩骨折且神志清醒者給予半臥位,昏迷者抬高床頭30度,患側臥位;中、後顱窩骨折者臥於患側。維持特定的體位至停止漏液後3日。絕大部分病人在傷後1周內漏口常能自行癒合。

加強護理

預防顱內感染顱底骨折出現腦脊液漏時,屬隱性開放性骨折,護理不當可引起顱內感染。要及時清除鼻前庭或外耳道內的血跡和污垢,防止液體引流受阻而逆流。於鼻孔處或外耳道口松松放置一消毒乾棉球,浸濕後及時更換,並根據浸濕的棉球數估計漏液的多少。擤鼻涕、打噴嚏、用力咳嗽、屏氣排便等動作均可增加顱內壓,加重腦脊液外漏或引起氣顱,所以顱底骨折病人要注意避免上述動作。禁止摳鼻、挖耳,嚴禁鼻腔吸痰或插胃管、耳鼻滴藥、沖洗和填塞等。對於呼吸道分泌物多的病人,可讓病人深呼吸、淺咳,配合霧化吸入、套用祛痰藥物,使痰液稀釋,易於咳出,必要時可經口吸痰。加強口腔護理,遵醫囑靜脈套用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飲食護理

顱底骨折病人的飲食要營養豐富、易消化。不宜進食刺激性和堅硬、需用力咀嚼的食物,飲食要富含高蛋白和豐富的維生素,多吃蔬菜、水果等,以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必要時套用開塞露或灌腸,以免用力大便增高顱內壓。

確定方法

正常腦脊液為清水樣,無色透亮。腦外傷時,血性腦脊液易與耳鼻道損傷所致的出血混淆。當不能確定漏出液是否為腦脊液時,可通過下列方法鑑別:

(1)將漏出液滴於白色吸水紙或紗布上,血跡外有寬的淡黃色暈圈,猶如月暈樣;

(2)被腦脊液浸濕的手帕,沒有被鼻涕或組織滲出液浸濕的那樣乾後變硬的現象;

(3)收集血性漏出液觀察,血性腦脊液多不易凝固;

(4)腦脊液含糖量較高,可用尿糖試紙測定;

(5)部分顱底骨折病人,鼓膜仍完整時,腦脊液可經耳咽管流至咽部,病人可自覺有鹹味或腥味液體咽下。

(6)觀察有無腦損傷和顱內感染症狀要密切觀察病人的意識、瞳孔、生命體徵、肢體活動情況,注意病人有無高熱、頭痛、嘔吐、頸項強直等情況;對病情做好記錄。一般對於腦外傷病人,護士往往警惕高顱壓的症狀和體徵,而對於低顱壓的重視不夠,值得注意的是,當大量的腦脊液外漏時,可導致低顱壓,病人表現為意識淡漠、頭痛、頭昏、視力模糊、尿量減少等症狀。發生低顱壓時,應取平臥位,減少腦脊液流失,同時靜脈補液。

(7)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顱底骨折病人一般表現為兩種心理狀態:出現腦脊液外漏、顱神經損傷等症狀時,病人大都十分恐懼;而輕症病人對疾病缺乏足夠的重視,表現為不以為然。在住院治療期間,需長時間臥床,日常活動受到限制,治療費用高,病人往往出現焦慮、煩躁情緒,護士要做好知識宣教和心理護理,使病人了解顱底骨折的相關知識,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