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壓改變

顱內壓是指顱腔內的壓力,又稱腦壓。脈絡叢是由毛細血管、軟腦膜、室管膜上皮構成,附著在側腦室、三、四腦室內壁,生產惱脊液。腦脊液流動於蛛網膜下腔中以保護和滋養腦及脊髓,維持顱內正常壓力。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脈絡叢分泌腦脊液減少以致顱內壓改變而頭疼。

詞條解釋

顱內壓是指顱腔內的壓力,又稱腦壓顱腔是由多個骨塊藉骨縫相互連合而構成的骨性空腔。顱腔基本上不能伸縮,故其容量恆定。顱腔內的主要內容物有腦脊液、血液及腦組織,正常狀態下此三種內容物的總量亦基本恆定,三者當中任何一、二種物質的容量增加,其他二或一種就會代償性地減少,以平衡顱內壓。

相關常識

成人顱腔內容積約為1400ml,其中腦脊液約占10%,腦血流約占2~11%,腦組織約占80%,即占顱腔內容積的最大部分,但其可壓縮性最小,由此可知顱腔內容積實際可調節範圍很小,即使充分代償也僅能增加10%左右的容量。顱內壓改變主要有顱內壓增高和低顱壓改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