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芷馨

顧芷馨(1885—1946),又名晉昌,自號“養心居士”。1885年出生,1946年逝世。才兼文武,大量詩作都表露了他對國家和民族的關切之情。

他自幼喪母,寄居外祖父家中。在塾師的教導下潛心攻讀,涉獵甚廣。光緒末年考取文庠生,民國初年,曾留學日本,歸國後,目睹國家武力不振乃投筆從戎。最初,在奉軍第二十七師充幕僚。民國十一年,受張作相的聘請,擔任長春軍械庫主任。因其為人淡泊,不屑於官場的阿諛奉承,與狗苟蠅營之輩無法同流,漸受排擠,以致棄官歸隱。 顧芷馨自幼勤奮好學,酷愛古體詩詞寫作。在長期的軍旅生涯中,他不僅是一位幹練的軍人,還是一位造詣很深的詩人。詩文成就顯著,在台安境內實不多見。由於他不懈地堅持吟詩作賦,一生中留有大量的詩詞文稿。為實現他的夙願,民國二十五年,經其女兒顧文清和遼瀋地區著名文史學家金毓黻等捐資,將其“公餘雜詠”輯成《雞塞記》詩集。全集共四卷,輯詩600多首,約20餘萬言,由金毓黻等10餘名當時遼瀋地區文化名人為其作序。

顧翁由於才兼文武,所以大量詩作都表露了他對國家和民族的關切之情,在他的筆下真實地記錄了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的悽苦和災難。如描寫直奉混戰的一首詩中寫道:“四塞愁雲起,千家鬼哭聲;黃沙埋戰骨,碧血灑連營。城郭為墟里,人民半死生;何時天厭亂,武庫盡銷兵”。

他痛恨當時的社會現狀,卻又無可奈何,在他的詩作中,既有對田夫野老的同情,也有對官僚政客的鞭撻。他尤能體貼勞苦人民的疾苦。在一首題為《感時》的詩作中真實地反映了民生疾苦:“春旱秋來雨更多,田禾淹沒水成河;天災未救兵禍起,饑饉蒼生可奈何”!

顧芷馨描寫大自然之美,抒發自己情懷的詩篇,既有古體,又有律詩絕句;既有山色湖光,又有田園小溪。可謂色彩紛呈,美不勝收,頗受遼瀋文壇的褒譽。他在一首《夏日游吉林公園》的詩中寫道:“花映樓台柳映堤,綠陰無際草萋萋;頻來細雨誰家燕,飛入池塘啄絮泥”。此詩以其生動的描寫給人以美的享受,令人心曠神怡。

顧芷馨1946年因病而逝。他在臨終之前寫了一篇自我解剖的《自祭文》。身未死,先寫自祭文,這在台安近代史上是絕無僅有的。他一生中結交廣泛,不僅對當年遼瀋地區的軍政要人多有過從,而且與當時東三省的文化、教育界一些知名人士也頻有往來。他的《雞塞記》詩集,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清末民初時的社會生活,不失為一部台安縣乃至遼瀋地區珍貴的文史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