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論著80餘萬字,協編《紅樓夢論集》、《紅樓夢探藝》、《紅樓夢人物論》等書。改革開放時期,以鄧小平理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寫作並發表了一系列具有革新意義的紅學論文。如《鄧小平理論對研究中國古代文化的啟示》、《悲劇中的正劇--論薛寶釵的憂患意識》、《走在時代前列、開闢光輝道路--評大膽改革經濟堅決反對腐敗的賈探春》、《向初期民主主義者前進的封建節婦-一李紈》、《賈珍--賈府衰敗的禍首》、《論費赦形象的審美價值》、《論固寵擅權以權謀私的王熙風》等論文,或發表於國家級學術刊物,或發表後為《新華文摘》、《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所採用,或為國家級、省級大型理論文集反覆轉載;第一篇為中共中央黨校、北京大學收入其合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庫》,並發給"優秀文章證書";第二篇為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收入1997年出版的《中國當代社會科學論文選粹》,並發給"榮譽證書"。目前已初步形成一個新的紅學流派(鄧小平理論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