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顧歡字景怡,吳郡鹽官人。歡年六七歲,父使驅田中雀,歡作《黃雀賦》而歸,雀食過半,父怒,欲撻之,見賦乃止。鄉中有學舍,歡貧,無以受業,於舍壁後倚聽,無遺亡者。八歲,誦《孝經》、《詩》、《論》。及長,篤志好學。母年老,躬耕讀書,夜則燃糠自照。同郡顧愷之臨縣,見而異之,遣諸子與游,及孫憲之,並受經句。
譯文
顧歡字景怡,吳郡鹽官人,顧歡六七歲的時候,父親讓他驅趕田裡的麻雀,顧歡作了一篇《黃雀賦》就回去了,麻雀把田裡的糧食吃了一大半,父親很憤怒,要用棍子打他,看見《黃雀賦》就沒有打他。鄉里有學堂,顧歡家中貧困不能上學,在學堂牆壁後面倚著聽,沒有一絲遺漏。八歲時,便可以背誦《孝經》《詩》《論》。等到長大了,專心致志,勤奮好學。母親年紀大了,顧歡一邊親自種地,一邊背書,晚上就把糠點燃,照著看書。同郡顧愷之來到縣裡,見到他(如此勤學)感到驚異,讓自己的幾個兒子與他一起郊遊 ,到了孫憲之處,和他們一起接受教育。
啟示
顧歡是一個好學,人窮志不窮的人,我們應該向他學習.
拓展
顧歡 公元四二o年至四八三年 字景怡,一字元平,吳郡鹽官人。生於宋武帝永初元年,卒於齊武帝永明元年,年六十四歲。顧歡為南朝齊著名道教學者。生卒年不詳。字景怡,一字玄平。吳郡鹽官(今浙江海寧縣西南)人。父、祖皆業農。年二十餘,就豫章雷次宗咨玄、儒諸義。母亡,據稱水漿不入口者六七日,廬於墓次,遂隱遁不仕;於天台山聚徒開館,受業者常近百人。齊高帝蕭道成輔政時,征為揚州主簿,並遣中使迎歡。及踐阼,乃至,稱山谷臣顧歡上表。“謹刪撰《老氏》(即《老子道德經義疏》),獻《治綱》一卷”。旋辭謝榮祿,曰:“臣志盡幽深,無與榮勢,自足雲霞,不須祿養。”其“辨章治體”’很受齊高帝之景仰。東歸之日,乃賜塵尾、素琴。永明元年(483),又詔征歡為太學博士,仍不就。史稱顧歡“晚節服食,不與人通。每旦出戶,山鳥集其掌取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