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建芬

顧建芬

半月壺 高竹節壺 此壺呈紫紅色,簡潔透亮。

基本信息

顧建芬(家菱),工藝美術師、青年陶藝家、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中國陶瓷協會會員。1975年生於宜興陶藝世家,自
顧建芬顧建芬
幼受到紫砂文化的薰陶,經顧氏家傳技藝嚴格訓練和刻苦勤奮的實踐,接觸了大量的名人名作及經典作品,對紫砂藝術有較深理解與較高要求,作品以傳統風格為主,整體美觀大方,極具藝術性、觀賞性、實用性。做工精細挺拔,線條流暢自然,每件作品都溶注著作者的心和意,每件作品都散發出濃郁的東方藝術特色,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陶瓷展評並獲獎,深受海內外紫砂愛好者的喜愛和收藏 。

個人榮譽

2006年10月作品《松果提梁壺》在第三屆中國書畫藝術博覽會(山東)金獎
2008年4月首屆瀋陽.宜興紫砂精品文化節中“漢方壺”被評為“金獎”
證書證書

2007年5月“美人肩壺”獲得第三屆中國(深圳)國際茶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活動之一的第三屆中國茶道論壇、中國茶葉發展論壇“紫壺精品展”“金獎”
2007年11月“三十二筋紋”在第九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中經評審會評審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創新藝術金獎”
2009年“掇球”在第五屆中國(深圳)國際茶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中國茶宮分會場的“中國紫砂壺精品評選”活動中獲得一等獎”
2009年11月“雲龍壺”在第十一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中獲中國工藝美術“金獎”
2006年10月“連連登高壺”在第三屆中國書畫藝術博覽會(山東)榮獲“金獎”

個人作品

東坡提梁壺傳說宋朝大學士蘇東坡晚年不得志,棄官來到蜀山,閒居在蜀山腳下的鳳凰村上,他喜歡吃
作品作品

茶,對吃茶也很講究。此地既產素負盛名的「唐貢茶」,又有玉女潭,金沙泉好水,還有「海內爭求」的紫砂壺。有了這三樣東西,蘇東坡吃吃茶、吟吟詩,倒也覺得比在京城做官愜意,但這三者之中蘇東坡還感到有一樣東西美中不足。什麼呢?就是紫砂茶壺都太小,怎么辦呢?蘇東坡想:我何不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一把大茶壺?對,自己做茶壺自己用!他叫書僮買來上好的天青泥和幾樣必要的工具,開始動手了。誰知看似容易做卻難,蘇東坡一做做了幾個月,還是一籌莫展。一天夜裡,小書僮提著燈籠送來夜點心,蘇東坡手捧點心,眼睛卻朝就做,一做就做到雞叫天亮。等到粗殼子做好,毛病就出來了:因為泥坯是爛的,茶壺肩部老往下塌。蘇東坡想了個土辦法,劈了幾根竹丬丬,撐在燈籠壺肚裡頭,等泥坯變硬一些,再把竹丬拿掉。燈籠壺做好,又大又光滑,不好拿,一定要做個壺把。蘇東坡思量:我這把茶壺是要用來煮茶的,如果像別的茶壺那樣把壺把裝在側面肚皮上,火一燒,壺把就燒的烏漆墨黑,而且燙手。怎么辦?他想了又想,抬頭見屋頂的大梁從這一頭搭到那一頭,兩頭都有木柱撐牢,靈機一動說:「有了!」趕緊動手照屋樑的樣子來做茶壺。經過幾個月的細作精修,茶壺作成了,蘇東坡非常滿意,就起了個名字叫「提梁壺」。因為這種茶壺別具一格,後來就有一些藝人仿造,並把這種式樣的茶壺叫做「東坡提梁壺」,或簡稱「提蘇」。顧建芬的東坡提梁壺加入了自己的創意在裡面,別具一格
半月壺壺型精緻,似半個月亮一樣,用優質天然泥料而制,出水流暢,密封性強,做工相當精緻,不但可以保持茶葉原有的色、香、味,其自然古樸的形象又與茶文化深厚的自然氣韻相輔相成,是家居飲茶品茗的最佳茶具,也是饋贈親友送禮的不俗佳品
高竹節壺該壺胎質細膩,色澤紫紅。造型取材於竹,整個壺形態以竹節一般,做工精緻,造型典雅
墨林壺此壺呈紫紅色,簡潔透亮。壺身似直桶形,大圈底,直頸,蓋板寬大與口面相吻,蓋面穹起呈雙層,鈕為乳頭
工作室工作室
狀。流小彎、嘴朝上,長圓直圈把。底刻銘文:“煮茶亭長項氏子京墨林”。此壺氣勢頗大,結構有明制特徵,幾經碾轉,藏家甚寶愛,並以拓本藏記。項元汴,字子京,號墨林居士。明嘉靖四年至萬曆十九年(1525-1591年)浙江嘉興人。家資富饒,是明代最有名的鑑定家、收藏家。收藏之豐,甲於江南。鑑定精謹,水平很高,今人所見項子京題跋者,多不謬妄。明代萬曆年間的紫砂名工巧匠,除時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三大妙手外,還大量湧現各懷絕技的制壺高手,大大提高了紫砂壺的製作技術,從而促進紫砂市場的繁榮。江南地區的一些官僚士大夫,也爭向宜興定製文玩茶具,墨林壺即為其中之一。顧建芬《墨林壺》在第十一屆中國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上獲得工藝美術“金獎”

紫砂藝術

從顧建芬接觸紫砂至今,已有20年的歷史,她堅持不懈地創作,向眾多名家求教,博覽群書,集眾家之所長。她在研
合影合影
究和模仿歷代茗壺中打磨壺藝,並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
黑夜裡浩瀚的星空,月亮高懸中天,被人反覆吟唱,它的圓缺輪迴一直帶著文人複雜的感情。顧建芬在《半月壺》中,將心事納入壺鈕,那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欲說還羞。整個壺身仿佛一隻寫意的鳥兒,只盼這飛翔的小鳥能將這滿滿的思念帶到他的身旁。這個造型簡單的壺體,將紫砂的古樸之風和現代元素結合,把女子的滿腹心思藏於其中,叫人回味無窮。
中國人對於女性的讚美含蓄而內斂,尤其是女性的身體美,不若西方的熱烈張揚。顧建芬的《乳鼎壺》卻是對女性的乳房直接的讚美。她將溫婉的女性和冷硬的鐘鼎相結合,展現了現代社會的女子柔美的身軀和堅毅的心靈。
東風吹,戰鼓擂!兩軍對戰,擊鼓傳意。顧建芬的《仿古壺》壺身以戰鼓為原型,整個壺體收合有度,伸展自如。壺流與把經過精心設計,較之傳統的粗壯有力更顯得纖細柔和,現在的人們遠離戰爭的紛擾,但是人生的發展仍然需要不斷的鼓舞,這《仿古壺》雖然離開了廝殺慘烈的兵天血地,卻隨著人們步入不見硝煙的人生戰場,它依舊發揮著它最原始的使命。
紫砂藝術的繼承不是一成不變,墨守成規;但也絕非毫無章法的求新立異。顧建芬多年來通過大量的研究名人茗壺和研讀史書,對紫砂的文化與藝術的涵養有了獨到的見解。她的創作在紫砂傳統的基礎上融合自身的領悟和風格,呈現給我們的是具有創新意識的個性紫砂陶器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