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顧兆楨(1886~1966),字瑞贊,江蘇蘇州人。幼年喪父,讀書不多,後在上海一家專營婦女服飾的洋貨號當學徒。由於勤奮好學,刻苦鑽研,利用業餘時間研習各種編結書籍,很快精通生意,滿師後組織家庭手工業仿製。辛亥革命失敗後,他結識追隨孫中山鬧革命的蕭三平,接受了三民主義思想,決心走“實業救國”之路,於是放棄手工編結,改做機器制襪行業。民國3年(1914年)與人合夥創辦勝德織造廠,自任經理,生產絲結邊和花邊。
人物履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趁機向中國傾銷商品,上海商界紛紛掀起抵制日貨運動。顧兆楨參加中華國貨維持會,致力於國貨的推銷和宣傳。為了更加重視國貨生產,勝德織造廠與三友實業社、景綸汗衫廠、達豐織染廠等15家國貨工業企業,發起組織上海機制國貨工廠聯合會(簡稱“機聯會”)。“機聯會”於民國16年正式成立,定期出版《機聯會刊》,還先後舉辦了市民愛用國貨年、婦女愛用國貨年、學生愛用國貨年等提倡國貨,宣傳愛國的活動,推動上海民族工業的發展。
為了擺脫原料進口的被動局面,於民國9年在派人去法國學習考察人造絲製造技術時,發現工藝簡單、投資少、收效快,但日本尚未生產的酚醛樹脂。遂於民國10年在織造廠內設定賽珍部,開發成功澆鑄型酚醛樹脂(俗稱“人造象牙”)。從此,塑膠工業在國內開始萌芽,後又多次親赴日本取經,購置設備,試製成功乳酪素、膠木粉和電玉粉等塑膠新品種。在民國21~26年期間,由於悉心經營,打開局面,膠木粉產量從每天幾百磅增加到年產1000噸左右,改變了完全依賴進口的局面。人造象牙筷等製品,不但在國內市場上占統治地位,還遠銷香港、新加坡等地。被譽為勝德織造廠賽珍部的全盛時期。
民國26年八一三戰爭爆發,上海淪陷,有人誘以厚祿勸其出任偽職,當遭嚴詞拒絕,後又不接受日軍合作,賽珍部被日方強行掠奪,織造廠也被解散。民國34年抗戰勝利後,贖回賽珍部遭敗訴,決然在織造廠舊址重建勝德化工廠,由其子顧衛丞出任經理,重振膠木粉工業。
顧兆楨畢生致力於塑膠工業,是塑膠行業的先驅者。1949年全國解放後,他堅信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毅然將原勝德廠在香港貯備的原料及向國外訂購的150噸塑膠樹脂全部運回國內,投入生產,愛國之心,矢志不渝。退休後仍一心繫於中國塑膠工業的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