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建造歷史
建造者額敏塔的建造者是額敏和卓(1694~1777年)是魯克沁王的後裔,1694年出生於哈拉和卓,是吐魯番地區

1772年,為清朝“宣力多年”的額敏和卓被批准返回家鄉休養,他安居在家時,時時緬懷朝廷的恩德。他深知自己一生高官厚祿、主政一方,都有賴於清朝皇帝的恩賜和祖國的統一,於是就萌發了修塔的念頭,以表示自己萬世不渝的念頭。隨後,他和兒子蘇賚滿自出白銀 7000兩,開始建造這座報恩塔。

而年老多病的額敏和卓也不幸在這一年病故,享年83歲。清朝政府得知額敏和卓去世的訊息後,派人前往祭奠,並“加恩賞銀五百兩治喪”,其郡王爵位由兒子蘇賚滿承襲。為表彰額敏和卓一生功績,乾隆皇帝曾在中南海紫光閣為其掛像,並親自為之題詞說:“吐魯番族,早年歸正,命贊軍務,以識回性;知無不言,言無不宜,其心匪石,不可轉移。”
以額敏和卓為始祖的吐魯番郡王家族,王爵“世襲罔替”,從額敏和卓受封為郡王到清末,共傳位六代九人,時間長達152年。由於蘇賚滿繼承了額敏和卓的爵位,成為吐魯番第二代郡王,加之報恩塔基本上是由他主持修建的,因而,額敏報恩塔後來被人們稱為蘇公塔。
古塔概況
蘇公塔是一座至今已有230多年的歷史的古塔,造型別具一格,通高37米,底部直徑達10米,全部以磚塊砌築而成。塔身呈圓柱形,上小下大,塔頂呈盔形。
塔門入口處,有兩通石碑立於塔下,一為維文,一為漢文。漢文碑記全文如下:

很明顯,修建額敏塔是為了恭報清王朝對額敏和卓一家的知遇之恩,並使額敏和卓一生的業績能留芳千古,“以垂永遠,可為名教”而建造的。
塔身外面飾有各種各樣的花紋,有菱格紋、山紋、水波紋、變體四瓣花紋等幾何圖案,共有15種之多,都是維吾爾族的傳統紋樣,美觀大方,精妙絕倫。
塔體在不同的方向和高度,砌築有14個視窗。塔內有螺鏇形的台階72層,人們可以拾梯而上,直至塔頂。塔內沒有木料,全憑一個磚砌的螺鏇形中心支柱支撐整個塔身的重量。據當地的維吾爾族人民相傳說,蘇公塔是清代維吾爾族建築大師伊布拉音等人設計建造的,具有典型的維吾爾族建築特徵。
蘇公塔左後方,是一塊墓地,這是穆斯林墓葬園。
蘇公塔右側,是一座莊嚴古樸的清真寺,據說,這座清真寺就叫額敏塔清真寺,它是吐魯番最大的清真寺,也是新疆境內較大的清真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