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環雙鋸魚
頸環雙鋸魚(學名:Amphiprion perideraion)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雀鯛科雙鋸魚屬的魚類,俗名粉紅海葵魚、背帶雙鋸齒蓋魚。本魚分布於西太平洋區,包括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台灣島以及南海諸島、海南島等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Grootobi。本魚體側扁,口小,體色橘黃色至粉紅色。由頭頂沿背部至尾柄有一白色細縱帶,鰓蓋前亦有一白色橫帶,尾鰭圓形,背鰭硬棘9-10枚,背鰭軟條16-17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12-13枚,體長可達10厘米。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頸環雙鋸魚
- 別名:粉紅海葵魚、背帶雙鋸齒蓋魚
- 外文名:Pink skunk clown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目:鱸形目
- 科:雀鯛科
- 屬:雙鋸魚屬
- 種:頸環雙鋸魚
信息
中文學名:頸環雙鋸魚
拉丁學名:Amphiprionperideraion
別稱:粉紅小丑、咖啡小丑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phylumChordata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
綱:硬骨魚綱Osteichthyes
目:鱸形目Perciformes
科:雀鯛科Pomacentridae
屬:雙鋸魚屬Amphiprion
種:頸環雙鋸魚
分布區域: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
簡介
資源名稱
頸環雙鋸魚
學名Amphiprionperideraion
別名:粉紅小丑、咖啡小丑
原產地中國海南
水域環境:海水
食性:雜食性
底質類型:砂泥底
資源類型:野生
主要用途:觀賞魚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聖誕島至薩摩亞和東加,北至琉球群島,南至大堡礁及新加勒多尼亞。台灣主要分布於南部、西南部、東南部、小琉球和綠島等海域及南海。
特點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1.9-2.2倍。吻短而鈍。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齒單列,圓錐狀。眶下骨及眶前骨具放射性鋸齒;各鰓蓋骨後緣皆具鋸齒。體被細鱗;側線之有孔鱗片32-43個。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略呈圓形,硬棘IX-X,軟條16-17;臀鰭硬棘II,軟條12-13;胸鰭鰭條16-18;雄、雌魚尾鰭皆呈圓形。體一至呈橘紅色,各鰭淡色。頭部及軀幹部間具一白色窄垂直白色;體背由吻部沿背鰭基底延伸至尾柄另具一白窄帶。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於潟湖及珊瑚礁區,棲息深度可達約38公尺。和海葵具共生之行為,喜歡共生的海葵有Heteractismagnigica、Heteractiscrispa及Macrodactyladoreensis等,體表之黏液可保護自己不被海葵傷害。行一夫一妻制。偶有與克氏海葵魚同時出現,但無克氏海葵魚的攻擊性,而僅是緊依著海葵叢不離開。雜食性,以藻類和浮游生物為食。相關知識
雙鋸魚並非生來就不怕海葵觸手的毒刺,而是要經歷一個對毒素脫敏的過程,這個過程的時間可長可短,從幾分鐘到幾個小時,因魚和海葵的種類不同而異。魚先用尾巴或腹面的一部分去碰海葵的觸手,被刺一下就快速離開,然後再回來,將其身體越來越多的部分和觸手接觸,直到能全身沒入觸手叢中而無任何影響。在最初的接觸中,魚身上逐漸沾滿海葵的粘液,使海葵分辨不出哪是小魚,哪是它自己,所以以後就不放毒。有人實驗,把雙鋸魚身上的粘液全部擦洗乾淨,再放回去,海葵還會用觸手蜇刺它,雙鋸魚也沒有對海葵很強的免疫力。英文名
Pinkskunkclown;Pinkanemonefish;Salmonclownfish;Whitebandedanemonefish;Falseskunk-stripedanemonefish;Falseskunkstripedclown;Falseskunkstripedanemonefish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呈橢圓形而側扁,標準體長為體高之1.9-2.2倍。吻短而鈍。眼中大,上側位。口小,上頜骨末端不及眼前緣;齒單列,圓錐狀。眶下骨及眶前骨具放射性鋸齒;各鰓蓋骨後緣皆具鋸齒。體被細鱗;側線之有孔鱗片32-43個。背鰭單一,軟條部不延長而略呈圓形,硬棘IX-X,軟條16-17;臀鰭硬棘II,軟條12-13;胸鰭鰭條16-18;雄、雌魚尾鰭皆呈圓形。體一至呈橘紅色,各鰭澹色。頭部及軀幹部間具一白色窄垂直白色;體背由吻部沿背鰭基底延伸至尾柄另具一白窄帶。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潟湖及珊瑚礁區,棲息深度可達約38公尺。和海葵具共生之行為,喜歡共生的海葵有Heteractismagnigica、Heteractiscrispa及Macrodactyladoreensis等,體表之黏液可保護自己不被海葵傷害。行一夫一妻制。偶有與克氏海葵魚同時出現,但無克氏海葵魚的攻擊性,而僅是緊依著海葵叢不離開。雜食性,以藻類和浮游生物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聖誕島至薩摩亞和東加,北至琉球群島,南至大堡礁及新加勒多尼亞。台灣主要分布於南部、西南部、東南部、小琉球和綠島等海域。
漁業利用
本身體色豔麗以及與海葵共生之習性,使其成為受歡迎之水族觀賞魚。目前已能人工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