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黑雙鋸魚](/img/9/775/nBnauM3XwADN5YzMxcDM5UDNxMTM0MTM5QTMxADMwAzMxAzL3AzLy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中文名稱:黑雙鋸魚
中文別名:多斑雙鋸齒蓋魚、神女雙鋸魚
學名:A.polymnus
命名者:Linnaeus
英文名:Blackveinedanemonefish
特徵
背鰭Ⅹ-Ⅺ-12—16;臀鰭Ⅱ-Ⅲ-12—16;胸鰭18—19;腹鰭Ⅰ-5。側線鱗35;縱列鱗46—55。鰓耙16—19。體長為體高2.3—2.4倍;為頭長3.2—3.6倍。頭長為吻長4.0—4.2倍;為眼徑3.3—3.7倍。背鰭前方鱗13—16個,向前不達眼後緣的垂直線上。體側有3條白色橫帶;第二帶向上擴至背鰭鰭條部邊緣。向下終止於側線下方;尾柄上第三帶或不存在。尾鰭暗色,邊緣為白色。體長93mm。
形態特點
本魚體側扁,口小。成魚體橘色,具有一個垂直的黑邊白色的條紋在眼睛後面。稚魚體為紅色,有1到2條附加的白色橫帶在身體中央與尾部的基底,背鰭硬棘10枚;背鰭軟條16-18枚;臀鰭硬棘2枚;臀鰭軟條13-14枚,體長可達12厘米。
分布
分布於中國南海;國外見於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越南、印度、非洲東岸。 本魚分布於太平洋區,包括印尼、巴布亞紐幾內亞、澳洲、斐濟、索羅門群島、新喀里多尼亞、東加、萬那杜、馬紹爾群島、吉里巴斯、法屬波里尼西亞等海域。
科學分類
界:動物界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Chordata
![黑雙鋸魚](/img/9/d8c/nBnauM3X3UTOwMzNxMDOyUjNxMTM3QjNyMzMxADMwAzMxAzLzgzLzI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綱:輻鰭魚綱Actinopterygii
目:鱸形目Perciformes
科:雀鯛科Pomacentridae
屬:雙鋸魚屬Amphiprion
種:黑雙鋸魚A.melanopus
二名法
Amphiprionmelanopus
(Bleeker,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