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彌千里光
須彌千里光(學名:Senecio kumaonensis),菊科、千里光屬植物,分布於印度西北部、尼泊爾、錫金、不丹以及中國大陸西藏等地。
基本信息
- 中文學名:須彌千里光
- 外文名:Senecio kumaonensis
- 拉丁學名:Senecio kumaonensis
- 界:植物界
- 族:千里光族(Senecioneae Cass.) 千里光亞族
- 門: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 亞綱:菊亞綱(Asteridae)
- 目:菊目(Asterales)
- 科:菊科(學名:Asteraceae),是菊亞綱最大的1科。
- 亞科:管狀花亞科(Carduoideae Kitam.)
- 屬:千里光屬(Senecio)
- 種:須彌千里光
- 命名者及年代:Duthie ex C. Jeffrey et Y. L. Chen
- 分布區域:西藏
植物信息
種 名:須彌千里光
學 名:Senecio kumaonensis Duthie ex C. Jeffrey et Y. L. Chen
科:菊科
屬:千里光屬產地分布
西藏南部(吉隆)、度西北部、尼泊爾、錫金及不丹。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木質。莖單生或數個簇生,直立,高50-90厘米,基部稍木質,被疏蛛絲狀毛及捲曲短柔毛,花序下不分枝。基生葉和下部莖葉在花期凋落;中部莖葉具長柄,葉片卵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0-13厘米,寬4.5-5.5厘米,頂端鈍至尖,多少漸尖,具小尖,基部微心形,圓形或近截形,常不等,紙質,上面初時被疏蛛絲狀毛及捲曲短柔毛,下面被密白色蛛絲狀絨毛,羽狀脈,側脈7-9對,弧狀上彎;葉柄長3-6厘米,無翅,上部葉漸小,狹披針形,基部楔形。頭狀花序無舌狀花,下垂,多數在莖端及上部葉腋排成狹圓錐花序;花序梗長3-8厘米,被卷短柔毛。總苞圓柱形,長7-8毫米,寬2-3毫米,具外層苞片;苞片約3,線形;總苞片5(-6),狹長圓形,長6-7毫米,寬1毫米,鈍,上端被短柔毛,草質,外面被疏短柔毛,具不明顯3脈。小花5-7;花冠黃色,長6毫米,管部長2毫米,檐部漏斗狀;裂片卵狀長圓形,長1毫米,尖。花葯長2.2毫米,基部具鈍耳;附片卵狀披針形。頸部柱狀,基部略粗;花柱分枝外彎,長1毫米,頂端鈍,被乳頭狀毛。瘦果圓柱形,長2-3毫米,無毛;冠毛污白色,長4-5毫米。花期6-8月。生長習性
生於陰坡,海拔3600-45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