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澤·翠屏灣

順澤·翠屏灣,位於海南省瓊海市嘉積鎮萬泉河南路與豪華路交匯處東南側,由43幢17層高層住宅、6幢11層高層住宅、17棟3層聯排別墅、1幢2層和1棟3層等配套公建等組成。

順澤·翠屏灣項目”用地位於海南省瓊海市嘉積鎮萬泉河南路與豪華路交匯處東南側,占地面積約17 萬平方米。區內地面自然高程約在海拔10~13 米範圍內,地貌呈中部高周邊低漸變過渡。局部窪地池塘海拔約在7~9米範圍內,東、北、西側有自然溝渠匯入萬泉河。西北側和東南側各有一條土路貫穿區內,連線自然村與萬泉河左岸。緊貼宗地北側紅線建有東西向35千伏供電線路。 項目用地西側建有市政道路萬泉河南路,北側約100 米建有市政道路豪華路,東側規劃有市政道路愛海路,小區外部交通組織可依託市政道路。給排水、供電、通訊、廣播等市政基礎設施沿萬泉河南路東側敷設至宗地紅線西側,小區生活基礎設施可就近接入。項目用地性質為居住用地,容積率小於等於1.50。
本工程由43 幢17 層高層住宅、6 幢11 層高層住宅、17 棟3 層聯排別墅、1 幢2 層和1 棟3 層等配套公建等組成。高層住宅擬採用剪力牆結構;聯排別墅擬採用異形柱框架結構;其餘建築擬採用框架結構。
一:總平面規劃
1.規劃理念
瓊海歷史悠久,山清水秀,自然資源豐富,是海南省東海岸經濟、文化、水陸交通較發達的地區。發源於五指山的萬泉河由西到東,橫貫全境,就像一條潔白的絹帶,一頭繫著歷史,一頭指向未來。萬泉河哺育了兩岸勤勞質樸的人民,在古代文明史上曾濃墨重彩寫下了光輝燦爛的黎苗文化。春秋數度,物換星移,萬泉河不是灕江,勝似灕江的自然景色,令旅遊者讚賞不已,流連忘返。沿著萬泉河溯流而上,萬泉河的流水在不停地變幻,洶湧時急若蛟龍,平緩時又穩若飄紗,清澈的河水綿綿不斷,奔騰不息,兩岸一片片茂盛的天然椰林,似一條綠巾鋪在麗日藍天下,令遊人心曠神怡,仿佛進入仙境。
我們的項目恰好位於風光旖旎的萬泉河左岸,這條情系歷史指向未來的潔白長鏈成為了我們規劃的靈感之源。
2.規劃結構---“珠落玉盤”
萬泉河由猶如仙境的五指山噴薄向東流入南海,途中一滴靈水飛落碧綠色的椰林之中濺起五顆水珠,如珍珠嵌入碧玉盤般形成了我們規劃設計的基本形態。
規劃中我們將260 畝的設計用地劃分成了四個規模、形態各異的組團,由一條自西向東的中心綠化主軸聯繫貫通。每個組團都環繞著一片碧波,擁有風格各異、空間尺度適宜的自然景觀體系。
即“一軸,一環,五組團”的規劃格局。
二:建築設計
1. 建築平面設計
本著人性化 、生態化的設計原則,適應市場需求,提高生活品位與質量的特色產品。
瓊海市屬於熱帶季風及海洋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為24℃,年平均降雨量2072 毫米,年平均日照2155 小時,年平均輻射量為每平方118.99 千卡,終年無霜雪
房型設計:由於瓊海的特殊氣候條件,住宅平面設計在功能合理的前提下,最主要的設計原則即為通風和遮陽。所以在戶型設計中,採用了景觀陽台與設備陽台雙陽台聯通的手法,為住宅南向形成了良好的遮陽屏障。南北朝向房型,北側均設計了空中花園,結合景觀朝向為居住者提供了富有情趣的熱帶景觀欣賞平台。
2. 立面設計
在本工程設計中,充分考慮熱帶水岸住宅的項目特性。建築採用了現代的設計手法,從風格到材料都體現了熱帶建築的輕盈與淡雅。沿萬泉河南路採用“風帆”造型,塑造地標式建築形象,而小區內部輕巧的小飄板為小區增添了活潑元素。
小區中單體以17 層的高層住宅與11 層的小高層住宅為主。為了避免現代建築給人帶來的疏遠感,在立面設計中採用了三段式的手法,分別在近人尺度,中段及頂部的材質和設計方式上進行了處理,豐富了建築的縱向節奏感。並通過陽台形態的變化,產生了橫向的韻律感,使建築更具親和力,適合水岸河景住宅風格。
3. 配套服務設施
配套服務設施設集中計在用地中部和西北部,滿足國家規範中小區級配套指標。
4.人防設計
本項目人防工程設定於公寓區地下室,人防設施配置符合國家標準。
5. 節能設計
針對海南項目的地域特點在節能環保上提出了“低碳住宅”的設計理念。通過以隔熱、通風、遮陽、太陽能利用為主要手段的節能措施,達到低碳排放節能環保的設計目標。具體設計中外牆做法摒棄了聚苯板等“穿棉襖”式的構造方式,採用了盈速粒外牆建築塗料隔熱技術,不僅更簡單,而且造價大幅降低。
6. 日照設計
依據《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第5.0.2-1 條住宅建築日照標準,瓊海為第四氣候區中小城市,本小區日照已滿足冬至早9 點至下午15 點聯繫有效日照大於等於一小時的國家標準。
五、交通設計
在交通設計當中強調了“人車分流”的概念,通過各個組團入口大堂的設定將車行於人行在組團入口出分開,形成組團內部完整的步行空間。停車設計中,採用了全地面停車的形式。將停車場地與景觀環境融合為一體,確保了公共區域良好的景觀品質。
六、綠化景觀設計
在綠化景觀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場地的自然條件與設計方案的結合,儘可能利用場地中原始的自然地勢與植被,打造自然的、原生態的景觀環境。用地中有一條水系自東北向西南經過萬泉河南路流入萬泉河中,由於上游來水無法截斷,在設計中將其疏導利用,在小區西側與萬泉河南路相接處形成自然水面,將市政道路與小區場地隔開,同時柔和的化解了場地與外部道路間的高度差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