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天寨

順天寨

順天寨現名信坡村,是一個古老的村莊,位於新野縣城東前高廟鄉信坡村。在前高廟鄉政府東北2公里處,老龍溝東岸。南與龍潭村相連,北與王套樓村相連,東接下廟村、龍潭村,西與張莊村、張樓村相望。東西長約2公里,南北寬1.8公里,總面積3.6平方公里,耕地366畝。

基本信息

順天寨簡介

村名由來

順天寨是一古老村莊(信坡、獻坡)。據《新野縣地名志》記載:信坡在縣城東17公里,老龍溝東岸,明初,信國顯、信國庫兄弟由今鎮平縣城南25里處的信莊遷居今村西500米處,以姓和地形命名。1975年洪水毀村後,建新村,仍名。清鹹豐十一年,曾於原村址上修有土寨,名曰“順天寨”。

由於歷史的原因社會動盪。這一憨厚的村莊人為擋土匪,把村的周圍,修築以外挖溝河,內築寨牆,寨設東西兩大門,崗樓及炮台六座。每遇土匪及兵荒時節,周鄰粘親及朋友能到寨中避難。久之以來寨中親人釀做美酒,招待到寨中避難的親人。使美酒香飄他鄉。

另有傳說,歷史上李自成率兵來到此地。村中人王坤領寨中賢人,帶寨中美酒到村北生皇寺(生李世民)議和,用寨中美酒相待,酒興之時李自成道曰“美酒”。隨贈一黑色三角旗,上書“順天寨”。由此順天寨誕生。

建制沿革

信坡村位於鄉境北中部,老龍溝東岸。村委會駐信坡,轄信坡、小王莊2個自然村。1958年,屬溧河公社為信坡大隊。1975年從溧河析出,屬龍潭公社為信坡大隊。1984年屬前高廟鄉為信坡村委會。信坡 明初,信國顯、信國庫由鎮平縣城南二十五里的信莊遷居今村西500米處,以姓和地形命名。1975年洪水毀村後,徙此建新村仍名。沿村西有“+”形大路。清鹹豐十一年曾於原村址上修有土寨,名曰:“順天寨”,今不存。村民以釀造黃酒馳名。小王莊,明末,王磊自王套樓分出,另居於此,後繁衍成村稱小王莊。1958年寺西、任家二村併入本村,仍名。

人口民族

2007年,村委轄信坡、小王莊兩個自然村,15個村民小組。706戶,2945人,全部為漢族。總人口中,國小以下文化程度14%,中學文化程度8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為6%。有王、信、高、任、李、張、丁、肖、吳、陳10個姓氏。人民民風淳樸,熱情好客,勤勞勇敢,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

自然狀況

信坡村地處老龍溝東岸。全村黃壤土占耕地面積的65%,沙土8%,粘土27%。粘土主要分布在老龍溝西邊,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濕潤,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的過渡地帶,年降雨大部分集中在六、七月份,每到汛期,排水不暢、水淹災重,給農業生產帶來很大損失。植物資源有溫帶闊葉林、蒲公英、車前草等。

主要經濟狀況

2007年,全村完成工農業總產值5427萬元,其中農業產值147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62元。全村以農業種植為主,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棉花、大豆、芝麻、花生、大麥、紅薯等,尤其重要的是小麥生產產量不斷增加,為國家糧食生產做出了重要貢獻。 村民兼有制冬粉、燒磚瓦、紡織、漁業、建築等副業。

順天寨黃酒

黃酒簡介

順天寨 順天寨

順天寨系列黃酒色澤金黃、清亮透明,嚴格按照黃酒工藝流程生產,首先選用優質原料水加工過濾選用優質綠頭糯米、夏季浸泡4小時,冬天8-10個小時春秋6小時,將米淘淨、無雜質,鍋水燒開時,用木桶甑子蒸熟,保持米的深熟、硬度(熟度適當),放涼後拌入曲餅經自然糖化一定程度後用特製藥曲經發酵而成,絕不添加任何色素及有害物質。待成熟後壓榨過濾,灌裝封存一年以上,使酒開壇撲鼻,香氣怡人,有醬香口感。

順天寨黃酒根據傳統工藝,深入挖掘民間秘方、聘請多位黃酒藝人傳授技藝,遠赴紹興、鎮平、方城等地學習製作工藝,逐步開發了飲用、藥用、保健等高中低當適宜於各類消費群體的系列產品。

產品介紹

黃酒亦稱料酒,是由糯米和黍米為原料,加入麥曲和酒藥發酵而成的低濃度原汁酒。黃酒是我國的特產。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飲用口感微甜,也是常用的調味料之一,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和保健功能。較為著名的有紹興黃酒、福建沉缸酒、浙江加飯酒等。

“順天寨”的黃酒以其營養豐富、富含多種胺基酸、蛋白質和糖類、維生素等物質,兼具飲用、調味、藥用、保健之功效而享譽新野城鄉及至周邊南陽、襄樊、信陽等地區,並遠銷至鄭州、洛陽等地,使其聲名大震,實屬我縣黃酒業中的一枝獨秀。

產品歷史

順天寨是一古老村莊(信坡、獻坡)。現名信坡村,歷史上李自成率兵來到此地。村中人王坤領寨中賢人,帶寨中美酒到村北生皇寺(生李世民)議和,用寨中美酒相待,酒興之時李自成道曰“美酒”。隨贈一黑色三角旗,上書“順天寨”。由此順天寨誕生。

由於當時歷史的原由以及社會動盪,這一村莊的人,在村的周圍修築了以外挖溝河,內築寨牆的寨堡,取名“順天寨”,以此來抵禦土匪的侵襲。寨設東西北三大門、崗樓及炮台六座,每遇土匪及兵患,周鄰好友親朋及沾親帶故之人皆來此避難。由於村民歷來有釀製黃酒之傳統,寨中人便以此招待來寨避難之親人,順天寨黃酒由此聲名遠播。據傳,清末民初一郭灘土匪率眾侵襲該寨,久攻不下,雙方互有傷亡,寨中首領王坤便帶寨中黃酒出寨議和。眾匪飲後,皆稱美酒,便率眾離去,順天寨人以此免遭劫難。

往事越千年,至於順天寨黃酒究竟由誰開創,已無從考究。但據村中年長者介紹,可能在清朝初年,社會穩定,信氏後人回鎮平尋親,學會了黃酒製作工藝,但又有一說,是村中王氏兄弟在湖北棗陽學徒時學到黃酒製作工藝並帶回家鄉的,不管是誰,且不辨究。但順天寨東臨唐河,村東又有狄青湖,水質優良,水源充沛,且附近無工業企業,水質沒有受到污染,是製作黃酒的最佳原料, 起源已久終歸事實。

在歷史的續延中,糧食的緊缺,往日的酒香漫漫續斷。至到改革開放的今天,糧食豐沛,重新挖掘盛飲,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特別是改革開放的初期,縣政府多個部門常到順天寨(信坡村)灌黃酒過春節,及招待自己的檔次賓朋,而又一時出名。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今天的順天寨人從封閉走向開放,逐步把順天寨黃酒推向市場, 該村具有經濟頭腦的精明人便開始小規模生產黃酒,先後建起了5家家庭式黃酒廠(那時仍統稱信坡黃酒或順天寨黃酒),村人本著誠信經營的理念,使久違的順天寨黃酒再次聲名鵲起,走向市場,為廣大人民民眾所品嘗,可是好景不長,在後來魚目混珠的雜亂市場下,又再次走入低谷,究其原因,是本村黃酒生產作坊規模小,產量不足,難以滿足市場大量的需求,周邊一些村莊農戶略知一點作酒常識便見利忘義,生產加工劣質黃酒,打著順天寨或信坡的牌子四處廉價兜售,不是以質取勝,而是打價格戰,致使黃酒成本一降再降,甚至以水兌糖精、色素充之,導致本地傳統的黃酒業受到嚴重衝擊,從而無市場、無利潤,受株連失去信譽,逐步萎縮,直至徹底退出市場。

可後來在魚目混珠的雜亂市場情景下,黃酒走到底谷。由於現在人們心目中對黃酒的認識,黃酒對人們的良好作用。特別對順天寨(信坡)黃酒的渴望。〈〈本草綱目〉〉對黃酒的重視。古老中醫對黃酒的認可:能抗疲勞抗衰老、增強記憶,活血通絡,產婦催乳,潤膚護肝,延年益壽之功效。

現把順天寨獨特秘方挖掘整理,重新走進咱百姓生活。順天寨人仍以憨厚誠實的待人,以質量取勝,靠信譽發展。以新農村建設為機遇,以綠色健康為基點,做物有所值的經營理念,傳承優秀酒文化,把順天寨美酒送給真正會喝黃酒的人。

今天的順天寨黃酒,正以綠色健康為基點,把物有價值的經營理念貫穿始終,將優秀的黃酒文化傳承延續,奉獻給真正熱愛生活,享受和諧的人民民眾,使這一古老而傳統的黃酒文化發揚光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