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文藝館

韶山文藝館

韶山文藝館(暫定名,擬命名毛澤東文藝館)於2006年12月26日奠基,2007年12月26日竣工,2008年12月26日舉行開館儀式並全面移交韶山管理

韶山文藝館(毛澤東文藝館)

歷史沿革

韶山文藝館(暫定名,擬命名毛澤東文藝館)於2006年12月26日奠基,2007年12月26日竣工,2008年12月26日舉行開館儀式並全面移交韶山管理,目前由韶山市文化館管理。
韶山文藝館位於韶山市行政中心以東的紅太陽廣場內,外部造型獨特,建築設計寓意深遠,以“根植大地,橫空出世,千古一人”為設計理念,占地15畝,三層全框架結構(三樓為過道和展室,二樓有一個展廳、一個多功能廳、六間辦公室,一樓為地下室),高18米,建築面積3850平方米,總投資約3300萬元。項目由湖南省建築設計院設計,湖南省西城建設有限公司負責施工,長沙代建工程建設指揮部作為建設業主具體組織實施。展覽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一編研部負責內容設計和審定,清華大學工藝美術學院負責展陳布置。韶山文藝館是目前國內第一個紅色題材的專業展覽館,其中有不少鮮活、生動的史實都是首次向世人展示。

館藏作品

韶山文藝館是學習和宣傳毛澤東文藝思想的陣地,收藏和展示毛澤東文藝作品的平台,研究和交流毛澤東文藝理論的場所。要將其打造成為韶山紅色旅遊的新景點,城市建設的新亮點,文化產業的新基地。
項目由長沙市委、市政府捐建,定為“交鑰匙”工程。移交韶山市時二、三樓已全部完成裝修,館內五個展室和兩個過道全部做成毛澤東文藝思想展覽,一樓為地下室,未裝修。

交通

韶山高速出口直行三公里(市英雄路,紅太陽廣場)

門票與開放時間

免費,預約

韶山文藝館(臨時)講解詞

歡迎各位領導來到韶山文藝館參觀指導!在您眼前呈現的這座韶山文藝館是由長沙市人民政府捐建,湖南省建築設計院設計,主體建築為三層,高18米,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米。韶山文藝館造型獨特,建築設計寓意深遠,充分體現了“根植大地、橫空出世、千古一人”的理念。韶山文藝館是學習和宣傳毛澤東文藝思想的陣地、收藏和展示毛澤東文藝作品的平台、研究和交流毛澤東文藝理論的場所。館內主要展示毛澤東對文學藝術方面的論述、著作,毛澤東與世界各國友人、名人交往的文學藝術作品以及革命歷程中的一些原始照片,她集中體現和展示毛澤東一生的文藝理論和文藝實踐。 毛澤東的早期文藝思想集中在中西文化的比較和選擇上,他在個人的文化選擇上經歷了兩次重大轉變:從傳統文化到近代西方文化,再從近代西方文化到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早年接受的是傳統文化教育,學習傳統的儒家經典。辛亥革命以後開始接觸到西方資產階級啟蒙思想。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毛澤東先後受到社會進化論、自由主義、改良主義等等社會思潮的影響。新文化運動後期,毛澤東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他的社會主張也從文化革命和改良主義轉移到了政治革命。
我館分為七大部分。
首先我們參觀第一部分,主題是“求索中華新生之路
1893年,毛澤東出生在韶山沖上屋場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8歲開始在南岸私塾讀書,毛澤東熟讀“四書五經”但並不喜歡這些所謂的“正書”,經常看一些《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等雜書。
1910年,毛澤東到湘鄉東山高等國小堂求學,臨行前改寫了日本人月性的詩,留給父親,表達發奮求學的志向。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在東山國小堂,毛澤東受到康有為、梁啓超等人的維新變法思想的影響,開始崇拜康有為、梁啓超,這是他當時反覆閱讀的《新民叢報》。
1912年秋天,毛澤東在湖南省立圖書館自修半年,認真研讀了《物種起源》《天演論》《法意》等書,第一次接受了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啟蒙教育。
1913年毛澤東在湖南四師讀書,第二年四師與一師合併。毛澤東喜歡哲學、史地、文學等,在課堂筆記《講堂錄》上他抄錄了屈原的《離騷》、《九歌》並將《離騷》中的一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自己的座右銘。這是讀德國哲學家泡爾生的《倫理學原理》上寫的批語。在此期間毛澤東學習、研究的重點轉向了“西學”。
在一師,對毛澤東影響最深,關係最為密切的是楊昌濟,也是毛澤東後來的岳父(照片)。楊昌濟對青年毛澤東的影響是無人能比的,在他的指引下,毛澤東開始系統的學習教育學、倫理學,並開始了解船山學派思想,接受湖湘文化薰陶。對於毛澤東,楊昌濟寄託著無限的期望,曾在日記(照片)中感嘆道:“毛澤東全家務農,而資質俊秀若此,疏為難得”。
這是長沙嶽麓書院,是青年毛澤東求學時去的最多的地方,書院匾額上“實事求是”四個大字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照片)。在日後的革命生涯中,毛澤東用馬克思主義原理重新闡述了“實事求是”的內涵,並將其概括為黨的思想路線。
大家看到的這張照片是毛澤東與一師八班同學的合影,4排右2是毛澤東。
1918年,毛澤東和蔡和森等人成立新民學會,毛澤東起草學會章程,主持會務。新民學會由一個向上的進步青年團體後逐步成為一個革命團體。這是新民學會會務和新民學會通信集。(照片)
1918年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照片)當了一名助理員。在當時的館長李大釗的影響下,毛澤東的思想迅速轉向馬克思主義。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照片)。湖南掀起反帝反封建運動。毛澤東領導新民學會會員深入長沙各校進行宣傳鼓動,回響北京學生的愛國運動。7月14日,由毛澤東任主編和主要撰稿人的《湘江評論》正式出版(照片)。毛澤東共發表文章41篇,其中最著名的是《民眾的大聯合》(照片)。文中指出:“國家壞到了極處,人類苦到了極處,社會黑暗到了極處。補救的方法,改造的方法,……就是民眾的大聯合。”聲援北京的“五四”運動。
這位是陳獨秀(照片),1936年毛澤東與美國記者斯諾的談話中曾說“陳獨秀對我的影響也許超過了其他任何人。”
從1920年到1927年,毛澤東與其他優秀的共產黨人一道,繼承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在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同時,積極探索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文化發展道路。
第二部分:土地革命時期和抗戰初期
隨後在井岡山(照片)誕生了第一個工農兵紅色政權,開始創建新的革命根據地的文化建設工作。
這首《西江月 井岡山》是毛澤東得知黃洋界戰役勝利後,揮筆寫下的。(詩)
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後,從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文藝教育工作領導機構。毛澤東親任蘇維埃大學校長,鄧小平、陸定一擔任《紅星報》主編。這是當時蘇區發行的報紙《紅色中華》、《紅旗》和其它報刊。中央蘇區當時發行的報刊就達30多種。《紅色中華》發行量高達5萬多份,比國民黨統治區發行量最大的《大公報》還要多。
1931年,一批藝術家陸續來到蘇區,精心組織了一場水平不低的文藝演出。毛澤東建議他們組織專業的“八一劇團”,以此為基礎組織建起“工農劇社”,開始組織專業的宣傳隊伍,致力於建設先進文化。這是八一劇社和演出的戲劇。
抗戰後的毛澤東在延安親自領導開辦了自然科學院、魯迅藝術學院、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等學校,並經常到各個學院做講演。其中魯迅藝術學校是毛澤東傾注了不少心血的一所學校。毛澤東非常欽佩魯迅,說自己“與魯迅的心是相通的”。並經常用魯迅的精神來教育青年和文藝工作者,他說:“魯迅具有政治遠見、鬥爭精神和犧牲精神,這三點形成偉大的“魯迅精神”。這是毛澤東在魯迅藝術學院做演講。(照片)
1940年1月,陝甘寧邊區文化界代表大會在延安隆重開幕。毛澤東在大會上作了長篇演講,這就是後來的《新民主主義論》,它提出了新民主主義文化綱領及其方針政策。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各個版本的《新民主主義論》。第三部分:抗戰時期
1942年4月10日,毛澤東提議召開文藝座談會並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工作。這是毛澤東寫給部分文藝工作者的書信。
在調查研究中,毛澤東同文藝界人士促膝談心,毛澤東平等和坦誠的態度,得到他們的尊重和信賴。這是蕭軍、劉白羽、丁玲、艾青等部分參加談話的作家的回憶,蕭軍在《難忘的延安》中說:“我看他那么誠懇,那么熱情,就把我遇到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毫不保留地同他談了。他聽了一方面安慰我,承認延安是有某些缺點的,另方面也希望我及時反映,幫助改正。”隨後,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工作者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我們要戰勝敵人,首先要依靠自己手裡拿槍的軍隊,同時還要有文化的軍隊,這是團結自己,戰勝敵人必不可少的一支軍隊。”這是毛澤東與與會人員的合影。這是《講話》的國內外各種版本。
會後,文藝界面貌一新。大批作家、文藝工作者紛紛深入農村、基層和敵後抗日根據地創作了一大批深受民眾喜愛的文藝作品和經典劇目,有力地鼓舞了軍民的抗日鬥志,毛澤東欣喜地致信文藝工作者,給予肯定和鼓勵
1943年春節,延安出現了大規模的陝北人民喜聞樂見的“新秧歌”。魯迅藝術學院的秧歌隊扭遍了全城,並演出街頭秧歌劇《兄妹開荒》。毛澤東看後大加讚賞說:“這還像個為工農兵大眾服務的樣子。”此後,文藝工作者和民眾的紅紅火火的秧歌舞動到了一起,舞動著陝北。這是魯迅藝術學院的新歌劇《白毛女》劇照以及其他一些優秀的作品。
第四部分:建國時間,探索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
這是毛澤東為《人民文學》創刊題詞:“希望有更多好作品出世”。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成立。為文化和文藝的繁榮和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天地。新中國在短短的幾年就告別了戰亂,開始了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產生了一批反映新舊社會巨大變遷的文藝作品。我們看到這是書影《龍鬚溝》、《茶館》;電影《白毛女》、《南征北戰》、《雞毛信》、《渡江偵察記》等。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開知識分子會議,充分肯定了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毛澤東在同外賓的談話中指出:“中國有幾百萬知識分子,如果沒有他們,我們就會沒有戲看,沒人畫畫、沒人作曲,沒人看病,沒人從事科學藝術”。隨後的4月,他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雙百方針。
1960年8月,毛澤東會見(越南主席)胡志明、(緬甸總理)吳努時談到:“藝術上的多樣性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毛澤東還積極加入到文藝活動中去,這是毛澤東同電影《紅孩子》小演員在一起,同滬劇演員丁是娥交談,在中山公園和各界青年歡度青年節,同雜技演員夏菊花在一起以及和一些演員、歌唱家、戲劇家在一起的照片。
毛澤東一貫主張對古今中外的文化採取兼容並蓄的態度,使之為社會主義的現實服務。1956年8月24日,毛澤東在同中國音樂家協會負責人的談話中提出:要“創造出中國自己的、有獨特的民族風格的東西”。
1964年9月27日,毛澤東在中央音樂學院學生的來信上批示指出:“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1964年10月4日,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接見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全體演員。這部反映中國革命歷程的音樂舞蹈史詩,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的代表作。
走廊過道:毛澤東手跡
毛澤東手抄的一些詩人的詩詞
第五部分:詩言志
這邊都是毛澤東的詩詞。
1936年的時候,毛澤東率紅軍到達清澗縣的袁家溝。在這裡寫出了他一生中最輝煌的詞章《沁園春 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像,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接下來我們參觀的是第六部分“文壇知音”,主要介紹毛澤東與文藝界人士的交往。
這一副照片是毛澤東和柳亞子先生,以及毛澤東為柳亞子的題詞“上天下地之廬”,
這位是郭沫若。這是郭沫若在重慶時送給毛澤東一塊手錶。抗日戰爭勝利後,為爭取和平,毛澤東赴重慶與蔣介石談判。在一次民主人士的聚會上,郭沫若發現毛澤東只有一塊陳舊的懷表,於是就摘下自己手腕上的這塊手錶送給了他。這塊手錶幾經修理一直陪伴毛澤東直到1976年臨終去世。
這是毛澤東與丁玲在延安。丁玲與毛澤東夫人楊開慧是同學,楊開慧曾多次向丁玲談到過毛澤東。但她真正與毛澤東的會面與接觸,卻是在她到達陝甘寧邊區以後。1936年(10月10日)丁玲來到保全。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博古等中共領導人在一間大窯洞,為她舉行了一次歡迎會。中央領導幾乎都出席了。之後,毛澤東寫下了《臨江仙·給丁玲同志》這首詩:
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捲孤城。保全人物一時新,
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
纖筆一支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陣圖開向隴山東,
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將軍。
毛澤東與當時的許多社會賢達之士都有很深的個人交情。齊白石與毛澤東是湘潭同鄉,比毛澤東年長29歲,這對忘年交的友誼卻十分深厚。齊白石知道毛澤東喜歡他的畫,每年都有贈送。這是齊白石送給毛澤東的硯台,齊白石原本對此硯台極為珍愛,生怕丟失,又擔心自己百年之後,子孫將其轉贈於人,於是親手在硯台一側刻下了這樣一行字:
片真老空石也,是吾子孫不得與人,
常言道“士為知己者死”,齊白石先於子孫之前就違了“不得與人”的約定,將硯台送給了知音毛澤東。毛澤東收下這份厚禮,非常感動,
這是毛澤東與京劇大師梅蘭芳在一起。
這是毛澤東和毛岸英、李敏、李納在一起,毛澤東對文學的熱愛,對兒女們產生了很深的影響,李敏回憶說:“爸爸要求我讀四大古典名著”,“領我去聽相聲、京劇”,“專門為我請了老師,補講唐詩、宋詞、元曲以及有關名著、名篇”等。
最後一部分主要是毛澤東手抄的一些詩人的詩詞,文天祥的《過零丁洋》,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煜《虞美人》、王勃《滕王閣序》、王之渙《登鸛雀樓》、杜甫《登岳陽樓》以及《紅樓夢》、羅貫中《三國演義》、吳承恩《西遊記》、王實甫《西廂記》。 毛澤東,一個農家少年,從韶山沖走來,走向中國,走向世界!他的名字已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象徵!人們不會忘記他,“巍然勳業兼文采,功過千秋有定論”!他是一座豐碑,永遠矗立在中國人民心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