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當代罕見的曠世巨作,法語版音樂劇《巴黎聖母院》,一出改編自法文學巨擘雨果的不朽名著,由歐美樂界頂尖才子Luc Plamondon譜詞,Richard Cocciante作曲,本劇率先於1998年1月的法國嘎納唱片大展中綻放異彩,同年9月16號正式在巴黎國會大廳推出首演,撼動人心佳評如潮。首演未及兩年,其魅力風潮迅速襲卷歐陸,此劇在法語系國家連演130場,盛況空前,同時榮獲加拿大FELIX藝術獎項“年度劇作”、“年度最佳歌曲”與“年度最暢銷專輯”多項殊榮。
19世紀的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偶然看到了巴黎聖母院牆上深深刻下的希臘字母“ΑΝΑΓΚΗ”,它代表了天數-命運之神“Destiny”,一部不朽的傳世之作——《巴黎聖母院》就這樣誕生了。本劇取材於這部世界名著,強烈而具有震撼力的現代音樂,極具視覺效果的舞台布景,盡情投入的表演,生動的表達出了原著中對教會和封建制度的揭露和鞭撻、對教會人士邪惡行徑和貴族卑劣的精神道德的抨擊、對人道主義仁愛精神的頌揚。巴黎聖母院劇中角色與場面充滿對立及衝突:傾慕與狂戀,誓言與背叛,權利與占有,宿命與抗爭,原罪與救贖,沉淪與升華,跌宕起伏的戲劇張力,建構成一部波瀾壯闊血淚交織的悲劇史詩,跨越時代潮流與文化藩籬,開創當代音樂劇的新紀元。
基本資料
【作曲】Richard Cocciante
【法文作詞】Luc Plamondon
【英文作詞】Will Jennings
【原著】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
【導演】Gilles Maheu
【編舞】Martino Muller
【布景設計】Christian Ratz
【服裝設計】Fred Sathal
【燈光設計】Alain Lortie
【英文版首演】2000年元月24日美國拉斯維加
主唱
小百合 Julie Zenatti飾
愛斯梅拉達 Hélène Ségara飾
卡西莫多 Garou飾
葛林果 Bruno Pelletier飾
弗羅洛 Daniel Lavoie飾
孚比斯 Patrick Fiori飾
克洛潘 Luck Mervil飾
演員介紹
西萊爾·迪維亞(艾絲米拉達的扮演者)
1978年生於巴黎的西萊爾是在法國和美國兩國長大的。作為珍妮·曼松的女兒,對於她來說,音樂更像是她的一部家族史。1996年,她在以色列與父親重新相認並且隨後進入耶路撒冷大學學習,兩年後進入知名的音樂學校之一——位於泰勒阿維夫的里萌學校學習。這所學校曾培養出諾亞、利塔、里奇·卡爾等人。西萊爾在巴黎短暫停留的時候,認識了理察·科西安特和呂克·普拉蒙多,他們在看了她的試演後決定選擇她為艾絲米拉達的扮演者。
另外,她還從事作詞與譜曲工作。目前,西萊爾正在為明年她即將推出的個人專輯作準備。
米歇爾·帕斯卡爾(副主教弗羅洛的扮演者)
繼他1972年在加拿大推出了自己的首張專輯之後,米歇爾·帕斯卡爾便選擇了去美國繼續自己的演員生涯。在8年中,從紐約到拉斯維加斯,他為那些著名的大劇團工作,完善著自己對於音樂的認識。在1984年至1988年間,有三張新專輯在加拿大推出,並且其中有好幾首單曲取得了加拿大排行榜首位的成績。自1989年至1990年間開始,米歇爾演出了好幾部音樂劇:在瑪利亞之星劇團的歐洲巡迴演出中出演《一月零號》,在莫加道爾劇團的巴黎演出中扮演《悲慘世界》的冉·阿讓,1993年在劉易斯·福瑞的劇中再次演出《一月零號》。
在這段演出生涯中他囊括了四次音樂大獎,一次唱片獎,加拿大的菲里克斯獎等……2000年至2001年之間,他推出了自己的全新專輯《在我旅途》,並來到法國出演《巴黎聖母院》的弗羅洛。
阿德利昂·德維爾(駝背人卡西莫多的扮演者)
阿德利昂·德維爾,原名皮埃爾·本維努提,1975年生於巴斯提亞。從小就鍾情於音樂,曾在法國流行音樂上與薩爾都及巴拉瓦那的合作開始,也曾在“石頭”、“門”、“電話”等搖滾樂隊中表演。1993年他成立了自己的第一個樂隊,不過,他的第一次“正式”的音樂經歷,還要算是1997年他與兒時好友所組成的“金錢”樂隊。阿德利昂的歌曲包括了藍調、搖滾、“N”節奏藍調及其他法國流行樂壇的元素。
里夏爾·夏萊斯特(衛隊長弗比斯的扮演者)
1997年,隨著第一首獨唱歌曲《西方藍調》,里夏爾出現在魁北克的舞台上。對於這位出生於加拿大夏爾斯堡的作者兼作曲者,1999年9月他開始了在《巴黎聖母院》中的“歷險”,出演弗比斯這個角色。
繼派屈克·費奧里之後,里夏爾在原來的劇團里先後出演了30部左右的作品。從巴黎到貝魯特,中間經過蒙特婁和米蘭,他總共參加了300多次演出,並在蒙卡多爾劇院錄製《心碎》的新一版本。然後,里夏爾又重新來到《巴黎聖母院》中飾演弗比斯。
1999年秋天,他在尼斯遇到了馬克·托斯卡(電視主持人兼吉他手),後者提出與他組建一個樂隊,他們引起的轟動席捲了整個尼斯地區。
創作背景
當鮑伯利和勛伯格以《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與《西貢小姐》(Miss Saigon)造成轟動,來自法國的作品逐漸獲得世人的喜愛。近年一部來自法國的音樂劇新作品,改編自雨果名著的《巴黎聖母院》,又在國際上引領矚目的風潮。
雨果這位被譽為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大文豪,除了《悲慘世界》之外,還創作了《巴黎聖母院》、《克倫威爾》等文壇名著,他的一生經歷了漫長而動盪的歷史時期,當時法國文壇正處於古典及浪漫主義衝突之際,他力主浪漫風格,以磅礴的氣魄、豐富的想像力、華麗的詞藻傲視文壇,更以曲折離奇的情節撼動讀者心弦。《巴黎聖母院》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擔任全劇“主述”的游唱詩人葛林果,是吉普賽女郎艾斯梅拉達(Esmeralda)有名無實的丈夫,艾斯梅拉達出於同情心,為了讓他免於被族人處死才允諾和他結婚。天生畸形、被巴黎聖母院收容而擔任敲鐘人的加西莫多(Quasimodo),以及聖母院的副主教弗侯洛(Frollo)與侍衛隊的隊長腓比斯(Phoebus),都情不自禁地愛上了美麗的艾斯梅拉達。一生侍奉天主的弗侯洛,明知男女之愛是神職人員的禁忌,仍然難以自拔。而腓比斯雖然已有嬌美的未婚妻百合(Fleur-de-Lys)為伴,卻因為生性風流而意圖染指艾斯梅拉達。他們三個人共同合唱的“Belle”,在法國單曲市場創下了300萬張的傲人成績。加西莫多自慚形穢,只敢把愛意深埋心中。艾斯梅拉達愛上了腓比斯,引起弗侯洛的妒恨,他趁著艾斯梅拉達與腓比斯幽會時,刺傷了腓比斯,然後嫁禍給艾斯梅拉達,要脅她以身相許,否則就要將她處死。她拒絕服從,被送上了絞刑台。加西莫多奮不顧身到法場劫人,把她藏在聖母院中。不久,吉普賽人的領袖克婁潘率眾攻打聖母院,意圖解救艾斯梅拉達。腓比斯率領衛隊擊潰了吉普賽民眾,克數潘被殺,葛林果取代了領導人的地位。自知無力對抗軍隊的加西莫多,讓弗侯洛把艾斯梅拉達交給腓比斯,因為他以為腓比斯是來解救她的。未料及腓比斯由於不敢再觸怒未婚妻,而宣布將艾斯梅拉達處死。悲憤之中,加西莫多把弗侯洛從鐘樓頂端推下,然後去解救艾斯梅拉達,只可惜為時已晚。他哀求劊子手的同意,抱走了艾斯梅拉達的遺體,躲藏在巴黎公墓的地窖里,為艾斯梅拉達以死殉情。
這一故事永遠是值得音樂劇作家們深入挖掘的好題材。以它為基本架構所改編的音樂劇有安德魯洛伊韋伯的《歌劇魅影》、迪斯尼的《美女與野獸》和《巴黎聖母院》等等。和迪斯尼的大團圓結局版本不同,這齣劇以悲劇收場,沒有作大幅的刪改,比較忠實於原著。
法國人搶先推出了法文版的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據說是因為看見迪斯尼版本的首演居然是在柏林,心中頗為不平。這齣劇由加拿大詞曲家Luc Palmondon和法裔混血兒、歐洲原創歌手Richard Cocciante合作,於1998年在巴黎國會大廳首演。在倫敦上演之前,它的法語版本在1999年9月起進行了歐洲的巡迴公演,其中包括法國、瑞士及比利時等法語系國家。公演十分成功,好評如潮,CD更是賣的如火如荼,一度脫銷。10月起,此劇橫跨大西洋,在加拿大法語區魁北克省開始巡迴演出,又一次引起轟動。這齣音樂劇的英語版從2000年元月起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演出半年,場場爆滿。5月份,劇團正式移師倫敦西區,準備常駐此地,以期創造另一個奇蹟。
音樂解讀
一、結構
整部作品的結構由兩個因素來整合,一是以節奏強烈、情緒激烈、舞台畫面較為喧鬧的群舞合唱場面來作為結構上的支撐點。如第一幕中吉普賽人的《異鄉人》、《愚人節》、吉普賽人營地《我們都是兄弟》、卡西莫多的遊街示眾、以及“愛之谷”等。第二幕中有吉普賽人在教堂前的申訴、進入教堂解救艾斯美拉達、以及最後被鎮壓的場面等。
另一個因素是作為敘述者的詩人甘果瓦,他在第一、二幕開場時的兩段序歌和第一幕結束時的《命運》,象是為整個作品所鑲嵌的“框線”(關於這種框線的表現意義,容後再敘)。他的唱段有時還會與上述的第一種結構因素相交織,共同擔負起“轉場”的作用。如第一幕中《愚人節》和“愛之谷”場面等。另外兩段獨唱(第一幕中的《巴黎的城門》、第二幕中的《天上的月亮》)也分別出現在非常重要的結構部位。
這些框架性因素不僅提供了戲劇的結構,使之成為一個整體,也有效地控制了戲劇的發展節奏和提供了發展的動力,與相對較為舒緩的歌謠曲形成對比。
二、音樂基調
法國流行音樂中最為重要的是一種被成為“香頌”(chanson)的城市歌謠曲,其唯美的曲調、抒情與敘事兼備的表達方式,最能體現法國文化和法蘭西語言中的那種特有的細膩和精緻。《巴黎聖母院》的音樂的主體風格即來源於此。除了劇中的名曲《美人》(曾登上法國流行曲排行榜榜首)外,艾斯美拉達在監獄中唱的《菲比斯》、百合的《我十四歲的年華全都給你》,以及第一幕中上述二人的重唱《他燦爛如太陽》,也都是風格純正的香頌曲。
作為劇中人物身份的音樂體現,吉普賽音樂在劇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吉普賽人源自印度,是一個浪跡天涯民族,在歐洲許多國家都有其蹤跡。而每到一處,他們都會與當地的民間音樂產生交融並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吉普賽音樂。西方音樂中有許多以此為素材的名曲,如李斯特的《匈牙利舞曲》、薩拉賽蒂的《流浪者之歌》、蒙蒂的《查爾達斯舞曲》等。本劇中的吉普賽人來自西班牙的安達魯西亞,第一幕中艾斯美拉達訴說身世的《吉普賽人》,不僅有西班牙佛拉門科音樂的基調,還有印度的西塔爾琴的音色。值得注意的是,《吉普賽人》中的這些音樂元素在卡西莫多的一些重要唱段中也有所體現,如第二幕的“鐘聲”場景中,彈撥樂的音響遠遠超過了自然主義的鐘聲。
第一幕中的《艾斯美拉達,你知道嗎》是吉普賽首領克羅龐演唱的,其中的那種較為尖銳的變化音鏇律則是來自匈牙利的吉普賽音樂。這種鏇律音調在劇中還常用來刻劃緊張和不祥的場景,如菲比斯在去“愛之谷”的路上與神父對唱的《那人是誰》。
作為戲劇環境的音樂體現,教堂風格的音樂元素在劇中的使用並不多,且常以背景伴唱的方式出現。如艾斯美拉達第一幕中的《聖母頌》、神父在第二幕中的獨白《遇見你之前我是個幸福的人》。
除了以上的基調性音樂元素外,劇中也使用了少量的宣敘性唱腔,多分配給神父以及一些對話場面(如第一幕中菲比斯與神父在“愛之谷”)
三、間離與移情
歌唱演員使用懸掛式話筒、加入串場的敘述者(詩人甘果瓦)、歌唱演員與舞蹈演員(有時還要加上運動著的舞台裝置)等舞台元素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補充,這些手法的運用無疑是希望建立起某種戲劇“間離”效果——使生活在21世紀的觀眾不至僅沉浸於劇情的悲歡中,而是能夠意識和感受到作者虛構的這個發生在五百多年以前的那個西方文明歷史上最為重要的轉折時期的故事的深刻寓意:“舊世界必將分崩離析,新的必將戰勝舊的”——甘果瓦在他的兩段“序歌”中唱得明明白白。
從另一方面看,劇中的許多場面還是非常“移情”化的,如愛之谷艾斯美拉達與菲比斯的幽會,還有劇終前卡西莫多的撫屍痛哭,所使用的音樂都是極具煽情力的。
在吉普賽人解救艾斯美拉達一場中、眾多吉普賽人和巴黎的窮苦市民涌到前台,對著觀眾大聲高唱“自由、解放”——此情此景,對深受種族、移民和勞工問題困擾的西方當代社會的觀眾所產生的強大衝擊力,是不言而喻的。這種特殊的劇場效果正是得自於那種在“間離”與“移情”之間所形成的張力。
四、人物形象刻劃
劇中的中心人物無疑是卡西莫多。若將他的各個唱段單獨串聯起來,能非常清晰地展現這一形象的性格本質、心理發展過程和外部戲劇動作的線索。在劇終的那首《舞吧、我的艾斯美拉達》中,音域狹窄(僅有8度)而直上直下的4個樂句,通過連續三次大2度上行轉調(從D大調到降A大調),所產生的舞台感染力遠遠超過了《美人》。此外,音樂劇作者所設計的怪獸(這部作品的Logo——視覺標記)、大鐘(唱片封套)和“命運”等最為重要的意象和概念都與這一人物相聯繫。
這部音樂劇的音響常常遭到評論家們的垢病,認為是過於渾濁,似搖滾樂演唱會。筆者想要為之辯護的是,這種鐘聲般的混響是卡西莫多的內心感受的外化,是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的。更何況,伴奏中的細心處理過的混響效果並沒有對演員歌唱聲部的清晰造成任何妨礙。
對原作中的另一個重要人物神父的處理上,音樂劇作者明顯是有所控制的。如在第二幕中神父的那段有幕後教會唱詩班合唱伴隨的《遇見你之前我是個幸福的人》,原是可以通過幾種不同性質的音樂的對置來將人物的內心衝突進一步外化的。也許是顧及到整部作品的風格以及人物“戲份”上的比例,作者沒有利用這一機會進行大肆渲染。儘管與卡西莫多相比,神父這一形象的心理發展顯得比較單一,但雨果的原意並不是僅僅將神父作為“惡”的化身,而是將其視為新舊時代交替時期的特殊產物。音樂劇的作者對神父形象並沒有刻意“惡化”,還在第二幕的序歌中讓他與甘果瓦一起高唱“新的時代即將到來”,基本上把握住了原作的精神。
從戲劇表層上看,艾斯美拉達的音樂形象是比較單薄的,基本上是一個痴迷於愛情的純真少女,作者安排她與百合重唱《他燦爛如太陽》,顯然也是強調了這一點。除了色彩性的《吉普賽人》外,幸虧還有第一幕中的《聖母頌》以及第二幕中的兩首悽美的短歌《菲比斯》和《為愛人而生》,使這一形象的豐滿度上稍有提升。但必須指出的是,這一形象與神父形象一樣,也是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的。從這一層意義上看,對艾斯美拉達的美(不單局限於女性美)的發現對新時代的到來起到了重要的啟示和推動作用。由此,《美人》一曲的意義和價值就不單單是一首曲調優美的法國香頌了。
專輯曲目
ACT I 第一幕
1 Ouverture (序曲)
2 Le Temps Des Cathedrales(大教堂時代)
3 Les Sans - Papiers (Clopin) (非法移民)
4 Intervention De Frollo (弗侯洛的介入)
5 Bohemienne (Esmeralda) (波希. 米亞女郎)
6 Esmйralda Tu Sais (Clopin) (愛絲梅拉達你明了)
7 Ces Diamants-lа (鑽石般的眼眸)
8 La Fate Des Fous (愚人慶典)
9 Le Pape Des Fous (Quasimodo) (愚人教皇)
10 La Sorciиre (Frolo - Quasimodo) (女巫)
11 L`enfant Trouve (Quasimodo) (孤兒)
12 Les Portes De Paris (Gringoire) (巴黎城門)
13 Tentative D`enlиvement (誘拐)
14 La cour des miracles (奇蹟之殿)
15 Le Mot Phoebus (腓比斯的意義)
16 Beau Comme Le Soleil (君似驕陽)
17 Dechire (Phoebus) (心痛欲裂)
18 ANARKIA (Frollo - Gringoire) (宿命)
19 A Boire (渴求甘霖)
20 Belle 一 (美麗佳人)
21 Ma Maison C`est Ta Maison (以我居處為家)
22 Ave Maria Paпen (Esmeralda) (異教徒的聖母頌)
23 Je Sens Ma Vie Qui Bascule (生命擺盪)
24 Tu Vas Me Dйtruire (Frollo) (致命狂戀)
25 L`ombre (Phoebus - Frollo) (陰影)
26 Le Val D`amour (愛之谷)
27 La Volupte (享樂)
28 Fatalite (命運)
ACT II 第二幕
29 Florence (佛羅倫斯)
30 Les Cloches (鍾)
31 Ou Est-elle (伊人何在)
32 Les Oiseaux Qu`on Met En Cage (囚籠之鳥)
33 Condamnes (判決)
34 Le Proces (訟審)
35 La Torture (刑求)
36 Phaebus (腓比斯)
37 Etre Pretre Et aimer Une Femme (身為神父戀紅顏)
38 La Monture (坐騎)
39 Je Reviens Vers Toi (迷途知返)
40 Visite De Frollo A Esmeralda (探獄)
41 Un Matin Tu Dansais (清晨舞踏)
42 Liberes (解放)
43 Lune (月亮)
44 Je Te Lassie Un Sifflet (贈哨予你)
45 Dieu Que Le Munde Est Injuste (人世何其不公)
46 Vivre (求存)
47 L`attaque De Notre-dame (襲擊聖母院)
48 Deportes (遣送出境)
49 Mon Maitre Mon Sauveur (我的救主)
50 Donnez-la Moi (把她交給我)
51 Danse Mon Esmeralda (舞吧! 艾畢梅拉達吾愛)
52 Danse Mon Esmeralda (Saluts)
53 Le Temps Des Cathedrales (終曲)
54 Belle (美麗佳人)
部分歌詞
Le Temps Des Cathedrales 教堂時代C’est une histoire qui a pour lieu
Paris la belle en l’an de Dieu
Mil-quatre-cent-quatre-vingt-deux
Histoire d’amour et de désir
Nous les artistes anonymes
De la sculpture ou de la rime
Tenterons de vous la transcrire
Pour les siécles à venir
Il est venu 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
Le monde est entré
Dans un nouveau millénaire
L’homme a voulu monter vers les étoiles
Ecrire son histoire
Dans le verre ou dans la pierre
Pierre après pierre, jour après jour
De siècle en siècle avec amour
Il a vu s’élever les tours
Qu’il avait baties de ses mains
Les poètes et les troubadours
Ont chanté des chansons d’amour
Qui promettaient au genre humain
De meilleurs lendemains
Il est venu 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
Le monde est entré
Dans un nouveau millénaire
L’homme a voulu monter vers les étoiles
Ecrir son histoire
Dans le verre ou dans la pierre
Il est venu 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
Le monde est entré
Dans un nouveau millénaire
L’homme a voulu monter vers les étoiles
Ecrir son histoire
Dans le verre ou dans la pierre
Il est foutu 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
La foule des barbares
Est aux portes de la ville
Laissez entrer ces pa?ens, ces vandales
La fin de ce monde
Est prévue pour l’an deux-mille
Est prévue pour l’an deux-mille
這個故事發生於美麗的巴黎
時值一四八二年
敘述愛與欲望的故事
我們這些無名藝術家
運用意象和詩韻
試著賦予它生命
獻給各位及未來的世紀
大教堂撐起這信仰的時代
世界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
人類企圖攀及星星的高度
鏤刻下自己的事跡
在彩色玻璃和石塊上面
一磚一石,日復一日
一世紀接一世紀,愛從未消逝
人類眼看親手造的塔越升越高
詩人和吟遊歌手唱著愛曲情歌
許諾要帶給所有人類
一個更好的明天
大教堂撐起這信仰的時代
世界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
人類企圖攀及星星的高度
鏤刻下自己的事跡
在彩色玻璃和石塊上面
信仰的時代已成雲煙
一群群野蠻人菌集在各個城門
異教徒和破壞者紛紛湧進
世界臨近末日
預言了西元兩千年的今日
舞劇
法國文學巨匠雨果的經典小說《巴黎聖母院》自問世以來,曾被改編成話劇、電影、芭蕾、動畫、音樂劇等多種藝術形式。2010年1月22日、23日在上海大劇院,奧地利“世界之舞舞蹈團”將帶來舞劇版《巴黎聖母院》,不僅用肢體語言重現原作中的精彩故事,還特別購買了法語版同名音樂劇的音樂著作權,讓申城觀眾一飽耳福。舞劇《巴黎聖母院》由歐洲編舞大師瓦迪姆- 耶里扎洛夫擔任編舞,全劇用探戈、華爾茲、恰恰、街舞等多種形式,講述了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那個奇麗而淒婉的愛情故事。有別於其它同類型的舞劇,該劇保留了原著故事性的完整性,同時音樂直接採用“拿來主義”的方式,向法語版同名音樂劇購買了所有音樂著作權,作為舞蹈的配樂。記者了解到,2002年,當法語版音樂劇《巴黎聖母院》在滬上演時,同名CD曾在上海一度脫銷,劇中的《美人》、《活著》、《吉卜賽女郎》等多首歌曲,曾被 蒂娜·阿瑞娜、席琳·迪翁等翻唱,可見該劇的音樂感染力非同一般。
主辦方透露,此次來滬的“世界之舞舞蹈團”是一個集中展示世界各門類舞蹈藝術的舞蹈團,由來自德國、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瑞士、挪威、奧地利、俄羅斯、西班牙等國家50餘名出色的舞蹈家組成。
連結
論音樂劇《巴黎聖母院》的審美特徵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542-2007174887.htm對巴黎聖母院與悲慘世界兩部音樂劇的比較 http://lunwen.kaoshi365.com/ysl/show_294_1845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