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韓國菜(Korean cuisine)以辣見長,兼具中國菜肉豐味美與日本料理魚多汁鮮飲食特點的菜餚。
一般分家常菜式和筵席菜式,各有風味。味辣色鮮,料多實在,酸、辣、甜、苦、鹹五味並列,綠、白、紅、黃、黑五色賞心悅目。泡菜、石頭火鍋、韓國烤肉、人參燉雞、炒年糕(炒米條)、大醬湯等均是最有特點的菜品。
韓國飲食與各種蔬菜、肉類、魚類共同組成。泡菜(發酵的辣白菜)、海鮮醬(鹽漬海產品)、豆醬(發酵的黃豆)等各種發酵保存食品。以營養價值和特別的味道而聞名。韓國擺餐桌的特徵是所有飲食同時擺出。
傳統菜數為貧民三種,王族十二種等擺餐桌根據麵條或肉類而有所不同。與中國和日本相比。韓國飲食提供湯。在韓國飯匙實用使用更頻繁。
歷史
韓國有各種飲食,由於韓國過去處於農耕社會。因此從古代開始主食就以米為主。
韓國人從三國時期開始,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飲食結構和飲食生恬習慣。這與農業特別是種植業和家庭飼養業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三國時期,已經普遍種植穀子、高梁、黃米、大豆、大麥和稻子等農作物。在南部地區普遍種植稻子。糧食結構決定了人們的主食結構,所以主食的種類已相當豐富。這個時期家庭普遍飼養馬、牛、狗、豬、雞、鴨等家畜和家禽。這些家畜和家禽給人們提供了豐富的副食來源。人們還掌握了許多副食品的加工工藝,比如用大豆榨油,做大醬,將魚和肉做成乾或醬供長期保存。高麗時期的主食也是以各類米飯為主,其中小米飯和大米飯占主要地位。作為副食的蔬菜有蘿蔔黃瓜、茄子、蔥等。其中以蘿蔔為主。用蘿蔔做泡菜冬季食用,做醬夏日吃。這時期也發明了豆腐加工工藝,並學會了製做密麻花、油茶、酒、糕、糟米飯、紅小豆粥等食品。其中,密麻花最知名。密麻花是將牛肉、雞肉、豬肉等經煮、曬加工而成的——種食品。
李朝時期隨著農業的發展,水稻種植非常普及,人們開始以大米為原料加工各種各樣的特製食品。
17世紀至19世紀前期,各地開始種植辣椒、土豆、南瓜、玉米、白菜等。隨著這些蔬菜和糧食作物的種植,更豐富了人們的飲食品種。韓國人喜食辣椒習慣也是從這個時期開始的。這一時期的日常主食有各種米飯、粥和湯,副食有大醬、泡菜和魚醬等。除此之外,每逢節日,人們也製做各種適合節日特點的特殊飲食,比如糕、麵條、烤肉(魚)、燉菜、藥飯、五穀飯等.神仙爐(火鍋)也開始盛行。人們還學會了製做各種糖果和飲料,比如麥牙糖,油蜜果、花茶(一種飲料)、柿餅汁等。隨著銅冶煉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比較普遍使用銅製餐具,取代了原來的木製和陶瓷餐具。這些飲食生活習慣幾乎原封不動地流傳到20世紀初,其中許多流傳至今。所以,可以說這一時期為韓國傳統生活習俗的形成時期。
主要節日還有特殊飲食。比如正月初吃糯米飯,艾蒿糕;端午節吃山牛蒡葉餅;重陽節喝菊花酒;冬至吃紅小豆粥等。高麗時期,飲食工具花樣繁多,包括銅器、陶器、瓷器、木器等,特權階層用金、銀器。當時用餐多用小飯桌,只在宮中或國宴上用較高的大桌。
現代社會,隨著韓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飲食生活習俗也有所變化。副食品也被加工得更加精美,但飲食結構和食用方式基本保持了原來的特點
種類
農耕社會的韓國將主食與副食分得很清楚,一餐里包含隨主食而上的多種小菜。韓國人以肉類、魚類、蔬菜類、海物類等為原料配以傳統的調料,再加上多種調理方法,創造出豐富多樣的韓國料理。
湯類
通常飯桌上與主食一起出現的湯有三大種類。
一種是多採用牛肉、海鮮、蔬菜等為原材料,加鹽、醬油、大醬、魚醬等調味而成,常見的有“裙帶菜湯”、“大醬湯”、“雪濃湯”、“辣牛肉湯”等。
另一種是味道更濃的湯,通常使用大醬、辣椒醬和蝦醬來提味。
還有一种放入許多材料邊煮邊吃的“神仙爐”也可歸入湯類。
蔬菜類
炒或者拌的蔬菜是小菜中最常見的一種,一般統指生、熟兩類蔬菜,但現今多指熟菜。韓國人習慣將綠色蔬菜在滾水裡過一下拌醬吃,蕨菜、桔梗就用水煮過後在加料炒著吃。所謂“生菜”則是生吃各季節的時蔬。
煎烤類
所有料理的製作方法中,最先產生的應該要算烤類了,即不使用任何器具直接在火上烤制的方法。宮廷料理中最具代表性的烤制料理是在炭火上加簽架、燒烤調味牛肉而成的牛肉餅。
“散炙”指將肉、蔬菜、蘑菇等加調料串起來烤著吃的食物,根據用料的不同分為什錦炙、蘑菇散炙、蔥散炙、魚散炙等。
“煎餅”又叫煎油魚或煎油花,是將各種材料裹麵粉和雞蛋汁後煎制而成的食物,常見的有南瓜煎餅、魚煎餅、肉煎餅等。
“烙餅”是指像綠豆煎餅、蔥煎餅、小麥煎餅等一類的圓形大煎餅。
醃製類
醃菜指將在蔬菜中放入醬油、辣椒醬、大醬等存放起來,待到蔬菜不多的時節下飯吃的醃製類小菜。而以魚貝類為原料加入大量鹽醃製的食物則有魚醬。
其它種類的醃製食物就還有乾炸、肉脯,其中多用作下酒菜和結婚禮物的“肉脯”就是將牛肉加醬油後乾制而成的。
而泡菜則可謂是韓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小菜,是新鮮蔬菜加鹽醃泡發酵而成的。地區的不同、使用材料的不同,大大豐富了泡菜的種類,是否添加魚醬、汁水的多少則使泡菜在色、味上體現出差別來。
生魚片、包飯、涼粉
肉類、魚貝類、蔬菜類生蘸或熟蘸醋醬油、醋辣椒醬、芥末、鹽油醬等,分為生魚片和熟膾兩種。蔬菜熟膾就多採用西芹、小蔥、嫩芽等為原料。
而深受韓國人喜愛的包飯就充分體現了其獨特的飲食習慣。將飯與調料醬包在紫菜、生菜、白菜葉、南瓜葉、芝麻葉、裙帶菜等的寬葉中,一起吃的食物就叫包飯。
此外,與西方果凍製做原理相似的食物則有牛肉凍和涼粉。
主食類
主食多是米做的白飯,也有大麥、粟、高粱、大豆、紅豆等混在一起的雜谷飯。偶爾也在米粒中加入野菜、海鮮、泡菜,或是在熟飯上加上野菜和肉等材料一起拌著吃,稱“拌飯”。
也有在穀物里加水長時間熬煮的粥,分為松子粥、全鰒粥、芝麻州、核桃粥、綠豆粥等種類。比粥更粘稠的就有米湯。辦席款待客人或是平日裡的午餐也常用麵條、冷麵、饅頭、餅湯等作為主食。
打糕與韓果
打糕與韓果(點心)是大小宴會和儀式上從不缺席的食物。如今,作為飯後甜點受到韓國人的喜愛。
放在一種用竹子編的蒸籠里蒸出來的打糕就叫蒸籠打糕(或蒸餅),若將蒸出來的糕打一打使其更有韌勁,則有切餅和糯米糕之分。也有用米粉做出來的煎豆包、花煎(貼上花煎出的糕點)等。還有使用鯁米麵蒸出來的蒸餅(也叫酒糕),或是糯米糕加醬製成的藥食(又名藥飯)。
韓果則是在小麥等穀物的麵粉中加入蜂蜜、麥芽糖等,和好後用油煎;或是取水果、植物的根加蜂蜜混合硬化而成的點心。也稱造果,意指取自然材料添味而成。
特點
獨特風格
正宗韓國料理是少油、無味素、營養、品種豐富的健康料理,從科學的營養觀來看,人體每天需要5種顏色以上的菜和水果。韓國菜有“五味五色”之稱:甜、酸、苦、辣、鹹;紅、白、黑、綠、黃。兼具中國菜肉豐味美與日本料理魚多汁鮮的飲食特點。一般分家常菜式和筵席菜式,各有風味。味辣色鮮,料多實在。
韓國菜理既有日本菜的清秀雅致,又有中國菜的實惠厚重,做法雖簡單但隨吃法而變味道,采眾長而秉古樸之風,實屬不可多得的美味。韓國菜大都是手工製造,無論是烤肉、打糕、辣白菜,還是冷麵、拌飯,雖然原料簡單,烹飪也不複雜,但都凝聚著濃濃的家庭氣氛在裡面,而且是一種特有的“阿媽妮”味道,讓都市遊子們欲罷不能。
視覺享受
不論是烤肉、泡菜還是糕點,五顏六色的視覺享受,是韓國料理的最大特點。一方面保持食品原有的新鮮色彩,一方面有通過料理展現出美食的不同形態,韓國料理不僅好吃,而且好看!
營養健康
高麗參、雞、新鮮牛肉、海產品、青菜、燉、蒸、烤……單是聽到這些辭彙已經覺得是很健康營養的原料同做法了。國料理一般選材天然,上不破壞營養成分的烹調方式,素搭配合理並且時製作追求少而精,以既保證足夠的營養,不會叫人暴飲暴食。
文化傳統
韓國自古以來禮儀食品種類繁多,生產、三七日、百日、周歲、婚禮、聘禮等的賀禮食品,巫俗食品,祭禮食品,寺廟禮儀食品等。其烹飪方法在各寺廟之間口傳至今。此外,國人在飯前,接待客人,祭禮飲酒時,還常備魚蝦醬、鹹菜、肉干、魚乾等下酒菜,由此開發的各類食品加工技術也豐富了其飲食文化。
味
“辣”是韓國料理的主要口味之一,但這種辣卻與川菜、湘菜、泰國菜的辣有所不同。如果說川菜的麻辣是冶艷的少婦;湘菜的火辣是直爽的村姑;泰國菜的甜辣是任性的少女;那么韓國菜的勁辣則是嚴肅的老媽媽,讓你酣暢淋漓回味無窮。
韓國菜很多都有淡淡的甜味,不過,都是不同層次的甜味。韓國烤肉裡面放了芝麻,是一種濃郁而熱情的甜味;韓國泡菜以辣為主,但是有著淡淡的清甜味,泡黃瓜中的甜味沒有辣蘿蔔中的甜味那么濃烈;而大醬湯是將豆腐煮在口味獨特的湯裡面,顯現的是海鮮的鮮甜味。
烤
提起韓國料理,人們馬上想到的就是它的燒烤。韓餐的燒烤嚴格講應算一種“煎肉”,它用的是電磁灶或厚鐵鍋,服務生先在上面刷薄薄的一層油,然後再把牛排、牛舌、牛腰及海鮮、生魚片等放在上面烤制。
韓國燒烤主要以牛肉為主,還有海鮮、生魚片等都是韓國燒烤的美味,尤以烤牛裡脊和烤牛排最有名。其肉質的鮮美爽嫩,讓每一個品嘗過的人都會津津樂道。
韓國燒烤的肉事先並未煨好,其味道主要來自於所蘸的汁,不同的燒烤要用不同的汁,每種汁都是由十幾種調料精心配製而成。
有一道叫熏牛裡脊的菜餚幾乎被所有韓國料理列為首選。先將牛裡脊放在熏箱中熏約20分鐘,然後再拿出晾涼,用保鮮膜包起冷凍後,再切成薄薄的裡脊片碼在盤子周圍,用刀工極細的蘇子葉、杭子椒、生菜等帶著各種各樣鮮艷顏色的時令菜蔬點綴,端上這盤菜後,小姐會麻利地將這些菜蔬絲剪得更碎些,然後將這些絲夾起一些放在裡脊片上,再捲起來,送到客人盤中。
韓國料理中各式小菜也很特別,味辣、微酸、不很鹹,如泡菜、酸黃瓜、辣桔梗、醬醃小青椒和紫蘇葉……配上以肉為主的燒烤,倒是葷素相糅、相得益彰。
韓菜三簡與一繁
韓國料理有三樣特簡單:菜譜簡單、結構簡單、製作方式簡單。先來說說菜譜的簡。韓國飯店的時候沒菜譜,直接寫在牆上,要么有菜譜也是簡單一頁紙,種類就是四五樣,一目了然。點菜也簡單,落座後都不用你說話,服務員先把各種各樣的小菜一溜給擺上,末了一人點一個湯,主食也不用操心了,米飯附送。湯飯一起端上桌,你吃你的我吃我的各不相干,小菜分享。據統計,韓國人吃一頓飯(以午餐為基準)的時間平均是15分鐘。
結構簡單主要是指韓國料理的結構,平常人家平常吃的飯不外乎這三樣的組合:湯+米飯+泡菜幾碟,缺一不可。即使是高檔韓國料理,也只是無限倍增加了泡菜的種類而已。
製作方式簡單,中國菜講究煎炒烹炸蒸燉煮。韓國料理基本上煮跟醃。大醬湯、泡菜湯,煮;米飯,煮;泡菜,醃。所以韓國人很喜歡那種開放式的廚房,沒有油煙,頂多就是一點水蒸汽,做上十年八年的飯也不會把天花板燻黑。
繁主要就是體現在所需要的材料上。韓國人經常吃的大醬湯,煮好了一碗端上來看不出有什麼繁瑣之處,但為煮這么一碗湯要準備的材料足足有七八種:大醬和辣椒醬自然是不用說了,蔥蒜也不可或缺,這些都是配料,主料有豆腐、茭瓜、洋蔥、小魚、蛤蜊、紅辣椒、綠辣椒、蘑菇等,這還只是一碗普通的大醬湯,稍微複雜一點的海鮮燉鍋之類的就更不用說了。
生活方式特徵
韓國飲食生活方式在其漫長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民族特色。表現在飲食結構方面,主食以大米飯為主,即使其他穀物也要加工成乾飯狀食用。另外,湯為飯桌上的必備之物。副食中,韓國人特別喜食野菜,比如桔梗、蕨菜、水芹菜、沙參、茶菜、蒲公英、小報菜等。肉魚類中,以牛肉、狗肉和明太魚為主。
另外,韓國人還有飲用涼水的生活習慣,很少像中國人這樣喝開水、喝茶。表現在食品的食用方式上,韓國人食用魚、肉、蔬菜,比較清淡,以涼拌和生拌為主要加工方式,且每道菜中,辣椒為必不可少的調料。相對而言,韓國人不太喜歡炒菜和燉萊。韓國人在日常飲食中,主食以米飯為主,輔之以各種雜糧;副食以湯、泡菜、醬為主,包括部分炒菜。
代表作
韓定食(韓國式套餐):原為朝鮮時代的宮中料理,桌面上擺滿各式小菜,除泡菜外,不加辣椒粉是它的特徵。蒸、烤、燙、拌等用盡各種不同的烹飪方法,材料調味,配色花樣百出而豐富無比,每家餐廳的食譜,價格並不一致,但一定會包括以小麥煎餅包裹肉類,蔬菜八種而食用的“九折板扳”及加放肉類、魚類、蔬菜、蘑菇燉煮的火鍋名曰“神仙爐”。
烤牛肉和烤牛排:最符合中國人口味的要數韓國烤肉。韓國烤肉有很多種,最有味道的應該是烤牛排(選用用奶餵大的乳牛的排骨,在佐料中醃製後,放在鐵板上烤熟。)。另外,烤牛肉(以佐料鹵醃切成薄片的牛肉後烤熟)也很受歡迎。肉烤熟後,要沾上韓國特有的辣椒醬或豆瓣醬,然後用生菜、黍子葉包上(可包些蒜瓣),猶如吃北京全聚德烤鴨一樣食用。一般附帶3-5樣泡菜或小菜。
冷麵:韓國的冷麵正如韓國的菜餚一樣,很少含有油性,這與中國的四川涼麵有很大的不同。冷麵按照形式有兩種:一是加湯的“水冷麵”,非常爽口。二是以無湯的以辣椒醬為調味料的“拌冷麵”。按地區分有平壤式冷麵,“面”以蕎麥為主料;鹹興式冷麵,以馬鈴薯為澱粉主料。冷麵上附加的配料大多為肉類、蔬菜、或煮雞蛋,亦有放生魚片的餐廳。冷麵的長度令人叫絕,當服務小姐拿著剪刀走過來時,請不要害怕,不用剪刀剪短,恐怕食用起來會很費勁。另外,冷麵還有一個變種--“溫面”,顧名思義,湯是溫的。
拌飯:韓國拌飯是韓國料理中的又一特色,其中“石碗拌飯”是韓國獨有的食譜。“石碗拌飯”是把黃豆芽等蔬菜、肉類、雞蛋(生雞蛋)和各種佐料放在白米飯上,然後盛在滾燙的石碗內,再加上韓國辣椒醬,攪拌後食用,其不但味道鮮美,而且形式獨特,由於石碗很燙,碗底會留下一層鍋巴,千萬不要扔掉,因為有多種材料的混合,鍋巴更是好吃無比。
參雞湯:說是湯,其實是飯。把糯米、大棗、大蒜、人參放入童子雞膛內長時間燉煮而成。食用時,隨個人喜好加放胡椒,鹹鹽。營養豐富,可稱為補品。適合中國人的口味,由於含有人參,不宜經常食用。
牛肉湯(雪濃湯):把肉片、蔥花等加入牛骨湯中製作而成的湯。由於材料的不同,分為牛排骨湯、牛肉濃湯、海鮮辣湯等。
解腸湯:也可稱作:“解酒湯”,此湯是由牛骨及內臟燉煮,再加放牛血而成,清淡爽口。
鍋湯、火鍋類:醬湯:用韓國辣醬、豆瓣醬與蔬菜燉煮的湯。加放豬肉與泡菜的稱“泡菜湯”,加放魚類內臟稱“什錦火鍋”,最有名的是用牛的內臟及蔬菜燉煮的“牛腸火鍋”。當然,還有用章魚等煮成的“章魚火鍋”等等。
泡菜:韓國菜中最著名的菜餚,除了廣為人知的白菜泡菜外,還有用蘿蔔、黃瓜等多種蔬菜醃製的泡菜,並且因地域的不同,泡菜的種類有百餘種。其中,包裹式泡菜可稱泡菜中的極品,除了白菜外,還有栗子、梨、大棗、魷魚、章魚、鮑魚、蝦、松仁等材料,當然,泡菜里也要放蔥、姜、蒜、水芹菜、蝦醬、等佐料。
餅類:有用綠豆及米粉做成的“綠豆餅”,有用海鮮加蔥做的“蔥餅”,還有用土豆泥做的“土豆餅”。食用時皆須沾用以芽油及醬油合成的佐料。
酒類:燒酒:一般含酒精量為25度。
濁酒(米酒):以稻米或糯米為原料釀製而成,韓國人戲稱為“韓國啤酒”。韓國語發音:馬格兒里。類似四川的醪糟,很爽口。
涼拌菜:是把蔬菜直接切好或用開水焯過後,加上佐料拌成的。還有生拌魚肉、魚蝦醬等菜餚。生拌魚肉,是把生肉、生魚等切成片,加上作料和切成絲的蘿蔔、梨等,再澆上加醋的醬或辣醬拌成。
火焰特色烤肉
火焰特色烤肉,上桌後再以朗姆酒點火,看著火焰在肉上跳舞,既有氣氛又引人食慾。以韓國牛肉汁、魚露、黑椒、蒜蓉等醃過的牛肋骨煎得恰到火候,肉香濃郁,蘸點烤牛肉醬或是酸辣烤肉醬、甜辣烤肉醬,更覺滋味,而銀鱈魚則十分肥美,烤得面層焦香,魚肉卻鮮嫩多汁。
石頭飯
類似中國熟悉的煲仔飯,都是要燒出香脆的鍋巴為最佳,不過韓式的用料就健康得多了,青衣魚柳、蝦肉、雜菜絲、雞蛋等沒有粵式煲仔飯用料那么肥膩,與煮好的泰國香米飯同放入石頭鍋里在火上燒十來分鐘便可,上桌時再淋上豉油和依個人口味撈上特調的辣椒醬,箇中的新鮮、美味、熱辣自不消說,還有一股暖意和快感湧上心頭。
泡菜辣鍋
泡菜辣鍋,分微、小、中、大、勁多層次辣度,辣在師傅用指天椒乾、韓式辣椒醬等調成醬料的分量上,紅艷艷的一鍋,煞是暖胃又好看。泡菜醃製得是否到家當然很重要,但最關鍵的還在於那用蝦頭熬出來的海鮮鍋底,將牛肚、牛腸、節瓜、金針菇等材料在保持各自口感之餘浸潤得分外鮮美入味。吃罷鍋里的,配上的烏冬、牛肉片和大白菜又可邊燙邊吃,將打鍋的樂趣延續下去。
冷麵,牛肉、香料、蘋果醋熬成的冷麵湯底清甜而微酸,爽中帶韌的韓國蕎麥麵條配著切得極細薄的雪梨片、牛月展片、青瓜絲、泡菜及雞蛋,清爽涼快,實為韓式燒烤的最佳搭配。
韓國酒
韓國的傳統酒大體分為濁酒、清酒(藥酒)、燒酒三種。傳統民俗酒主要有文杯酒、法酒、安東燒酒、梨姜酒、小菊酒、四馬酒等。
文杯酒
“文杯酒”是有Mun-bae(梨子的一種)香味兒的傳統酒。主要在4-5月份釀酒,發酵大約需要4個月。“文杯酒”中雖然不使用Mun-bae(Pyrusussuriensisvar.seoulensis)釀造,但散發出這個水果的香味兒。“文杯酒”釀造的辦法有兩種,一個是放酒麴的,另一個是放菊花的。其顏色為淡黃色,是燒酒的一種。現在,李吉春老奶奶擁有釀酒技術,她繼承了祖母和父親釀酒方法。
慶州法酒
“慶州法酒”從慶州校洞的崔家遺傳下來的,喝的時候有直衝鼻尖的香味。主要9月-明年5月份釀酒,發酵大約需要100天。經過2次發酵過程,用糯米、大麥酒麴和泉水釀成來釀酒。儲存期為3年以上,精度則為16-18度,其顏色為淡黃色。一般而言,媳婦兒繼承釀酒技術。
安東燒酒
濃度為45度的蒸餾酒,在民俗酒中最受人歡迎的一種酒。安東燒酒的技術傳導者中的一位是趙玉華女士。1999年伊莉莎白女王訪問安東的時候,趙玉華女士親自做了宴席。白米泡上一晚後蒸,放涼,與發酵粉以3比1的比例混合,混合的時候放一點水,然後放入缸中倒入剩下的水,發酵13天,用蒸餾器蒸餾做出來的酒。
全州梨姜酒
“梨姜酒”是自從朝鮮中期在黃海道(地名)製作的韓國5大名酒之一。<京都雜誌>,<東國歲時記>也有有關梨姜酒的紀錄。梨和生薑的味道互相諧和,所以混合起來吃特別好。在韓國傳統的酒中,用生薑做的有梨姜酒和梨姜膏。“梨姜酒”是全州和黃海道鳳山地區的特產酒。這用梨汁和生薑做的梨姜酒是生薑其獨特的味道把酒味襯托得更諧和更甜更辣的健康酒,對喝酒後所引起的燥渴症也很有好處。
五梅奇酒
五梅奇酒是指以粘谷糕為原料釀造而成的一種清酒。做法是先將粘谷磨成細粉,加入開水攪拌,蒸熟即成粘谷餅,然後在將餅做成糊狀,加入酵母發酵後即可釀成五梅奇酒。該酒是濟州島最具代表性的土俗酒。
菜品及做法
醬湯泡飯
漢城有名的醬湯泡飯歷史悠久。相傳憲宗(1834~1849)皇帝也曾吃過。醬湯泡飯是趕集日在市場飯店裡架上一口大鍋,用劈柴燒起來的火熬出來的。趕集人走幾十里路後,以醬湯泡飯喝上幾杯馬格利酒(韓國的一種米酒), 馬上就可以解除疲勞。醬湯泡飯是把牛肉和蘿蔔熬熟後取出來切成片加佐料,再往湯里泡飯與加佐料的肉和蘿蔔、蕨菜、桔梗、黃豆芽一起吃的一種飯菜。可以放牛肉或雞肉熬湯,也可以放麵條吃。為除膻味放補刻佳你(除味的一種調料)熬熟後取出。也可以放歐芹桿、芹菜、洋蔥、胡蘿蔔熬熟後取出。蕨菜根據個人的嗜好可以不加。桔梗含有大量的纖維質,是含有質豐富的鐵和維生素B2 的食物,有去痰效果。因此,中醫上把它用於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
材料:
牛排骨和肉600g,蘿蔔200g,水20杯,蕨菜100g,桔梗100g,黃豆芽100g,牛肉150g,熱飯5杯
肉佐料:醬油1.5大勺,蔥1大勺,蒜1/2大勺,芝麻1大勺,香油1/2大勺,胡椒麵1/2大勺,清醬5大勺
做法:
(1)把牛排和肉用涼水洗淨,與蘿蔔一起放在水裡煮爛。
(2)把煮爛糊的肉撈出來切厚,並與切好的蘿蔔一起用蔥、蒜、醬油調味,再放在湯里燉。
(3)把蕨菜、桔梗洗淨加佐料炒出來。
(4)然後黃豆芽煮出來,加佐料拌好。
(5)把牛肉切好加佐料烤成圓形,再切成四角形。
(6)把米飯盛在沙鍋里,放上醬湯,然後把肉與拌菜放勻。
(7)吃的時候,根據自己的愛好可以加蔥、芝麻、辣椒麵等。
牛雜碎湯
傳說世宗大王在先農田親耕時,突然下起了大雨,一步也不能動又非常俄,為了充飢殺了一頭牛,將牛肉煮熟後,只放蔥,以鹽調味道後喝去。從此,將此湯稱為牛雜碎湯。用牛肉,軟骨,腔骨熬湯,肉切成片,以蔥,胡椒粉,鹽調味道。因尾放很多骨頭熬湯,顏色灰白。為了除去異味兒放補刻佳你(除味的一種調料)熬後取出,也可以放西洋芹,芹菜,胡蘿蔔,洋蔥取出。將飯或者麵條放在湯里吃。喝牛雜碎湯時吃的蘿蔔塊兒泡菜,有除去異味兒和助消化的作用。
材料:
牛頭2Kg,牛足1個,牛膝蓋骨1個,腔骨1個,牛排骨和肉500g,水20L,蔥4棵,蒜1頭,生薑1粒,適量鹽、辣椒麵、胡椒麵。
做法:
(1)把牛頭、牛足、腔骨、牛膝蓋骨切成塊,在涼水裡泡1小時左右後撈出來。、把牛排和肉等做湯用的肉整個洗淨後撈出。
(2)在大鍋里放一定量的水,把牛頭、牛足、腔骨、牛膝蓋骨放進去,等煮沸以後將火調弱,漂去在上面的油和沫,並在煮的時候,把蔥、生薑、蒜切成大塊放進去。
(3)肉煮至半熟時,把牛排骨和肉整個放進去煮爛後撈出來,等湯涼後再漂去油。
(4)颳去骨頭上的肉,再切小,排骨肉撈出來切成薄肉片。
(5)把肉片放在海碗裡,把湯燒熱後澆上。再放上切小的蔥和鹽,胡椒麵,辣椒麵。
燉牛尾湯
將牛尾巴用文火熬熟後取出,並用鹽、胡椒麵、蔥、蒜、清醬調味道後放進去再熬。另準備鹽、胡椒麵和切好的蔥。為除牛尾巴味兒,放月桂樹葉、芹菜、西洋芹、胡蘿蔔、洋蔥熬熟後取出。 用於除味的芹菜含有豐富的纖維素,除?味的同時有補充維生素、無機物的效果。
材料:
牛尾巴2Kg(水10L,蔥3棵,蒜5塊),鹽,胡椒粉,蔥適量。肉的調料:醬油1大勺,鹽2小勺,切好的蔥2大勺,搗好的蒜1大勺,香油1大勺,少量胡椒粉。
做法:
(1)把牛尾切成4-5cm大小,或者在買來整塊的時候,把刀插入骨節之間的軟骨部分切斷,把外面的艮膜剃掉泡在水裡放血後撈出。
(2)把牛尾放在開水裡加火煮一會兒,再把火調弱,煮3小時左右。煮的時候,把蔥和蒜切成大塊放進去,並漂去在上面的油和沫。
(3)煮出湯來,牛尾上的肉爛糊時撈出,等湯涼後漂去浮在上面的油。
(4)牛肉加佐料拌好。
(5)把湯再熬一次,並放加佐料的牛尾煮一會兒盛在缽子中,另放上準備好切好的蔥和鹽,胡椒麵。
飲食禮儀
韓國飯館內部的結構分為兩種:使用椅子和脫鞋上炕。在炕上吃飯時,男人盤腿而坐,女人右膝支立——這種坐法只限於穿韓服時使用。現在的韓國女性平時不穿韓服,所以只要把雙腿收攏在一起坐下就可以了。坐好點好菜後,不一會兒,飯館的大媽就會端著托盤向你走來,她從托盤中先取出餐具,然後是飯菜。
韓國人平時使用的一律是不鏽鋼制的平尖頭兒的筷子。中國人、日本人都有端起飯碗吃飯的習慣,但是韓國人視這種行為不規矩。而且也不能用嘴接觸飯碗。圓底兒帶蓋兒的碗“坐”在桌子上,沒有供你手握的把。再加上米飯傳導給碗的熱量,不碰它是合情合理的。至於碗蓋,可以取下來隨意放在桌上。
既然不端碗,左手就一定要聽話,老實地藏在桌子下面,不可在桌子上“露一手兒”。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從水泡菜中盛上一口湯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飯,然後再喝一口湯、再吃一口飯後,便可以隨意地吃任何東西了。這是韓國人吃飯的順序。勺子在韓國人的飲食生活中比筷子更重要,它負責盛湯、撈湯里的菜、裝飯,不用時要架在飯碗或其它食器上。而筷子呢?它只負責夾菜。不管你湯碗中的豆芽兒菜怎么用勺子也撈不上來,你也不能用筷子。這首先是食禮的問題,其次是湯水有可能順著筷子流到桌子上。筷子在不夾菜時,傳統的韓國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兩根筷子要攏齊,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這是為了便於拿起來再用。
韓國人是一個好動感情的民族,對於他們這種把感情通過聚餐表現時,應該給予充分的理解,同時又必須在理智上承認它是一種不衛生的“食禮”。
韓國菜詞條名
韓國菜英語名Korean cuisine
韓國菜拼音名Hánguó cài
韓國菜韓語名한국 요리
韓國菜俄語名Корейская кухня
韓國菜日語名韓國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