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韃 <名>
韃 拼音:dá 繁體字:韃
部首:革,部外筆畫:6,總筆畫:15
五筆86&98:AFDP 倉頡:TJYK
筆順編號:122125112134454 四角號碼:44538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791
我國古代北方各遊牧民族的統稱
韃 dá
【韃靼】古族名。唐時突厥統治下的一個部落。後為蒙古所滅。明代用來稱東部蒙古成吉思汗後裔各部。有時也是漢民族對中國北方諸民族的總稱。西方通常用作對蒙古的泛稱
古族名。唐時突厥統治下的一個部落。後為蒙古所滅。明代用來稱東部蒙古成吉思汗後裔各部。有時也是漢民族對中國北方諸民族的總稱。西方通常用作對蒙古的泛稱
韃 <名>
韃 拼音:dá 繁體字:韃
部首:革,部外筆畫:6,總筆畫:15
五筆86&98:AFDP 倉頡:TJYK
筆順編號:122125112134454 四角號碼:44538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791
我國古代北方各遊牧民族的統稱
韃 dá
【韃靼】古族名。唐時突厥統治下的一個部落。後為蒙古所滅。明代用來稱東部蒙古成吉思汗後裔各部。有時也是漢民族對中國北方諸民族的總稱。西方通常用作對蒙古的泛稱
黃毛韃拼音:huáng máo dá解釋:1.古代四川的一個少數民族名。《明史·四川土司傳一·茂州衛》:“東路生 羌 , 白草 最強,又與 松潘 黃毛韃 相通。” ...
韃殺,即daisa,又有“搭撒”等,是客家方言。其現代的意思是指一個人的心情特別愉快,心裡特別高興和舒服的感覺,反之則然,即沒有意思和興趣。其實這一口頭...
韃鮮蜇,蜇的一種,對水分需求不高,潮濕的陸地上也能生存,它的再生能力非常強。
韃鮮(仙)蜇名稱的來源 韃鮮蜇的特徵 韃鮮蜇再生能力實驗拼音:tān 注音:ㄊㄤ 解釋:鼓聲。
殺家韃,主要流傳於黃河流域,源起元朝。
黑韃事略 - 介紹:南宋彭大雅撰寫並由同代人徐霆作疏的一部關於蒙古的見聞錄。宋人稱蒙古為黑韃靼﹐以別於漠南的白韃靼(即汪古部)﹐故名
名稱 介紹落葉灌木,高達3m。 漿果紅色,常合生。 靼韃忍冬花美葉秀,常栽培庭院觀賞。
10月,起義軍進入四川,連克筠連、高縣等州縣。 1860年,起義軍攻占自貢鹽場,隊伍發展到數十萬人,曾準備與石達開部的太平天國軍隊匯合,但沒有成功。 1...
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