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生禾

靳生禾

靳生禾,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和歷史地理學教學與研究。1982年開創中國歷史地理文獻學課程,講稿為高等院校史、地專業用作教材或攻讀學位必讀書。

基本信息

主要業績: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和歷史地理學教學與研究。1982年開創中國歷史地理文獻學課程,講稿為高等院校史、地專業用作教材或攻讀學位必讀書。近年主持古戰場野外考察與研究,先後發現東周古雁門關遺址、戰略重鎮羈馬遺址閼與古戰場遺址、十六國潞川古戰場遺址,全面系統完成戰國長平之戰古戰場的考察與研究。發表論文《胡服騎射與華夏文化》、《趙武靈王胡服騎射考辨》、《中國古地理文獻中地方等第問題芻議》、《“穆天子傳”若干地理問題考辨》、《評台版“酈學研究史”》等百餘篇;出版專著《旅行家法顯》、《中國歷史地理文獻概論》、《趙武靈王評傳》、點校本光緒《山西通志》(合作)、《長平之戰》等;《中國歷史地理文獻概論》、《趙武靈王評傳》、《長平之戰古戰場考察報告》等論著獲全國或省部獎。享受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
在山西,有這樣一位年過七旬的老教授,從上世紀90年代初,退而不休,勇敢地奔赴古戰場,14年間實地考察,苦心鑽研,結出14項驕人成果。由他發掘出的這些歷史文化資源,很快也讓當地受益。今年年初,晉陽古戰場的考察成果紛紛見諸報端,引起轟動。他,就是被稱為“中國歷史軍事地理研究第一人”的靳生禾先生。2002年山西大學百年校慶,他被評為中文系百年十大名師之首。
他所著《中國歷史地理文獻概論》,為學術界、高教界填補了空白。另出版《旅行家法顯》、《趙武靈王評傳》、《山西古戰場》等著作。他用多視角結合的方法,發現了代縣戰國雁門關遺址、芮城春秋戰略重鎮羈馬古城、沁縣戰國閼與古戰場遺址、高平戰國長平之戰遺址、黎城台壁之戰遺址、稷山玉壁之戰遺址、沁縣春秋晉國宮城遺址……直至近期的右玉唐靜邊軍遺址、晉陽古戰場考察成果,多被海內外譽為歷史地理重大考古發現,《人民日報》、香港《天天日報》、美國《世界日報》、韓國《東方日報》等,都曾在顯要位置刊載過。
講講晉陽古戰場
身形瘦高的靳老特別精神,頭髮理得很短,髮根烏黑。他注意到記者的疑惑,笑呵呵地說:“這可不是染的。老有人問我,你有什麼秘訣?其實,我覺得是常動腦子的過(原因)。”
靳老介紹,1988年他就開始了前期準備工作,翻閱檢索各種歷史文獻,蒐集有關山西古戰場的史料,製作了上千張卡片,摸清了歷史上山西各戰爭的大致地理位置、次數。
他踩著凳子,把書柜上的資料匣取了下來,“山西境內曾發生過800多次戰爭,著名的有20多處,我給它們都編了號”。1992年,他認為時機已成熟,與歷史地理學者謝鴻喜攜手,開始進行野外考察。
“晉陽古戰場的考察從2003年開始,歷時兩年時間,然後完成了學術報告。”他翻開地圖集。
“太原盆地周邊形成了天然圍屏,是歷代統治階級、各族統治集團的必爭之地,數千年間,發生在晉陽的戰爭達到50次以上。”他們考察的幾個古戰場,都規模巨大,對我國歷史發展有深遠影響,如春秋晉四卿的晉陽之戰、西晉末葉劉琨晉陽抗戰、唐“安史之亂”李光弼守太原之戰、五代唐—晉太原之戰、宋平北漢晉陽之戰等。
“這次,我們糾正了前人的一些失誤,收穫不小。”他說,我們應尊重古人,卻不可迷信古人。
此前按史書記載,眾多學者一直堅持:春秋晉四卿所戰之晉陽城,就是董安於所建造的趙簡子王城,它周長4里,1里見方,被後人稱為大明城,周長27里的城池為西晉劉琨所築。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經過靳老論證,這座趙王城好比故宮裡的紫禁城,而實際城池要大得多,應該是周長27里。劉琨只是在春秋大明城的基礎上,進行過修補和加固。“要按古人所說的周長4里,是無法勝任敵人圍困三年之久的。而且,按春秋戰國時的通例,列國的都城大部分超過27里,所以說這也符合當時的形勢”。
接下來,他的一句話讓記者頗感意外。“現在不少人都知道,太原有座蒙山大佛,其實真正的蒙山不是這兒,應該是西山最高主峰———廟前山,海拔1865米,往北走是第二高峰石千峰,兩峰中間斷開一個巨大的陘口,即藍谷,自古是橫斷西山的惟一戰略通道”。
按史書上講的,西晉劉琨抗擊匈奴劉氏弟兄,把他們趕出了晉陽,二劉翻越蒙山逃竄時,又被追到藍谷大戰,匈奴慘敗,“伏屍數百里”。靳老說,歷來提及蒙山時,都比較模糊,如今人們還以為,蒙山就是緊鄰晉陽古城西邊、海拔1300多米的山頭,而當時千軍萬馬是不可能通過這裡,更不可能抵達藍谷的。
去年,他們爬上廟前山實地考察過,終於發現這一歷史秘密。那古人怎么會搞錯呢?原來,隋文帝曾為父親於現在的蒙山立了塊碑,此後這裡建起大佛,漸漸地成為名山,人們以訛傳訛,反而讓真蒙山隱退了。
過些日子,他又要動身,前去寧武關考察了。“以後還要去娘子關、楊家將古戰場,我決心在有生之年走遍山西的古戰場。”
傻勁兒 笨勁兒 探險精神
有一次在講課時,學生問他:“什麼樣的人能出成果?”他答道:“第一要有點傻勁兒,第二要有點笨勁兒,還得有點探險精神,而且能耐得住荒涼和寂寞。”他告訴記者,自己幾乎沒在“三日”時間休息過,即假日、節日、星期日。怕遺漏蛛絲馬跡,他僅憑雙腿,躬身行走於荒野,並用退休工資貼錢考察。
此時,一次次歷險與磨難,又在他腦中浮現,“考察戰國雁門關時,差點回不來了。到高平考察長平之戰遺址,爬大糧山那天,我們早早就出發,至少走了80里路,只見了一個人,喝了一杯水,吃了一頓飯,又累又餓,晚上才下山,還迷了路,這類事情經常發生”。
他們發現的戰國古雁門關遺址,就是當地人說的“鐵裹門”山口。一提起那次經歷,靳老仍心有餘悸,因為他怕因此半途而廢。“當時經驗不足,又沒找嚮導,一條小道看上去不遠,但是越爬越陡,竟找不到路了,最後是四腳著地,一點一點地挪,謝先生年輕,爬幾步就回頭看看我,我趕緊告訴他:‘別往下看,要不顧一切地往上!’”
靳老說當時的境地已十分危險,山頂上又颳起了8級大風,如果稍不留神,就會掉下去,但他只能勇往直前,慢慢挪了100多米,“往下退是死路一條,明知死也得往前爬啊!”終於,他堅持了下來,成功到達目的地。
他的付出換來了重大發現:讓雁門關“增壽”1000年,達到兩千多年歷史,讓人們重新認識了這一名關的價值。此後幾年,代縣政府出台了該遺址的保護規劃,並積極招商引資。
長平之戰是中國古代最大的戰役,他們曾9次跑到晉東南做實地考察,首次揭開了它的歷史全貌,並繪製出第一個完整、確切的長平之戰地圖。學術界認為,這是前無古人的歷史軍事地理研究成果,有利於中國歷史文化旅遊的開發。對此,高平政府十分重視,晉城市計畫投資數億元,修建長平之戰紀念館、屍骨坑保護大廳、戰國城影視娛樂中心,打造長平古戰場旅遊品牌。
山西應開發歷史文化
靳老開始古戰場考察研究,源於1988年在西安舉辦的“中國先秦軍事史學術研討會”。會間,有兩位將軍談起,他們對山西地區的古戰場很感興趣。
其實,靳老在多年的研究中,已感覺到我省經濟結構的單一制約了發展,旅遊業是亟待開發的重要產業。他說,東南沿海以湖光山色為特色,而我們有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可以走出一條新路子。
山西的古戰場最多、最典型,歷代關注的學人不少,歷史文獻記載的也很多,卻或存在偏頗之處,或戰場格局撲朔迷離,有的乾脆失去本來面目,記不清戰爭發生時的確切位置。“所以近20年來,我主攻山西的歷史軍事地理。”
他告訴記者,山西自古以來就是國家的軍事重地,並且將才輩出,古人稱之為中央的肩背,它與國家的安危、興旺息息相關。“你從地圖上看,南邊是黃河,西邊也是,東有太行山,北有長城,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地形,這就決定了,它從來不能成為輻射天下的都城,但是不管都城在何處,都不敢略視山西的作用。所以,山西往往會產生陪都或割據政權的都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