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三譚:譚平山、譚植棠、譚天度
![](/img/7/c20/nBnauM3X0YDOwgjM2kTO1EjNxMTM5gzMzgTMwADMwAjM2EzL5k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1917年,譚天度在省城廣州教書,譚平山、譚植棠考入北京大學,專攻哲學、歷史;“五四”運動他們高舉紅旗,在天安門前大遊行;1921年他們回廣州,創辦廣東群報、建立廣東共產黨支部。當時全國僅有50多名黨員,其中就有譚平山、譚植棠的名字,當時中國共產黨包括巴黎、日本在內,僅有八個黨支部,其中一個廣東支部就是他們創立的。譚平山任支部書記,譚植棠任組織委員;第二年(1922年)譚天度入黨,並擔任了重要職務。
![譚平山](/img/8/dd9/nBnauM3X1MTOzgjM2kTO1EjNxMTM5gzMzgTMwADMwAjM2EzL5k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自中共“二大”到“五大”,譚平山一直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肩負要職。但南昌起義後,在“左”傾盲動主義指導下,錯誤地把譚平山同志開除出黨。譚平山流亡香港,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他依然保持著共產黨人的高尚氣節。抗戰爆發後,他奔赴武漢、重慶,積極參加抗日工作。抗戰勝利後,他與李濟深在香港創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後任該黨副主席;1948年,他回響毛澤東號召,奔赴哈爾濱,再入北京城,參加組建全國政協,建立人民共和國的重大事務。“十一”建國,譚平山以全國最高檢察長身份,登上天安門城樓,參加開國大典,實現了他終生奮鬥的目標——他是建黨、建軍、建國的重要人物。
![譚植棠](/img/b/2f7/nBnauM3XxATN1gjM2kTO1EjNxMTM5gzMzgTMwADMwAjM2EzL5kzLyU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譚植棠落難後長期患病,抗戰末期病癒,重新回到革命隊伍。全國解放後,作為老黨員,參加廣東政府工作,1952年被派往肇慶地區主持經濟恢復工作,擔任西江行政公署任工商科科長,兼任貿易、糧食、百貨等三大公司經理;不料被人惡毒誣陷,使本來有病在身的譚植棠病情突然加重,當場嘔血,含恨而死,時年僅59歲;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譚植棠得以昭雪平反,恢復黨籍,恢復政治名譽。
“三譚”中譚天度年事最高,在建國後先後擔任任廣東西江行政公署專員、廣東民族事務委員主任、廣東省委統戰部副部長、廣東省政協副主席等職;1999年5月31日因病在廣州逝世,享年106歲;被黨內譽為“世紀松”,譚天度105歲時,“三譚”紀念館落成,譚天度出席,為自己的紀念館剪彩,這在中外紀念館中,這也應該是一個例外。
廣東學術界對“三譚”的評價
![譚天度](/img/1/8ef/nBnauM3X1MTN1gjM2kTO1EjNxMTM5gzMzgTMwADMwAjM2EzL5kzL1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就目前學術界對“三譚”的認知和研究現狀,高宏的表示,當前全國範圍內專門研究“三譚”的專家非常少,但廣東學術界對“三譚”的歷史功績基本都持正面肯定的態度,“這已經是無異議的了,沒問題。”他認為,“三譚”參加了建黨、建軍、統戰、工運、農運、學運等很多中共黨史上的開創性活動,“其歷史功績非常值得肯定”。但遺憾的是,“目前對‘三譚’的功績,我們仍然沒有予以客觀宣傳和如實反映。”
目前對“三譚”中的代表性人物譚平山持“非議”最多的是關於他在被開除黨籍後,創辦了“第三黨”問題。高宏的認為,這是由於受極“左”思潮的影響,當時黨內把“第三黨”“看得比國民黨還壞”。他個人認為,“這是不對的”,當時譚平山創辦“第三黨”的本意是繼續“實行民族的社會革命,向著社會主義的路上走”,提出恢復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可以說,當時的‘第三黨’實際上體現了革命統一戰線的性質。”
![譚天度題詞](/img/b/5b7/nBnauM3X1czNxkjM2kTO1EjNxMTM5gzMzgTMwADMwAjM2EzL5kzL2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曾前往明城鎮作過實地考察的高宏的評價說,目前當地對“三譚”的開發利用表現出了十分重視的態度,但可能是因為財力有限,“三譚”紀念館的檔次顯得不夠高,館藏展品和內容還太少,經過新的開發,至少要爭取使之成為省一級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具體開發過程中,他也建議,應以功績最突出的“譚平山”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