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粘提

靠粘提是昭武著名的小吃,靠粘提的做法多式多樣,比如炒,凍,炸,還以做火鍋等,和米粉搭配吃更是絕配。

靠粘提靠粘提
邵武小吃——靠粘提
邵武不像是福建口味的涵蓋區域,至少和正宗的福建菜系風格有差別。整個閩北地區因為氣候濕潤,氣溫在福建里偏冷,所以普遍的口味偏為鹹辣,口味較重,閩北人在味蕾的分布上更偏向於地緣上更近的江西。閩南、福州人到邵武看滿街染紅,肯定忒是撓頭捎耳。邵武封閉,沒有諸如海鮮之類奢侈品,所獲多是一些山珍。
邵武小吃,第一印象是,那幾層一摞的美味小吃,蒸屜里拿出,一點醬,一點辣。每個邵武人都是在靠粘提淡淡鹼香的侵淫下長大,胃裡泛著濃濃的故鄉情思,絕美了。離鄉幾年,每次夢回,必然對靠粘提縈縈不忘。
考證靠粘提的名號也是件有趣的事,百口之言、莫衷一是,且說來,不敢說哪種必然是正宗,只是多幾個選擇,看起來更有事實說服力一些。
一曰“靠粘提”。靠粘者,大概意即靠著粘性將幾片薄片粘合在一起而成一糕,從製作方法上看似乎有點道理。再從口感上看,蒸熟後也略有些粘,粘卻不黏牙,口感不錯,也成道理了。
一曰“尻莊糍”。尻莊者,音為邵武方言中的“腳跟”,整個糍看起來就像腳跟,形象的表形。可是奇怪,尻在古代漢語裡是“大腿”之意,為啥在邵武方言裡又作腳跟解了。莊在古代漢語裡有“樣子、表現”的意思。整個詞組可以解釋成形狀像腳跟樣子的糍,描述的賊形象啊。
一曰“高山提”。這個最沒有事實論據來說明。當一般小孩不知尻莊、靠粘時,高山便是讀音最為接近也最是簡單易懂的詞組了。“登高山”也是邵武名勝熙春山的俗名。高山提是否與邵武風景又有所關係?引申地理概念而來,也是道理。反正大家都懂,不用含糊的考證,在邵武,一說高山提,囫圇間大家也都意會了。
靠粘提多是沿街三輪車叫賣。三輪平板上擱著煤爐,架口鍋,放個大蒸籠,多為三四屜,販者便邊走邊喊。那種意蘊並不是外鄉人所能體會的,在邵武人看來,那種抑揚的叫賣,沿街飄飄而來又緩緩而去;那陣米的清香,沁入肺腑後再慢慢消失在空氣里。難以言表的舒坦,尤是在外新歸的邵武人,對此最為傾心,視為家鄉第一絕味。
邵武人吃著靠粘提的心情,一如北京人對豆汁、炸醬的情有獨鍾,吃著便是一種享受了。街邊或站或坐,靠著簡單的座椅,呼朋引伴的喊殺著吃。或是吃著太辣,狂呼著氣,鯨吞著水,樣子殊是癲狂。說是癲狂,有些誇張,但邵武人享受的心情不差。街頭巷尾,食堂飯店無處沒有此物,吃來絕是享受。
靠粘提做法其實不難。選上好粳米與秈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浸泡後磨成米漿。將沉澱的米漿放入熱鍋內攪拌成半熟狀起鍋。在攪拌過程,邊攪拌,邊倒入適量的天然鹼水。將富含鹼的植物燒成灰,放水浸泡,過濾出天然鹼水,供做糍之用。接著將半熟的米漿團搓成條,用刀切成半厘米厚的圓餅狀,捏成周邊微上翹、中間凹的橢圓薄片,如同用腳跟擠壓而成一般。再將5至6片薄片疊成躉,放入籠屜用旺火蒸。蒸時糍上面要放上用五花肉做的米粉肉。
見過捏制的過程,指尖飛動,捏的飛快。蒸熟後,將靠粘提每片分開偶爾還能看見當時留下的指紋。據說正統的靠粘提必須得六片,討一個吉祥兆頭。但現在商家所賣多是五片,為了便於計算價格。
米粉肉是要得的。沒有米粉肉在上面蒸著,靠粘提多了些生澀之味,少了點珠圓玉潤的口感,色澤上也沒有如滋潤過的光澤。就著米粉肉吃靠粘提是珠聯璧合得絕配。米粉肉鮮美、油而不膩,一口下去滿嘴生香;腳跟糍辣香交融,令人滿口生津。靠粘提上沾染著肉香,感覺極佳,又因為蒸製過程中肉的滋潤而滌去了米的生澀而平添了口感。米粉肉將一半的豐腴滋潤了靠粘提,肉質變得肥而不膩;在米膏上蒸熟,又吸收了天然的米香。一口肉,一個靠粘提,不可多得啊。
靠粘提還有滿多創新做法,比如炒來吃。這對於在外邵武人來說不啻是個享受,靠粘提凍好,帶著回去,需要時切成片、絲炒來吃,可以分片炸,可以做火鍋,可以像白果般或煮或炒……雖然少了原汁原味沾醬吃的愜意,但在外鄉也是難得的口舌之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