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非物質文化又譯為“無形文化”,相對於物質文化,它是看不見的,卻又是非常重要的民族文化根基,它是千百年來各族人民創造的文化成果,內容極其豐富,是我們改善人民生活、開發文化產業所特別需要的重要精神財富。而文化產業卻是21世紀新興的重要產業,在歐洲、美國和日本,文化產業的產值已超過製造業成為第一大產業。美國的音像製品出口貿易額已居美國出口貿易的第一位。因為人民收入的提高,文化消費的支出已遠大於物質消費的支出。文化產業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已愈來愈大。
編輯推薦
一個人從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終處於民俗的環境中,民俗像空氣一樣是人們須臾不能離開的。對於民俗社會來說,民俗又是溝通情感的紐帶,是彼此認同的標誌,是規範行為的準繩,是維繫群體團結的黏合劑,是世世代代錘鍊和傳承的文化傳統。
中華民俗是炎黃子孫溝通情感的紐帶,是彼此認同,是彼此認同的標誌,是規範行為的準繩,是維繫群體團結的黏合劑,是世世代代錘鍊和傳承的文化傳統。在民俗中凝聚著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文化創造、民族的真善美。
作者簡介
段寶林,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文化人類學、民俗學、民間文藝學專家。所著《笑話——人間的喜劇藝術》獲中國文聯“山花獎”、《中國民間文學概要》獲義大利人類學彼得獎;主編的《民間詩律》獲全國首屆少數民族研究最佳著作獎、《民間文學詞典》獲北方十省民間文學一等獎。 段寶林也是一位書壇老將,從事繪畫、書法50餘年,如今年逾耳順,其書法藝術仍活力四射。寶林的小楷取法文徵明、王寵,用筆精熟,典雅遒麗,春風大雅。其功力深湛而不板滯,新意迭出而不浮滑,以其豐富的人生閱歷和藝術積累,寶林對於縱斂、收放、巧拙、疏密的度量分寸把握得特別好。作為承前啟後的老一代書家,段寶林對年輕一代有著廣泛的影響。
目錄
前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要內涵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兩種保護
民間文化保護的艱苦歷程
看韓國對“無形文化財”的保護和開發
民間文藝百問百答
小引
1.什麼是民間文藝
2.為什麼說國民間文藝是一切文藝的根?
3.有人說民間文藝是就是原始文藝,對嗎?為什麼?
4.文藝上的雅俗結合律是什麼?
5.繼承民間文藝優良傳統是否就是向後看?
6.文藝工作者、愛好者特別是民眾文化工作者為什麼要學好民間文藝學?
7.中國民間文藝學如何產發生和發展?
8.如何學好民間文藝學?
9.民間文藝學的研究對象只是民間文學嗎?
10.民間文藝有哪些特徵?
……
民間文學十講
什麼是民俗
民俗的本質是生活美
《中華民俗大典》總序與凡例
《中華民俗大典》調查編寫提綱
後記
書摘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兩種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是什麼?這是一個新詞,許多人不大了解。根據聯合國和國和國務院檔案,我們可以明確地說: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就是民間文化。
從歷史上看,民間文化的保護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靜態的,一種是動態的。
靜態的保護,主要是對民間文化成果加以記錄、收集是保存。民俗文化是一種生活美,它是民眾在口頭和行為中創作和傳承的,是隨時而變化的。由於它的時代性,如不及時記錄、保存,就會自生自滅。例如孔子編了《詩經》,就保護了“詩三百”,使其不致失傳。後來的收集樂府民歌,雖然是為了當時的實用和文藝欣賞、創作的需要,但也記錄下許多民歌。正如魯迅所說:“此外消滅的正不知有多少。”(《門外文選七.不識字的作家》)五四時期北大歌謠研究會為創作新詩和民俗研究而蒐集歌謠,後來又發展到風俗調查會,蒐集了許多民間美術、生活用具等文物,實際上又是一種保護。可惜這些文物今已不存。
靜態的保護還包含民俗文物的保護,需要建設民俗博物館,關於這個問題我已寫了一篇《何時建一座民俗博物館》在2005年6月24日《人民日報》上發表了。召集已有許多種民俗博物館在興建起來。有了博物館,蒐集來的文物和作品才不致再次流失。
第二種保護方法是動態的保護,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民間長遠地活下來,使之適應當代生活的需要,成為新民俗的一個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