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記錄
據《開徵匯覽》記載:“靜寧寺原系古剎叢林、明末兵燹之餘,僅遺山頂破屋數楹,故名高廟子。後修成觀音殿,本‘定靜安慮’之義,以期世界康寧,乃更名靜寧寺。”布局
大門兩側有對聯一副:“唯靜乃寧特起自新之路,以慈為善大開普渡之門”寺內樓台亭閣,畫棟雕梁;小庭大院,星羅棋布。寺分四殿二院:四殿即觀音殿、孔子殿、三聖殿、王母殿。二院,一為考仙院,系典型的中國傳統建築,古色古香;一為儒林院,系紅磚二層樓房,融入了西方建築風格,堪稱為近代建築史上的中西合璧的一朵奇范。寺內孔子殿、儒林院、慈善堂、八德池、五福橋、字型檔塔、涼亭等景觀,尚保存完好。精美的石刻人物、花卉、書法以及石獅、楹聯都極具觀賞價值。
靜寧寺巍峨雄偉,環境優雅,建築精巧,布局奇特。集儒、佛、道三教於一體,融寺廟與園林藝術於一身,在巴山蜀水及東北各地久負盛名。
近代歷史
抗日戰爭時期,這坐昔日寧靜悠然、香火不斷的寺院,曾經是內遷的國立東北中山中學和東北中學的校址,靜寧寺也成為了一塊培養造就抗日愛國人才的教育聖地,至今仍有不少海外遊子慕名來訪。
靜寧寺四周現已建成近4000畝規模的優質水蜜桃種植基地。每年桃花盛開的季節,前來觀光的遊人絡繹不絕。或賞花於樹下,或品茗於寺中,好不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