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風藤[中藥]

青風藤[中藥]
青風藤[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青風藤,中藥名。為防己科植物青藤Sinomenium acuturn(Thunb.)Rehd.et Wils.和毛青藤Sinamenium acutum(Thunb.)Rehd.et Wils.var.cinereum Rehd.et Wils.的乾燥藤莖。秋末冬初采割,扎把或切長段,曬乾。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植物的乾燥藤莖。

性 味

味苦、辛,性平。

歸 經

肝、脾經。

功 能

有祛風濕,通經絡,利小便功效。

主 治

用於風濕痹痛,關節腫脹,麻痹瘙癢。【摘錄】 《臨床常用中藥手冊》

用法用量

6~12g。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略泡,潤透,切厚片,乾燥。

生理特性

本品呈長圓柱形,常微彎曲,長20~1750px或更長,直徑0.5~50px。表面綠褐色至棕褐色,有的灰褐色,有細縱紋和皮孔。節部稍膨大,有分枝。體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灰黃色或淡灰棕色,皮部窄,木部射線呈放射狀排列,髓部淡黃白色或黃棕色。氣微,味苦。

產 地

主產於江蘇、浙江等地。

相關論述

《本草綱目》:風濕流注,歷節鶴膝,麻痹瘙癢,損傷瘡腫,入酒藥中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