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創作《青藏高原》這首歌的時候,張千一是武警文工團的編導室主任。
1994年,武警文工團的編導室主任張千一應邀為電視連續劇《天路》創作音樂。 《天路》講述的是兩代解放軍修築青藏公路的故事,表現了民族團結和軍民團結兩大恢宏的主題。
寫這首歌曲的時候,張千一還沒有到過西藏。如何創作好一首既有藏族音樂元素同時又要表現藏漢民族團結精神的歌曲,對當時的他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在看完《天路》的劇本和影像資料後,張千一沉浸在對這片從未涉足過的雪域的巨大想像之中。他每天都在不停地重複聽才旦卓瑪等老一輩藏族藝術家演唱的藏族歌曲,從中尋找藏族音樂元素的“魂”。這些音樂作品薰陶著他,一片神秘、空遠、遼闊的土地畫面在他眼前不斷展開……
當《青藏高原》這首歌曲創作完成時,張千一第一個想到的演唱者是李娜。
當時的李娜還是一個通俗歌手,沒什麼名氣。沒想到,《青藏高原》讓李娜一下就從眾多的通俗歌手中脫穎而出。
其實,張千一從事音樂創作已經有很多年了。一九八一年,張千一創作的交響音畫《北方森林》,榮獲全國第一屆交響音樂作品比賽金獎。
那時張千一才22歲。一九九四年,張千一應邀為電視連續劇《天路》創作音樂。《青藏高原》是《天路》的主題曲。
一九九四年的十一月底十二月初的時候,很偶然的一個機會,張千一受命為電視連續劇《天路》創作音樂。那時,張千一還在武警文工團工作,也沒有行動電話和傳呼機,如果誰要找他,只能通過部隊的總機轉到宿舍的分機。
不巧那段時間張千一團的總機壞了,要想找到他,只能到我的宿舍來他。那時張千一常常出去找朋友玩,經常不在宿舍。
一連幾天,《天路》的編劇和製片都沒有找到張千一。當時,他們並不認識張千一,只是聽別人介紹了張千一的情況。
最後一天,製片和編劇想,再去一次武警文工團,如果再找不到張千一就令找別人了。他們倆在武警文工團從下午一直等到晚上七點多鐘,終於等到了張千一。他們說明來意,告訴張千一這個劇本叫《天路》,問張千一是否有興趣創作其中的音樂。張千一請他們先把劇本留下,看完後再定。
看完劇本,張千一非常感動。《天路》寫的是軍隊入駐西藏,兩代官兵為西藏修築青藏公路的事情,表現了我廣大官兵為藏漢團結、民族團結做出的巨大貢獻。張千一馬上就答應下來。
寫這首歌曲的時候,張千一還從來沒有到過西藏。很多人問張千一,為什麼從來都沒有去過西藏,怎么去把握藏族的音樂元素。
張千一說:當時看完《天路》的劇本和影像資料,受到很大的啟發;另一方面,我從小就很嚮往西藏,對藏族題材的音樂作品很感興趣。
那時才旦卓瑪等老一輩藏族藝術家演唱的很多藏族歌曲,我都非常喜歡。許多藏族音樂作品對我來說都是一種薰陶。聽到那些藏族音樂,我能想像得出,西藏這塊土地是那么的神秘、那么空遠,那裡有著很高很藍的天空,有神秘高貴的布達拉宮……
張千一始終認為,藝術創作是想像的空間。想像要大於實際的空間。因為人的想像是無限的。雖然我沒有去西藏,但我能展開自己的想像,能把自己的想像力發揮到極致。
人的心有多大,想像就有多大。所以,儘管我沒去過西藏,但我很有創作的衝動和靈感。因此,當初創作《天路》的主題曲時,我第一個就想到了李娜。
《青藏高原》這首歌曲,可以說是為李娜量身定做的。
張千一和李娜合作多年,對她的聲音非常了解。一九九三年,我們在北京音樂廳為她籌劃了一場不設麥克風的交響音樂會,由中央樂團協奏。從歌曲準備一直到演唱會完成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還專門請上海音樂學院的一位作曲家幫助李娜,輔導音樂。並請專家幫助李娜練聲。
在那次演唱會之前,大家都認為李娜是一個很純粹的通俗歌手。覺得通俗歌手的音域一般都不寬,頂多也就是一個八度,唱不了大氣的歌曲。
歌曲歌詞
是誰帶來遠古的呼喚
是誰留下千年的祈盼
難道說還有無言的歌
還是那久久不能忘懷的眷戀
喔我看見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一座座山川相連
呀啦索
那可是青藏高原
是誰日夜遙望著藍天
是誰渴望永久的夢幻
難道說還有讚美的歌
還是那仿佛不能改變的莊嚴
喔我看見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一座座山川相連
呀啦索
那就是青藏高原
呀啦索
那就是青藏高原
歌曲鑑賞
《青藏高原》是由張千一作詞作曲的一首雅俗共享的通俗、民族歌曲。
1997年,這首歌曲一經推出,特別是歌手李娜的演繹,把通俗的演唱風格與藏族的民間演唱風格結合在一起,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再加上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演唱,更是深深地打動了聽眾,使這首作品家喻戶曉。
《青藏高原》這首歌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對通俗歌曲的一貫看法。讓老百姓認識到,原來通俗歌曲一樣可以很大氣很高雅。從演唱的角度來看,演唱者一反以前僅僅局限於一個八度之內,從音域上來說同樣可以很寬泛。以前通俗歌曲基本就一個八度,但《青藏高原》這首歌曲的跨度很大,不僅通俗歌手覺得這首歌曲是發揮實力的歌曲,很多美聲、民族的歌手也喜歡演唱這首歌曲。
中國通俗音樂的發展,第一個階段屬於港台地區歌曲的模仿階段,特別是對鄧麗君等歌手的模仿,尤其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前;中期以後,興起了西北風。我們找到我們民族的音樂語言,但這個民族音樂語言限於漢族或西北音樂;到了九十年代,《阿姐鼓》、《青藏高原》、包括鄭鈞的《回到拉薩》等歌曲的出現,以少數民族尤其是以西藏為代表的音樂元素出現後,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打破了以前通俗歌曲的束縛,得到了全國人們的認可。
讓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人都非常喜歡。前段時間我去瀘沽湖,連划船的摩梭人也唱《青藏高原》。可以說,《青藏高原》衝破了民族和語言的界限。前不久我到格爾木,兵站的演出隊演出時專門請我去看他們演出。
當台上的演員演唱《青藏高原》這首歌曲時,台下一千六百名戰士跟著一起大聲演唱。從來沒聽過那么多的大老爺們齊聲演唱,場面非常壯觀。我當時感動得眼淚嘩嘩地往下流,那種心情真是無法言說。
歌曲氣勢磅礴,有力量,放蕩不羈,聽後就會讓人有熱血沸騰的感覺,歌曲直接橫跨了3個八度,這首作品是我國內,挑戰高音的典範,也是中國範圍內,傳唱度最高,最有代表的作品。一曲《青藏高原》,讚美祖國大好河山,期盼世界和平,人類安康。也成就了後來人對西藏的嚮往。 李娜《青藏高原》是一首無法超越的經典巨作!
重要演唱
《青藏高原》第一個演唱者李娜,1997年讓李娜一下就從眾多的通俗歌手中脫穎而出。很可惜的是,後來李娜因為“出家”傳聞淡出了歌壇,但是她演唱的《青藏高原》版本一直被人津津樂道。
在翻唱中,韓紅的“韓版”也是廣為流傳的一版。在加入了打擊樂、電子音效等現代樂器後,“韓版”更為流行化,韓紅的聲音相較李娜多了一份柔美。如果說李娜對布達拉宮發出的是讚頌和膜拜,那韓紅則更多的是心靈的洗禮。
在央視《夢想星搭檔》第二季中,一位彝族姑娘阿魯阿卓一開口的那句“呀拉索”相比前輩們的版本更接近原生態,層次分明,仿佛置身連綿不絕高山。
2011年2月12日,李懷秀、李懷福姐弟演唱的“海菜腔”原生態民歌,藏族青年女歌唱家阿斯根演唱的《青藏高原》等歌曲,以其優美、清澈的聲音引來陣陣喝彩。
2015年6月13日,曼殊·伊麗在第三關中演唱了融入藏語吉祥頌的《青藏高原》,更是讓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