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青蓮閣記
按其本末[3],窺峨嵋,張洞庭,臥潯陽,醉青山,孤縱晻映[4],止此長江一帶耳。風流遂遠[5],八百年而後,乃始有廣陵李季宣焉[6]。
季宣之尊人樂翁先生[7],有道之士也。處嬉而神清[8],休然穆然,《五經》師其講授[9],六德宗其儀表[10]。達人有後,爰發其祥。夢若有持清都廣樂[11],徘徊江庭以祝將之,曰:“以為汝子。”覺而生季宣,因以名。生有奇質,就傅之齡[12],《騷》《雅》千篇[13],殆欲上口。弱冠[14],能為文章。雲霞風霆,藻神逸氣,遂拜賢書,名在河嶽。公車數上[15],尊人惜之,曰:“古昔聞人雅好鳴琴之理[16],子無意乎。”
季宣奉命筮仕[17],授山以東濟陽長。資事父以事君,亦資事君而事父也。三年,大著良聲,雅歌徒詠。然而雄心未弇[18],俠氣猶厲,處世同於海鳥,在俗驚其神駿。遂乃風期為賈患之媒[19],文字只招殘之檄矣。君慨然出神武門[20],登泰山吳觀而嘯曰[21]:“使吾一飲揚子中泠水[22],亦何必三周華不注耶[23]!且親在,終致吾臣而為子矣[24]。”則歸而從太公。群從騷牢,夷猶乎江皋,眺聽壺觴,言世外之事,頹如也。
起而視其處,有最勝焉。江南諸山,翠微浥曄幾席,欣言外之。夷堂發凶,層樓其上。望遠可以賦詩,居清可以讀書。書非仙釋通隱麗娟之音,皆所不取。然季宣為人偉朗橫絕,喜賓客。而蕪城真州[25],故天下之軸也,四方遊人,車蓋帆影無絕,通江不見季宣,即色沮而神懊。以是季宣日與天下游士通從,相與浮拍跳踉[26],淋漓頓挫,以極其致。時時挾金、焦而臨北固[27],為褰裳蹈海之談[28]。故常與游者,莫不眙[目咢]相視[29],嘆曰:“季宣殆青蓮後身也。”相與顏其閣曰“青蓮”。
季宣嘆曰:“未敢然也。吾有友,江以西清遠道人[30],試嘗問之。”道人聞而嘻曰:“有是哉!古今人不相及,亦其時耳。世有有情之天下,有有法之天下。唐人受陳、隋風流,君臣游幸,率以才情自勝,則可以共浴華清,從階升,娭廣寒[31]。令白也生今之世[32],滔盪零落,尚不能得一中縣而治,彼誠遇有情之天下也。今天下大致滅才情而尊吏法,故季宣低眉而在此[33]。假生白時,其才氣凌厲一世,倒騎驢[34],就巾試面,豈足道哉!”
海風江月,千古如斯。吾以為《青蓮閣記》。
作品注釋
[1]李青蓮: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2]金粟如來:佛名,即維摩詰大士。
[3]本末:始末;經歷。
[4]晻映:掩映。此謂李白與長江一帶山水景物彼此掩映襯托。
[5]風流:猶遺風,流風餘韻。
[6]李季宣:名柷,儀征人。曾任山東濟陽令,後辭官歸里。工詩文,著有《青蓮館》、《攝山草》等。
[7]尊人:對父母的尊稱。此謂父親。
[8]嬉:喧譁。
[9]《五經》:五部儒家經典,即《詩》、《書》、《禮》、《易》、《春秋》。
[10]六德:六項道德標準,即“知、仁、聖、義、忠、和”。見《周禮·地官·大司徒》。
[11]清都廣樂:天上的仙樂。清都,神話傳說中天帝居住的宮闕。廣樂,仙樂。《穆天子傳》:“天子乃奏廣樂。”
[12]就傅之齡:學齡。
[13]《騷》《雅》:《離騷》和《詩經》的《大雅》《小雅》。
[14]弱冠:二十歲左右。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尚年少,故稱。
[15]公車:官車。漢以公家車馬遞送應舉之人,後因以“公車”為舉人入京應試的代稱。
[16]鳴琴:《呂氏春秋·察賢》:“宓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後因用“鳴琴”稱頌地方官簡政清刑,無為而治。
[17]筮仕:古人將出外做官,先占卦問吉凶。後稱初次為官為“筮仕”。
[18]弇:蔽。
[19]“遂乃”句:謂季宣的為人招致來災禍。風期,風度品格。賈患,招禍。《儀征縣誌》卷三十六記李季宣:“治邑清錢穀,懲滑胥,建巽閣……而文事仍應接不暇。上司以是奇之。忽為蜚語所中……竟飄然而歸,高臥田間。黃中丞以詩勸駕曰:‘莫倚文章能致身,攻文今時亦誤人;莫倚儒雅能飾吏,儒雅反為俗吏忌。’柷亦作詩答之曰:‘飲不必濟上水,揚子江心堪洗耳;食不必汶陽田,銅山千頃禾如煙。’”
[20]神武門:古宮門名,即南朝時建康皇宮西首之神虎門。相傳南朝建梁弘景曾在此掛衣冠而上書辭祿。
[21]吳觀:泰山峰名。
[22]中泠:泉名,在鎮江西北金山下的長江中。
[23]“亦何必”句:《左傳·成公二年》:“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華不注,山名。
[24]致:歸還,即致仕,辭官。
[25]蕪城:揚州故城。因南朝宋鮑照作《蕪城賦》而得名。真州:今江蘇儀征,舊隸揚州。
[26]浮拍:即“拍浮”,詩酒娛情。
[27]金、焦、北固:鎮江金山、焦山、北固山。
[28]褰裳蹈海之談:謂談論方外神仙之事。
[29]眙[目咢]:亦作“眙愕”。瞠目驚訝貌。
[30]清遠道人:湯顯祖的別署。湯氏與李季宣交情頗深,其《寄李季宣》云:“弟於兄交雖道義,情逾骨肉。廢棄十餘年,始得一通問,可謂有心人乎?想仁嫂以次百幅,玉郎諸生幾人?真州、石城,是吾屬嘯歌之路也。魂夢在茲,能無慨惝!弟棄官速窶,日甚一日。幸二尊人健飯,三兒粗能讀書,不至憂能傷人耳。千里風期,曷勝契闊之嘆。”
[31]“則可以”三句:謂唐明皇與楊貴妃共浴華清池,夢遊廣寒宮等事。娭,同“嬉”,遊玩。
[32]白:李白。
[33]低眉:抑鬱不伸貌。
[34]倒騎驢:唐方士張果,隱居中條山,自言生於堯時,常倒騎白驢,日行數千里,休息時將驢摺疊起來,藏於巾箱之中,世傳為八仙之一。
作者簡介
湯顯祖
(1550—1616)明代文學家、戲曲家,字義仍,號若士。十四歲進學,二十一歲中舉,三十四歲考中進士。歷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禮部祠祭司主事等職。公元1591年(萬曆十九年)因上章抨擊朝政,被貶廣東徐聞典史。兩年後量移浙江遂昌縣知縣。在任五年,勤政愛民,深受百姓愛戴。公元1598年(萬曆二十六年)春棄官歸里。湯顯祖留下了豐富的作品,在中國和世界文學史,尤其是戲劇史上有重要地位。《紅泉逸草》、《問棘郵草》、《玉茗堂集》以及《紫簫記》和“臨川四夢”都有明清刻本傳世。《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他的思想和創作對當時和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