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關於“青牛鄭”的由來有這樣幾種說法:
二、春秋戰國時代,鄭國後期日漸沒落,但是鄭國的商人們都很有錢,所以便有人嫉妒蓄意**他們,鄭氏的祖宗不願捲入無端爭鬥,決定遠離故土,來到了齊國(今山東一帶),不知怎么就遇到了孫臏,此時孫臏已成為齊**師,頗有權勢,孫臏詢問鄭氏祖宗為何來此,得知情況後他為鄭氏族**氣的精神所感嘆,便隨即賜予族人萬兩黃金並要封官加爵,可被鄭氏族人拒絕了,說不願當官,於是孫臏賜予他們芝麻一袋,馱在一頭青牛背上,寓意“不窮不富萬萬年”。而後,青牛突然渾身發光,飛到了天上去,從此此支鄭氏後人皆自稱為“青牛鄭”。
三、同樣類似的一種說法是鄭家有一群牛,一天放牛回來時發現牛群中多了一條青牛,恰好一天孫臏路過鄭家看到了青牛,便看上了青牛,希望鄭家將牛贈與他,為了表示謝意,臨行時他送給了鄭家20個字作為鄭氏族譜的排列順序,為渾三代,這20個字至今流傳下的版本為:洪寶永吉慶,青雲潤鳳祥,廣學仁義禮,富貴永長春。
傳說
下面是關於青牛鄭的一個比較長的傳說:
話說山東諸城有個鄭家寨子,現在的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松柏鄉前長城嶺村。寨主是個早已忘記了年紀的老爺子。他主持這個有幾百戶人家的寨子有至高無上的威望。這個寨子有一個誰也數不清的牛群。頭牛是頭老青牛。每年,寨主把這群牛交給本寨里最窮的人家放牧。這期間,養牛戶有權沒錢花時可以賣牛,沒吃晶可以殺牛,本寨親友有困難可以送牛。惟獨不能動這頭老青牛。這樣,當年,窮戶就能就成富戶,第二年,老寨主就把這群牛交給另一家窮戶去養牧,年年如此。這群牛不管你賣了多少頭,殺了多少頭,送人多少頭,到年底仍然是那么大的一群,不見少。所以,這個寨子,家家都富裕起來。因此,鄭家寨子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這天,從遠方來了一個手拄拐杖,身穿青色道袍,腳踏皂靴,鶴髮童顏的道長。後面跟著一個眉清目秀的小道童。他倆來這寨子前面放牧牛群的山坡上,在牛群邊上就站住了,就逐個牛瞅呀,瞅呀!一下看到了老青牛,老道一使眼色,小道童把手一揚,一條銀白色的鏈子,刷地撒出來,銀光一閃,那鏈子套在青牛的犄角上。小道童使勁一拽,就把老青牛給拉出來。這時,老寨主已經得到訊息,匆忙來到老道長跟前,知道這是個不平凡的道士,慌忙雙手抱拳,連連施禮,請老仙長到寨中茗茶歇腳。那道長也非常客氣,合掌稽首,有禮貌地說:"貧道的青牛已跑出10天了,叨擾施主餵養,今日牽回,感謝施主放牧之恩,容當後報了。"
說著,示意小道童牽走。
老寨主看這架式嚇壞了,搶前幾步,雙膝跪在老道面前,連連叩頭說:"請道長留步。"
道長說:"施主不要這樣。此牛跑出以後,我曾四處查找,今日找到了,物歸原主,老施主還有什麼話要說的么?"
老寨主懇求說:"老道長請高抬貴手,您並不騎他,就留本寨餵養幾十天再送還給你。"老寨主說的一天就等於12年。
老道長的臉子有點冷了,連連搖頭說:"施主此言差矣,仙牛流落凡塵已犯天條,那能再置之不理呢。"說著便去攙扶老寨主。而老寨主老淚縱橫,仍是直溜溜地跪著:"老道長你網開一面,就給俺這寨子一個出路吧!"
老道長見老寨主不依不饒,便示意道童將老青牛拴在一棵老榆樹上。便雙手合什口中念念有辭,那天,烈日當頭,熱得像火一樣烤著大地,大地熱氣騰騰,處處都冒起了煙霧。人都跑到樹下或鑽到水裡乘涼了。而老寨主被太陽曬得頭和臉上的汗流盡了就又冒出了油。他膝蓋沒挪窩,仍是直溜溜地跪著。
老道長還是雙手合著,口中念著。一個時辰之後,濃雲密布,狂風大作。一會兒,霹雷閃電,大雨傾盆,接著就又下起雹子來。那老寨主被雨淋得像個水人兒,蒼白的發須都打了綹兒往下淌水。當雹子下來的時候,滿頭滿臉都打起了包,臉上淌出了血。待風雨停下來,太陽出來時,老道長看老寨主還是動也不動地跪在那裡,心被感動了。雙手扶起老寨主實心實意地說:"牛,是得牽回去。看看你有什麼要求提出來!"
老寨主說:"老朽別無所求,只求得俺鄭家此後可以,代代不做**,不出暴富,但永不受官欺,永不出貧民。"
道長連連稽首:"老施主的要求是在情理之中,並不過分,貧道敢不效力?"他用手杖指著南山坡側連著東山坡中間的樹叢中的一塊平地,長滿著青草,那是老青牛常臥身的地方說:"貧道為施主選一墓穴,百年之後,人土此處,鄭家後代定能受益。"
道長說完,小道童牽過青牛,道長跨上去,向西走去,越走越快,一會兒就無影無蹤了。
老寨主當即坐在被道長給他選作墓穴的地方,不吃不喝也不動,就在這臥牛地上逝世了。後人按遺囑就地落葬在這裡。
後來,鄭家寨子的牛群越來越少了,最後,一頭牛也沒有了。鄭家的人也不像過去那么富裕了。好在,鄭家的後代,個個生來體格健壯,吃苦耐勞,而人人忠厚,心地善良,所以家家沒有**沒有暴富,但都豐衣足食,幸福祥和,遠近村子的姑娘們都願嫁到鄭家寨子來。
鄭家寨子的後人有遷往全國各地的,他們成為姓鄭的獨立的一支。常常,兩位姓鄭的坐到一起就得先問問是不是青牛鄭的鄭,才能認一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