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蒙古人

簡介

青海蒙古人一般稱他們為和碩特蒙古,但也有來自喀爾喀與土默特,鄂爾多斯的部落。他們在服裝上藏化但仍用托忒蒙古文。青海省河南縣是唯一的蒙古族自治縣,是蒙、藏民族融合文化留存的典型地區。據記載,其祖先是蒙古族中古老的一支——和碩特蒙古。1637年,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圖哈薩爾的第十九代孫、蒙古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應青海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邀請,東下青海打敗了反對格魯派的敵對勢力,統一了青海。和碩特固始汗繼續西征西藏的同時,把大部分子孫、部屬留在青海定居、發展。他的五子伊勒都齊,有一個頗有抱負的孫子,名叫察罕丹津。察罕丹津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籌建了今天格魯派黃教著名寺院——拉卜楞寺,並成為寺主,他迎請西藏高僧嘉木樣大師主持寺院。1723年,清政府把散居青海的蒙古部族劃為29旗,察罕丹津一族牧居於青海黃河南端,因"牧場優良,較河北各旗富強",清政府將其定為河南首旗,並封察罕丹津為"青海蒙古和碩特黃河南首旗親王"。他們生活的地域被稱為河南蒙旗。
如今,河南蒙古族同胞在牧草優良的草原上,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著富裕美好的新生活。當黎明太陽從草原升起的時候,他們便開始了一天的勞作,男人騎牛趕羊進草場,女人擠奶、打酥油、背水做飯,還要把夜間牛拉的糞便集中起來用手抺開,以便儘早曬乾後做燃料。由於蒙、藏民族文化的融合,這裡的蒙古族人的穿著打扮和藏族同胞沒多少區別,語言文字上,既使用蒙語文,也能說會寫流利的藏語文。

歷史

來自大漠蒙古的青海幾支蒙古人,先先後後在西海柴達木盆地、在環青海湖四周、在嚴酷的青南高原上,已經繁衍生息了六七百年!
雖在元代蒙古人已進入青海,但在明代才大規模進入。在明末顧實汗移居青海在打敗藏巴汗後在青海建國。清朝,康熙帝打敗噶爾丹後和碩特人羅卜藏丹津入附,但因在雍正元年造反,青海蒙古因此一厥不振。
他們比其他蒙古人接受更多藏族文化。他們被編入青海蒙古八旗,但經常受藏族侵擾。1821年藏族大規模向北進入他們的旗地。
13世紀初成吉思汗率軍攻占了夏金領地,並“經略吐蕃各地”。青海開始滲入蒙古文化,藏區也基本上歸入蒙元窩闊台次子闊端領地。
15世紀(明正德初年),大批東蒙古,即韃靼部落繼而
藏化的河南縣蒙古族一家

到西海(青海湖)為中心的青海草原上遊牧,無論來自漠北喀爾喀、東蒙古,還是來自鄂爾多斯的蒙古先民,開始在青海湖和黃河南北生活。接著,16世紀(08—81年),明代蒙古族右翼土默特三大部盟主俺答汗,其家族延續統領著12土默特,政教合一,勢力強大。(即今內蒙古包頭市土默特右旗美岱召供奉祭祀的阿拉坦汗。他曾首次在恰卜齊勒贈給索南堅措“達賴”稱號,索南堅措自稱三世,而將前二世活佛追認為一世和二世達賴。阿拉坦汗和索南堅措先後三年左右,在內蒙古去世。阿拉坦汗的孫子蘇木爾台基之子云丹嘉木措被尋認為三世達賴的轉生,為達賴四世——他是歷代達賴喇嘛中唯一的一位蒙古人。)俺答汗率軍入青,此後,便專注與建立和發展同藏傳佛教格魯派的關係。藏傳佛教也由此傳入蒙古的漠南漠北。
第三批蒙古人,是17世紀下半葉,漠北喀爾喀部的“青海卻圖汗”征服了以往長期內訌的原西海蒙古,“並在次居住下來”。
在此間500年到400多年前,蒙古人便在青海高原的柴達木、青海湖、祁連山和黃河南北,蒙古人生活下來,並且隨著聚居地海拔越高,他們的藏化程度也越高。記者此次到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採訪,聯想到今日海西州蒙古族、祁連山蒙古族、青海湖海晏縣蒙古族的生活習俗與發展水平,以及生產力水平的發揮,愈加確認記者的判斷力。當然,2005年已增至八九萬名的青海蒙古人,在與周邊藏族同胞相鄰或雜居時,長期受格魯派藏傳佛教薰陶,安分、封閉、忍耐、好客的行為性格,已與內蒙古和蒙古國的蒙古人豪爽、獨立、信教、開放的性格,相去甚遠了。

生活

他們只有過節才穿上蒙古族盛裝,平時著藏衣,用藏語,飲食習慣、宗教信仰完全藏化,甚至連簡單的蒙語問候也聽不懂。而生活在柴達木的蒙古族則蒙藏語兼通。當然,也有當年為一點草場,而與甘肅瑪曲藏族械鬥的歷史。已更改為共同開發黃河資源、共同利用甘肅科生民用機場、共建大橋,攜手奔市場。這是一個歷史的進步和時代的跨越!

文化

節日

在盛大喜慶的日子,按照傳統習慣,把煮熟的整隻羊擺到宴席上,作為最珍貴的食品敬奉長者或貴賓。蒙古族熱情奔放,喜愛歌舞和文化活動,每年夏、秋季節,人們按照傳
青海蒙古族
統習慣,舉行祭山活動,屆時殺牛宰羊,喝酒唱歌,還要舉行射箭打靶、賽馬等活動。雖然不再舉行祭山活動,但每年都要舉行一次那達慕大會,歡慶豐收,進行物資交流和賽馬、摔角、射箭等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蒙古族的祭海和祭俄博活動在青海頗有特色。這裡的海是指青海湖。自從清朝有組織地召集青海一帶的蒙古族頭領們,到青海湖邊祭海立碑時起,已經變成蒙古族牧民們自發的民眾活動。

搶宴

每年到了農曆7月25日,青海的蒙古牧民們就從很遠的地方趕著牲畜,來到青海邊,他們在湖邊擺上供桌,把殺好的牛羊擺在供桌上,然後宣讀祭祀青海湖的祭文,再向著滔滔湖水頂禮膜 拜。最後大家爭相搶割獻祭用過的牛羊肉,人稱「搶宴」,按照蒙古人的習慣,誰能最先搶到供肉,或者搶得多,就算是吉祥。祭海活動結束後還要進行摔角、賽馬、射箭比賽。

婚俗

蒙古族青年男女的婚姻基本上遵循“媒妁之言,父母之命”的傳統習俗。也有自由相愛成親的。但婚姻的最終決定權在於父母。同姓不能通婚,表兄妹也不能通婚。青年男女到了一定的年齡後,首先需要定婚。定婚時男方送羊、 酒、 茶、 衣料、首飾及其他生活用品,女方陪炊具等。部分地區還有“偷婚”風俗。

俄博

是指草原上蒙古牧民用石頭堆起高高的石堆。蒙古族牧民對俄博十分崇拜,凡是經過俄博的牧民,都要圍著俄博轉上幾圈,再取來幾塊石頭堆在俄博上,於是俄博越堆越高。事實上,俄博是茫茫草原上重要的方向標,有了俄博的指引,即使是在風沙瀰漫的天氣里,也不會迷失方向。祭俄博在 每年的7月13-15日,是青海蒙古族牧民一年一度的草原盛會。祭俄博期間,牧民們聚集在高高的俄博邊,聽活佛和喇嘛念經、參加由喇嘛帶領祭祀山神的祭典,祈度誦髿q歲平安。祭祀完畢,照例要舉行賽馬、摔角、射箭、唱歌、跳舞比賽。蒙古人也過春節,其風俗習慣與漢族沒有多大差別,只是他們之間互贈送禮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