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青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成立於2004年12月22日,由原來的中文系、歷史
系和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所組建而成,現設有四系一所:中國語言文學系、歷史系、社會學系、新聞傳媒學系和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所(非物質文化研究所)。學院現有漢語言文學(師範兼非師範)、歷史學、人文教育、社會工作、新聞學、漢語言、檔案學、社會學和播音與主持藝術9個本科專業,有中國古代文學、民俗學和中國古代史、專門史、漢語言文字學、古典文獻學6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歷史學、漢語言文學2個省級重點學科。
全院現有教職工98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95人,其中教授27名,副教授29名,擁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人,省級專家2人,碩士生導師16人,省級骨幹教師4人,校級骨幹教師13人。擁有碩士學位以上的教師84人,其中碩士72人(含在讀碩士29人)、博士12人(含在讀博士6人)。近年來,我院教師出版專著35部,參編教材14部,參編辭書2部,在國家級社會科學刊物及其他國內外公開發行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其中獲國家級、省級獎項的論文、專著20餘篇(部)。1995年以來,承擔國家級項目10餘項,省級項目10項。獲得省級以上各種獎項30多項。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1172人,其中碩士研究生122人。
機構設定
歷史學系
人文學院歷史系始建於1958年,後一度改為政史系,1981年政史分家,恢復歷史系。2001年增設社會工作專業,更名為歷史與社會學系。全系現有教職工34人,平均年齡40歲,最大
65歲,最小28歲。其中專業技術人員32人,占教職工總數的94%,其中教授11名,占專業技術人員的34%,副教授11名,占專業技術人員的34%,擁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3人,碩士生導師5人,省級骨幹教師4人,校級骨幹教師7人。擁有碩士學位以上的教師26人(含在讀人員),占專業技術人員的75%,其中碩士18人(含在讀碩士9人)、博士8人(含在讀博士2人)。
經數十年建設,歷史系已發展成為以本科教育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留學生教育為一體的教學單位,成為我院和學校的主幹系之一。歷史學系現設有5個教研室: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世界古代史教研室、世界近現代史教研室、人文教研室。有歷史學、人文教育和檔案學3個本科專業,歷史學是首批省級重點學科。現擁有中國古代史、專門史兩個碩士點。中國古代史專業碩士點1978年起招生(當時請四川大學授予碩士學位,1994年取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先秦史、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明清史五個方向。專門史碩士點從2007年開始招生,現有中國民族史、西北區域史兩個方向。 幾十年來,歷史系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促教學,不僅使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而且科研上也取得了豐碩成果。近年來,我系教師積極申報科研項目,僅2008年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省級項目若干項。
中國語言文學系
人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成立於1956年,1997年與原青海教育學院中國語言文學系合併,組建成新的青海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目前設有11個教研室:現代漢語教研室、古代漢語教研室、古代文學教研室、現當代文學教研室、外國文學教研室、文藝理論教研室、民俗學教研室、寫作教研室、教材教法研究室、編輯出版、播音與主持藝術。有4個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師範類兼非師範類)、漢語言(對外漢語,2005年起招生)、編輯出版、播音與主持藝術,其中漢語言文學專業是省級重點學科。全系現有教職工56人,平均年齡41.6歲,最大58歲,最小27歲。其中專業技術人員54人,占教職工總數的96%,其中教授19名,占專業技術人員的35%,副教授17名,占專業技術人員的31%,擁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碩士生導師10人,省級骨幹教師4人,校級骨幹教師6人。擁有碩士學位以上的教師37人(含在讀人員),占專業技術人員的67%,其中碩士29人(含在讀碩士9人)、博士8人(含在讀博士5人)。近年來,我系教師積極申報科研項目,僅2008年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省級項目若干項。
中文系現有中國古代文學、古典文獻、民俗學、漢語言文字學、少數民族語言文學5個碩士點,其中中國古代文學碩士點已連續招生7屆,有魏晉南北朝文學、唐代文學、明清文學、近代文學和古代文論五個方向。民俗學碩士點從2004年正式招生。漢語言文字學碩士點從2007年起正式招生,現有古代漢語、現代漢語兩個方向。古典文獻碩士點從2007年起正式招生,現有西北文獻學、藏族文獻學兩個方向。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學生900餘人,碩士研究生百餘人。系主任:賴振寅教授。
新聞傳媒學系
人文學院新聞傳媒學系是青海師範大學最年輕的系之一,是在2003年成立的原漢語言文學系新聞學專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的辦學宗旨是:為社會培養和造就掌握國家政策法規、具備系統的新聞理論知識與網路時代的傳播技能,具有寬廣的文化與科學知識,能在新聞、出版、宣傳部門從事編輯、記者與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下設新聞學本科專業。開設的專業課程主要有:新聞學概論、外國新聞事業史、中國新聞事業史、大眾傳播學、廣告學、廣播電視概論、新聞采寫、新聞編輯、新聞攝影、新聞評論學、網路新聞學等。現任系主任:任碧生。系下設寫作和新聞理論兩個教研室。
社會學系
青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社會學系創立於2004年12月,它是在原歷史與社會學系的基礎上成立的,2001年在原歷史系新增社會工作本科專業,並於2002年開始招生。是青海師範大學最年輕的系之一。經過近5年的探索與實踐,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最佳化了課程設定,不僅建立起了符合專業要求的教學體系,而且還探索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辦學之路。社會學系現設有兩個教研室:社會工作教研室、社會學教研室。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所
藏高原文化研究所(非物質文化研究所)成立於2004年6月,2004年12月學校組建人文學院,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所成為構成單位之一。下設民俗文化史研究室、藏族文化研究室、區域史研究室、方言研究室、古籍整理研究室和青藏文化圖書資料中心。副所長:安海民教授、米海萍教授。本所以科研為主、兼研究生和本科教學的處級建制單位。立足青海,放眼國內,依靠地處高原的地域優勢和自身科研實力,開展對青藏高原世居各民族文化及外來文化的歷史與現狀研究,具體側重於民俗學、民族學、民族史等方面。專家教授簡介
董家平教授
1952年4月生,浙江省寧波市人,現為青海師範大學校長,中國古代文學教授,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自1981年研究生畢業以來,一直從事高校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主講多門主幹課程,並潛心於建安文學、古代文論的研究,兼及青海歷史文化和中國小職業教育等研究。先後出版《建安七子詩譯註》、《古代詩文譯釋》、《文心雕龍名篇探賾》、《西海滄桑》等專著4部,《指西海以為期》、《古代散文譯解》等合著兩部,參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國寫作學大辭典》,發表論文數十篇。多次獲得省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張廣志教授
男漢族1937年10月生,中共黨員,人文學院歷史學系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碩士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在“村社封建制研究”、“中國無奴隸社會問題研究”方向頗有見地。專著《奴隸社會並非人類歷史發展必經階段研究》、《三代社會形態研究》獲青海省哲學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略論奴隸制的歷史地位》一文獲青海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探索獎”。
白文固教授
男漢族1950年4月生西北大學研究生畢業,中共黨員,人文學院歷史學系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長期從事宗教社會史、政治制度史的教學和研究,在《中國史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相關專著2部,編著3部。
趙宗福教授
男漢族1955年1月生,中共黨員,民俗學博士、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為青海社會科學院院長,兼任中國文聯委員、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青海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青海社科聯常委等。長期從事民俗學、民間文藝學以及古典詩歌的研究與教學,在中國古典神話、民間文學、西部詩歌史、青海文化史等方面均有建樹。在《文藝研究》、《民間文學論壇》、《民俗研究》、《文獻》、《民俗與曲藝》等海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近百篇,先後出版《花兒通論》、《江河源頭的民俗與旅遊》、《青海民俗志》以及《歷代詠青詩選》、《歷代詠藏詩選》、《青海歷史人物傳》、《西北文學文獻叢書》等著作,論著先後11次(全部獨著)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詳情見http://hzszh.qh163.com.cn.。
杜常順教授
男,1963年12月7日生。1983年畢業於青海師大歷史系,獲學士學位;1988年在四川大學獲歷史學碩士學位;2005年在暨南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為青海師大人文學院院長兼歷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西北少數民族歷史與宗教文化。先後在《民族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佛學研究》、《中國藏學》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主編學術著作《青海通史》。獲多項省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勵。
賴振寅教授
男,漢族,1964年出生。現任青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黨總支書記、青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中文系主任,教授,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生導師。社會兼職:中國紅樓夢學會理事,青海省作家協會會員。主要研究方向:文藝學、紅學。近年來在《紅樓夢學刊》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十數篇,在紅學研究上成果卓著,在紅學界有很高知名度。陳良煜教授
男,漢族,1950年10月生,青海樂都人。畢業於北京大學,現為古漢語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國訓詁學會、中國語言學會、中國方言學會、中國修辭學會會員,青海省語言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青海省社科聯合會第四屆委員會委員。2003年青海省宣傳部、青海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三屆"雙先"評比中評為先進工作者。出版《訓詁學新探》《漢語音韻實用研究》等著作。在國內刊物發表學術論文近三十篇。完成了省級教學實踐研究項目《訓詁學教學與實踐》。現正承擔省級項目一項。專著《訓詁學新探》,獲2003年青海省第六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劉道英教授
畢業於南開大學,師從語言學家邢公畹、劉叔新、宋玉柱教授,從事現代漢語教學和漢語語法、語言理論的研究近30年,在這些領域取得了顯著成績,2002年破格晉升為教授,是中國語言學會理事,青海省語言學會副會長。先後在語言類一級刊物《漢語學習》等處發表論文30多篇,出版個人學術專著《漢語分析研究》1部,主編教材1部,協編教材6部,主編《中華傳世名著文庫》系列叢書27本,2001年以來完成省級課題2項,其中一項《漢語分析研究》獲2003年第六次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另一項獲2004年校級科研成果二等獎,是2005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漢藏學生漢藏雙語認知研究》課題組第一合作成員。2006年7月獲批省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立項1項。據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AJ/KDH)提供:近年來,全國有多人引用文章11處。王培基教授
男漢族1941年11月生,中共黨員,人文學院中文系現代漢語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省語言學會會長。從教41年,從事現代漢語教學和研究工作。著有《修辭學專題研究》(40萬字),協編教材《語言學教程》,在《中國語文》等刊物上發表論文50餘篇,獲省部級科研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還曾獲曾憲梓獎三等獎。魏道明教授
男,1963年生,1983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現任青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明史學會理事、《青海社會科學》雜誌社特邀編審。在《歷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兩項,出版專著《始於兵而終於禮——中國古代族刑研究》(中華書局),另與他人合著有《中國人口?青海分冊》、《李家峽志》等。曾入選中共中央組織部、國家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西部之光”人才培養工程,獲青海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青海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等獎項。張得祖教授
男漢族1948年10月生,中共黨員,教授,碩士生導師,青海省優秀專家。長期從事中國古代史、地方史的教學與研究,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主編《青海歷史》、《歷代開拓西部人物選傳》、《青海通史》三部著作,其中《青海通史》獲第十二屆中國圖書獎和青海省第五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青海歷史》獲國家教委全國優秀鄉土教材二等獎。鄧智華副教授
男,1972年生,江西宜豐人。人文學院副院長兼社會學系主任,副教授。1995年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歷史系,1998年獲廈門大學中國經濟史碩士學位,2001年獲中山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並留校工作。2004年10月,到青海師範大學掛職鍛鍊,2006年3月從中大調入青海師大任教。主要研究領域為明清社會經濟史。出版有專著1部,參編著作2部。先後在《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廣東社會科學》等刊物發表專業論文10餘篇。出版專著《封疆大吏與社會變革——龐尚鵬及其時代(1524—1581)》1部,參編《廣東省志·經濟綜述》,《中山大學圖書館古籍善本書目》。米海萍教授
女,文學碩士。1964年8月生。現為青海師範大學青藏高原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人文學院中文系民俗教研室主任,中國古典文獻學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中國古典文獻學、民間文學的研究與教學,獲得青海省哲學社會科學獎、青海省青年教師“小島獎勵金”等。在國內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20餘篇,出版了《二十六史青海志傳校注》、《土族史料集》及《青海史話·民族遷徙》等多部著作。獨立承擔和完成全國高校古籍整理項目兩項,目前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青藏民族民間文學研究》課題一項。文忠祥教授
男,土族,1970年4月生。民族學博士,教授,民俗學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民俗文化學,文化地理。近年來,在《民族研究》、《青海民族研究》等刊物發表論文十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甘青地區土族民間信仰與社會和諧研究》。
左克厚教授
男,安徽樅陽人,1985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中文系,同年自願到青海教育學院中文系任教,1997年起在青海師範大學中文系任教,講授美學及文藝理論課。現任人文學院中文系美學文藝理論教授,美學文藝理論教研室主任。青海省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著有專著兩部:《大學中庸導讀》,主編《中國美學》。在《北京大學學報》、台灣《中國文化月刊》、《文史知識》等刊物發表論文二十餘篇。
方麗萍副教授
女,漢族,1966年11月生。2004年畢業於青海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2007年南開大學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專業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方向畢業,獲文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唐代文學、古代文學思想史研究和教學工作。在《求索》、《暨南學報》、《湘潭大學學報》等雜誌發表學術論文十餘篇,撰寫《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理論專題》、《文心雕龍研究》二專著中部分章節,參與國家社科基金、省社科基金項目兩項。主要研究方向為唐代文學、文學思想史。目前主要進行的是唐宋轉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