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介紹
《青年運動的方向》是毛澤東1939年5月4日在延安青年民眾的五四運動20周年紀念會上的講演,曾刊載於當年6月1日出版的《中國青年》第1期,編入《毛澤東選集》時題為現名。
圖書背景
1939年5月4日,延安青年民眾舉行“五四運動” 20周年紀念大會。毛澤東到會並發表了《青年運動的方向》的講演。
1938年10月,廣州、武漢相繼失陷,中國的抗日戰爭由戰略防禦階段轉入戰略相持階段。中國共產黨繼續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堅持全面抗戰的人民戰爭路線。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華南抗日部隊和敵後抗日根據地,以其模範行為和犧牲精神,抗擊著日本侵華軍的主力,成為中華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敵後抗日的領導中心——陝甘寧邊區及其首府延安成為中國的光明和希望所在。大批愛國進步青年滿懷著抗日救國的高度熱忱和對共產黨及其領導下的軍隊的仰慕心情,從日本占領區、國民黨統治區以及海外異國他鄉,冒著生命危險,突破日軍和國民黨設定的重重封鎖線,跋涉千山萬水,奔向延安。他們在延安學習革命理論,研討抗戰國策,接受軍事政治教育,在新的生活環境中鍛鍊和成長。但是,他們當中有一部分人對於中國革命的性質、抗戰的形勢以及青年運動發展方向等重大問題,還缺乏統一的堅定的認識,對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在中國革命中如何發揮作用也不甚了解,存在著若干模糊甚至錯誤的認識。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很好地解決,全國青年和全國人民就不可能團結起來,就達不到戰勝日本帝國主義和建立新中國的目的。《青年運動的方向》就是為了回答上述問題而作的。
主要內容
毛澤東在該文中圍繞知識分子、青年學生必須與工農民眾相結合這個主題,闡述了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在對中國國情的系統考察和綜合研究的基礎上,發展了關於中國革命問題的思想。這就是:(1)中國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現在抗日戰爭階段則是日本帝國主義、漢奸;(2)中國革命的動力有無產階級、農民階級以及其他階級中一切願意反帝反封建的人,其中占全國人口90%的工人農民是根本力量、革命骨幹;(3)中國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性的民主主義革命,其所要達到的目的是打倒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建立一個人民民主的共和國,全國青年當為此努力;(4)中國革命的前途是經過人民民主主義發展到社會主義;(5)這個革命資產階級已無力完成,必須靠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的努力才能完成。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毛澤東第一次使用了“人民民主革命”、“人民民主主義”的概念,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人民民主革命”的基本公式。
二是,正確地評價了青年運動在中國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毛澤東指出,五四以來,中國青年們“站在革命隊伍的前頭”,“起了某種先鋒隊的作用”,“就是帶頭作用”。強調青年是反帝反封建的“一個方面軍,而且是一個重要的方面軍”。
三是,總結了五四運動以來中國青年運動的歷史經驗教訓。毛澤東認為,中國革命幾十年的經驗教訓就是沒有能夠把全國人民充分動員起來。廣大青年必須知道,中國革命的主力軍是占全國人口90%的工農大眾。“沒有工農這個主力軍,單靠知識青年和學生青年這支軍隊,要達到反帝反封建的勝利,是做不到的”。因此,毛澤東號召知識分子和青年學生一定要到工農民眾中去,和廣大的工農民眾結合起來,實行團結,抗戰到底。在這裡,毛澤東還強調要把是否願意並且實行和工農民眾相結合作為判斷一個青年是否革命的唯一標準。
四是,指明了中國青年運動的方向。毛澤東進一步分析說,現在的抗日戰爭,是中國革命的一個新階段,而且是最偉大、最活躍、最生動的一個新階段。在這個階段里,青年們肩負著重大的歷史責任,但現在中國青年運動還不統一,這是一個很大的缺點。為此,全黨必須繼續加強青年工作的統一,只有統一才會有力量。必須使全國青年都知道現在的形勢,堅持團結,抗戰到底。毛澤東讚揚“延安的青年運動是全國青年運動的模範。延安的青年運動的方向,就是全國的青年運動的方向”。這主要在於延安的青年是團結的、統一的,而且是和廣大工農民眾相結合的。延安青年們的政治方向和工作方法是正確的。全國青年們應該向延安的青年學習,堅持青年運動的正確方向,同全國人民團結一致,爭取抗戰的勝利。
《青年運動的方向》是指導中國青年運動的綱領性文獻,在中國青年運動史上產生過重大作用和深遠的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