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志願團
青年志願團是聊城大學由學生組織的大型社團,原為聊城大學商學院院級社團,後升級為校級社團。社團現有598人,包括: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處,文娛部,外聯部,宣傳部,會員。理事長主要負責社團活動事務;秘書處負責活動策劃、活動申請、製作活動宣傳展板,活動記錄,活動總結等;文娛部負責編練節目、活動演出等;外聯部負責活動贊助,製作宣傳條幅工作等;宣傳部負責活動宣傳,活動過程中的錄像和攝影等;會員參與活動過程。
青年志願團成立於2005年7月,是校團委直接領導的,由志願從事公益事業與社會保障事業的社會服務性校級團體。青年志願團至今經歷了五個春秋,由成立時的幾十人發展到現在的近五百人,已經成為一個優秀的團體,團內組織機構分工明確。並牢記:“同心、同德,不斷創新;自信、自強,共創輝煌”的使命。長期以來本團多次組織社會公益活動,走進社區、醫院、養老院、特校為老人和孩子們送去溫暖,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曾受到聊城日報、聊城晚報、齊魯晚報、山東商報、聊城電視台等多家媒體報導。在於聊城運河管理處聯合搞得一系列保護運河活動中,受到市領導的高度評價。
青年志願團堅持服務學校,服務社會,通過組織和指導全校青年志願者的社會公德公益服務活動,為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而努力,為構建和諧社會而努力,為校園事業和社會進步做出貢獻。
社團成立
青年志願者協會(是由志願從事社會公益與社會保障事業的各界組成的全國性社會團體。本協會奉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準則。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
社團口號
愛心獻社會,真情暖人心。
社團宗旨
改善社會風氣和人際關係,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推動青年志願服務體系和多層次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培養青年的公民意識、奉獻精神和服務能力,促進青年健康成長。
為城鄉發展、社區建設、扶貧開發、搶險救災以及大型社會活動等公益事業提供志願服務。
為具有特殊困難以及需要幫助的社會成員提供服務。
規劃、組織青年志願服務活動,協調、指導全國各地、各類青年志願者組織開展工作。
開展與海內外志願者組織和團體的交流。
社團特色
開展青年志願者行動,就是耍在當代青年中樹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責任、義務觀念和社會公德意識,用實際行動倡導團結友愛、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無私奉獻的新風正氣,弘揚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社會主義精神,促進社會風氣進一步好轉。促進人與人之間進一步形成和發展團結互助、和諧融洽的新型的社會主義人際關係,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同時,志願者在服務社會、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實現自身的價值,使自身情操得到升華。
走進赴賴比瑞亞志願者——張魯大型講座會
張魯說:“志願者就是自願幫助別人的人,每個人都可以是志願者,只要你願意。”
主持人對話張魯
我志願,做一個樂於助人,不求回報,服務社會的大學生志願者!
在一首《感恩的心》的歌聲中,講座會結束了,但是“志願者”卻開始上路了……
近期社團活動
2010.10消防日 青年志願團走進聊大附小宣傳消防知識
2011.03.12 赴聊城市苗圃中心開展植樹活動
2011.04.17 走進聊城市開發區敬老院獻愛心活動
2011.05.11 舉行“珍愛生命善待人生抗震知識進校園”講座活動
8個地震觀測點進行地震預測
本報訊地震中,建築物如果損害比較小,人所受的傷害就會很小,而建築物的損害程度與其抗震設防烈度有直接的關係。在5月11日日本報與聊城大學青年志願團聯合聊城市地震局舉辦的防震知識講座上,張子強介紹,聊城市區普通建築物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
據張子強介紹,依據地震觀測歷史記錄等,將各地區的房屋做不同的設防烈度,有具體建築抗震區劃圖為依據,聊城市區普通建築的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臨清普通建築的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陽谷普通建築的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
地震預測是根據對地震規律的認識,預測未來地震時間、地點和強度,準確地預測地震是世界公認的科學難題,在國內外都尚處於探索階段。
據張子強介紹,我市的地震預測已有了一定基礎,全市一共有8個地震觀測點用來做地震預測,這8個地震觀測點分布在聊城各縣(市、區),通過這些地震觀測點能觀察到一些地震發生的預兆。 《聊城晚報》
2011年5月11日下午3點半,我們在大學生服務中心三樓與聊城晚報聯合聊城市地震局舉行了“珍愛生命善待人生抗震知識進校園”講座活動,地震局科長、聊城晚報編輯和記者以及山東商報記者均出席此次講座。活動中我們播放了汶川地震專題片,然後由地震局科長對地震常識和逃生技巧等做了詳細講解,接下來我們與科長進行互動,最後活動在“愛的奉獻”合唱中圓滿結束。5月12日,聊城晚報報導了此次活動。
聊城晚報報導,“二百市民和大學生聽專家講地震逃生”2011年5月11日下午三點半,聊城大學青年志願團與聊城市地震局聯合聊城晚報舉行了防震知識講座,在聊城大學東校區大學生事務服務中心三樓多功能廳里,兩百多名市民和聊大學生認真聆聽了市地震局檢測預報科科長張子強講解防震知識,聊城晚報“自救學習班”走進校園,參加學習班的學員都表示這次學習非常受用,以後知道如何在地震中逃生了。這次“自救學習班”是在紀念汶川地震3周年之際舉辦的,在“自救學習班”開課前,全體學員起立為汶川地震遇難者進行了默哀,然後主辦方給學員們播放了介紹汶川地震的發生,地震給人們帶來的深重災難,以及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對汶川進行無私援助的汶川地震專題片。
聊城大學青年志願團的負責人付茂超告訴記者:“在汶川地震3周年之際,我們舉辦這樣一個活動,就是要讓大家銘記汶川地震帶給我們的災難,堅定信心,努力學習,將來更好的建設我們的祖國。”
“地震發生時要儘量遠離廚房的煤氣,要儘量接近水源;一旦在地震中被困,一定不要大喊大叫,注意保存體力……”在這次“自救學習班”中,聊城市地震局監測預報科科長張子強結合地震知識,給學員們重點講解了有關地震逃生的基本常識。課程結束後,學員們感覺不“過癮”,紛紛向張子強進行了提問。
聊城大學的學生袁麗麗聽了張子強的講解之後,對記者說:“感覺地震離自己很遙遠,沒想到中國這些年發生了這么多次地震,看來我對地震知識了解的還是太少。通過市地震局專家的講解,我相信自己能在地震發生時採取一些緊急措施進行自救了。”《聊城晚報》
市區發生地震的可能性較小
史料中,聊城市區無發生5級以上大地震的記載
本報訊在5月11日下午3點半舉辦的關於地震知識的講座中,聊城市地震局監測預報科科長張子強表示,史料中,聊城市區所在地域沒有發生5級以上大地震的記載,因此聊城市區以後發生地震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在這次講座中,張子強說,李四光曾經大體預言了唐山大地震、四川汶川大地震、青海玉樹大地震,他之所以能夠如此準確的預言這些地震的發生,就是因為他認為曾經發生過大地震的地方,一般是容易發生地震的地質結構,他就是根據這些做出的預測。“聊城與山東沿海地區不同,並不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而是處於‘聊考(蘭考)地震斷裂帶’上。史料中,聊城市區所在地域沒有發生5級以上大地震的記載,因此以後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雖然聊城市區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比較小,但並不表示不會發生地震,因此有一個安全的地震避難場所是非常重要的。據張子強介紹,聊城目前還沒有特別安全和專業的地震避難場所,人民廣場雖然還算可以,但是因為它有地下商城,也不是很安全。《聊城晚報》
地震一旦發生如何自救?
據聊城市地震局監測預報科科長張子強介紹,正確的地震自救避免地震傷害最重要的內容,那么地震自救要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呢?
地震逃生要因地制宜,在最短的時間內作出正確的選擇,如果在底層建築內要儘量到空曠地帶進行躲避;如果在高層建築內,來不及向外逃生,也不要選擇跳樓等極端方式,要在室內選擇結構結實,能遮蔽身體,易形成三角支撐空間的地方進行躲避,比如大立櫃、沙發、暖氣旁邊等,採取蹲坐或者俯臥等方式蜷曲身體,儘量降低重心,縮小自己與樓板的接觸面積,還要用軟墊、臉盆等保護好頭部、頸部,掩住口鼻。
房間內比較安全的地方是廁所、廚房等空間比較小的地方,但是躲在廚房一定要保證遠離煤氣、爐具等。陽台、樓梯和牆角是最容易倒塌的地方,不要去。更不要鑽到床底下或衣櫃裡。 據張子強介紹,在室內躲避,最好躲到暖氣片旁邊,一是它易形成支撐空間,暖氣片的空隙還能通風透氣,敲開暖氣片還能有水喝,一旦被掩埋之後,還可以通過敲打暖氣片傳遞救援信號。 最後,一旦遇到地震被埋,一定要鎮靜,要堅定信念,若不能及時脫險,要耐心等待救援,時間長了也儘量讓自己保持清醒,儘量尋找水源。不要大聲喊叫,要注意保存體力。《聊城晚報》
我們的成長路
首先,活動要充分體現作為一名青年志願者的志願精神和服務熱情,作為青年志願團一員的責任意識和集體精神。因為熱情所以志願,因為責任所以參與。其次,大集體中團隊的力量,團結凝聚力量,眾人創造希望。
再次,不論哪個小組或大隊,都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和特長,我們不能要求別人,但可負責自己,踏踏實實,保持剛開始的熱情和興趣,不斷完善。
第一個故事
當我帶著夢想來到聊大的時候,我一眼就發現了令我怦然心動的青年志願團,於是我便揚起了志願者的風帆,開始了我的志願團之旅……
當我第一次站在志願團的競選舞台上時,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瘋丫頭,經過了團里一年的培養,已經學會了什麼是責任,什麼是奉獻,什麼是心靈的震撼……
這段時間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植樹,我們一大早就騎著腳踏車來到聊大門口集合,騎了大概一個小時來到聊城市園林處綠化苗木生產基地,並且和蒲公英行動這個愛心組織、聊城小記者,一起動手植樹,忙的不亦樂乎,最後我們和小記者以及蒲公英愛心行動的組織者合了影,留作紀念。看著用我們的雙手栽起了很多的小樹,心裡那個高興勁兒就別提了。
中午的時候,我們才依依不捨的和他們道別,回到了學校。我們不但能志願人民,而且可以志願自然,這是我們在別的社團所體會不到的。
志願者是基於某種道義、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責任感,為改進社會而提供服務、貢獻個人的時間、才能及精神,而從事社會公益事業的人或人群;是指任何人志願貢獻個人的時間及精神,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情況下,為改進社會而提供的服務。
我們的志願精神的核心是服務、團結的理想和共同使這個世界變的更加美好的信念。
第二個故事
記得是參加的蒲公英協會組織的帶領自閉症孩子參觀聊大的活動。那天剛下雪完,非常冷,但是有7個小朋友在很多同學和大人的帶領下參觀了東校的動物館,天文館,植物館。。。。。。雖然天氣很冷但和小孩子們玩的非常開心,他們也說了很多的話。
第三個故事
今年三月份,我們社團與東昌學院合作參與的關注弱勢<先天低智慧型>兒童活動,震撼很大,面對無辜的孩子、無助的父母,傾聽著他們一路走來的艱辛與痛苦,是不幸,更是考驗。這個由患病兒童父母自發組成的團體,為了拯救孩子,艱難卻執著地尋求世人的幫助。父母偉大的愛,毋庸置疑的依賴,讓我們感動。我們沒有目睹,卻可以在那渴望的眼神中看出坎坷與挫折,希望與堅決。
在這個大團體中,很多時候不是給予了別人多少幫助,而是,在那一刻,我想要為別人做些什麼,不管作用大小,它讓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和熱情。擁有幫助別人的價值,這足以讓我們驕傲。或許,關鍵不是給予多少,而是帶給了我們多少,思想上的、心靈上的,真善美的感悟與探尋。
啟迪心靈的萌動,這是志願活動的最大精髓。
第四個故事
記“青年志願團進敬老院,愛心服務活動”。那天,大家一起騎腳踏車去了開發區敬老院。一路上,大家有說有笑的,跟著領路的同學,很快就到了目的地。到門口時,就看到好多爺爺奶奶在門口悠閒地坐那聊天。我們進去後,稍作安排,便被工作人員領到爺爺奶奶們的宿舍里,他們都已經在那等我們了。我和呈呈姐一個屋,和爺爺們聊起天來,聽他們將那過去的故事,感覺又回到了那段難忘的歷史中去。聽著聽著不禁入迷,沒發現時間就慢慢溜走了。之後,我們準備了娛樂節目,一起表演,而且爺爺奶奶們還和我們互動,他們也來唱經典老歌,大家玩的不亦樂乎。在那個陽光明媚的日子裡,年輕的我們留下了美麗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