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青山鎮地處崇陽東南部,東鄰銅鐘鄉,西接石城鎮,南連通城,北通天城。全鎮國土面積20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9288畝,轄2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314個村民小組,11105戶,總人口5.4萬人。全鎮以崇青、崇蔡公路貫穿全境,交通便利。古時,在今青山住地周圍全是一片大箐林,故名箐山。洪武年間以後,人煙逐年增加,後逐步演變為青山。青山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曾誕生了九三學社主要發起人之一吳藻溪,共和國少將趙國泰等歷史名人。
青山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青山的水是崇陽“新四景”之一,同時擁有商周文化遺址,三國吳主孫權廟,千年青山洞,“地下龍宮”大泉洞,天靈山萬畝雷竹園,聖人禪寺等旅遊景點。豐富的自然景觀,成為遠近聞名的名勝寶地,使各地遊客心馳神往,紛至沓來。
資源布局
青山鎮背靠青山水庫,綿延數十公里的東西乾渠流經16個村,為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東西部為山丘陵區,宜於林、特、牧、糧、藥並舉;西北部為平畈區,土地肥沃,日照充足,宜於糧、油、豬、漁業生產;優質稻、蔬菜、西瓜、柑桔、柑蔗、雷竹、水產等特色產業初具規模,已建成雙千畝無污染蔬菜基地。工業形成了水電、鑄造、塑膠製品、建材、糧食加工、竹木加工、制茶、醫用紡織等支柱產業。青山鎮領導班子實力雄厚,作風紮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鎮黨委、政府憑藉山水優勢,大力調整產業結構,著力進行招商引資,圍繞“工業強鎮、經濟重鎮、特產大鎮、旅遊名鎮”工作思路,狠抓落實,促進了全鎮經濟快速發展。2005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42868萬元,其中工業產值22670萬元,農業產值20198萬元,人平純收入達2610元。
社會發展概況
衛生保健
八十年代以來,青山衛生院規模不斷擴大,先後修建了門診大樓、住院部,增設了B超機、X光機、心電圖等先進設備,開設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五官科、中醫科、結石科等科室,配有B超室、心電圖室、化驗室、放射科等輔助檢查科室。鎮下設17個村級衛生室,聘任高技術素質的醫護人員坐診,全鎮形成了以鎮衛生院為主體,村級衛生室協調發展的衛生網路體系。城鎮建設
城鎮建設成績斐然。青山、蔡墩兩個小集鎮占地面積2.8平方公里,建築面積7萬平方米,居住2241戶、7350人,現有門店200個,日流動人員達到1萬人次,集鎮經濟產值營業額達到2650萬元。小集鎮水泥路面硬化500米,兩旁的下水道、花格板、人行道、路燈等裝飾一新,街邊兩旁綠化,成立了青山街道辦事處,專抓集鎮管理,治理“三亂”行為,強化門前“三包”,實現了集鎮的亮、綠、美。地稅、畜牧、廣播、農技、信用社以及3.5萬伏安變電站大樓拔地而起。相鄰集鎮的工業園區樓房建設鱗次櫛比,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文化站、微波站、轉播站、變電站、集貿市場、自來水廠、中國小校一應俱全。一個古樸清新、典雅別致新型城鎮漸具規模。農業穩步發展,特色增效。按照“面向市場調結構,狠抓主業抓塊頭,突出特色增效益”的工作思路,努力提高農業素質和效益,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堅持“宜竹則竹,宜瓜則瓜、宜水則水、宜菜則菜”的原則,突出雷竹、西瓜、水產、蔬菜四大特色,調大特色產業規模,調優品種。至2004年,全鎮發展雷竹面積5000畝,西瓜面積1.1萬畝,大棚蔬菜8000畝,精養魚池2200畝,使農業特色經濟產值達到8000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35%。
鄉鎮企業
工企業基礎強實,發展勢頭足。全鎮擁有工企業133家,鎮政府採取租賃承包個人出股、參股等多種形式,盤活青山磚瓦廠、天靈山林場、梓木林場等一批鄉鎮企業,全面推進民營化,依託資源優勢,大力招商,2000-2004年,全鎮共引進外商5家,投資總計10500萬元,先後建立了以世證、穩健為主的青山工業園和以晨祥、冰花雪糕廠、桂花酒業有限公司為主的團頭咀民營經濟小區。至2004年,全鎮民營經濟達到3070戶,從業人員5200人,民營經濟產值營業額達到1800萬元。一、地理狀況青山鎮地處縣境南部,距縣城47公里,位於東經104度49分至東經105度1分,北緯25度31分至北緯25度32分之間。東鄰興仁,南連樓下,西靠雪浦,北接新店。國土面積128平方公里,轄5村兩社區97個村民組,總人口3.1萬人。其中苗、布依、彝、白、回等少數民族約占總人口20%。是貴州省回族人口最多的集鎮。
建置沿革
據貴州考古專家在青山銅鼓山科考結果說明,早在夏朝初期,青山就有早期人類活動。1037年,青山鎮名始定。明洪武十六年(1383)設“普安衛中左千戶所”、“安南守御千戶所”(今舊城市),三十年(1397)設下南里,清設“忠順里”。1950年1月成立青山鎮人民解放委員會,1950年5月建立在青山建立普安縣第二區人民政府,1953年3月改稱第二區公所,1959年1月撤銷青山區公所成立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61年8月撤銷青山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恢復青山區公所,1962年6月再次撤銷1963年2月再次恢復,1968年3月成立青山區革命委員會至1979年4月改為青山區公所,1992年1月撤銷青山區公所。1950年,在青山鎮成立人民解放委員會,1953年屬青山鎮人民政府,1958年屬紅旗人民公社,1959年屬青山管理區,1961年9月屬青山人民公社,1968年3月屬青山革命委員會,1981年1月屬青山公社管理委員會,1984年7月屬青山鎮人民政府,1992年1月青山鎮、金塘鄉、新田鄉合併建立青山鎮人民政府。經濟特色
青山是全國典型的內陸農商為業地區,千百年來,這裡的各族人民均以農業為主、農閒經商,兼做各種手工業、建築業、加工業、飲食服務業、採礦業、運輸服務業、飼養業。農業以種植水稻、玉米、小麥、豆類等糧食作物,同時,種植烤菸、經果林、茶葉、用材林、竹、麻、蔬菜、等特色經濟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