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豸

靈豸介紹

法律象徵

靈豸又稱獬豸,又稱任法獸,古代傳說中的異獸,善辯曲直,見人爭鬥即以角觸不直者,因而也稱直辨獸,觸邪。當人們發生衝突或糾紛的時候,獨角獸能用角指向無理的一方,甚至會將罪該萬死的人用角牴死,令犯法者不寒而慄。帝堯的刑官皋陶曾飼有靈豸,治獄以靈豸助辨罪疑,凡遇疑難不決之事,悉著靈豸裁決,均準確無誤。所以在古代,靈豸就成了執法公正的化身,古代法官戴的帽子又稱“獬豸冠” 。

長相

靈豸有著羊的身體、麒麟外觀的瑞獸,相傳形似羊,青毛,四足,頭上有獨角,擁有分辨正與不正的神秘力量,而不正者則會召受懲罰,後世因為此點遂將其畫像中加入了如判官般的官服。人們經常引用靈豸的形象,取意於對中國傳統司法精神的繼承。它的角卻沒有神奇力量,這是它與歐洲的同類相區別的地方。

歷史由來

傳說

繁體“灋fǎ ”中的“廌”(讀志音)是一種神獸,其形似麒麟,青毛獨角,體態剛健,極有靈性。“廌”有三名:一曰獬豸(謝志音);二曰獨角獸;三曰神羊。各種史籍都指出,靈豸是一種能辨曲直的神獸。漢代學者楊孚在其專著《異物志》中,對“靈豸”特性的概括最有代表性:“性別曲直。見人斗,觸不直者。聞人爭,咋(ze音責,咬、啃的意思)不正者。”意思是說,獬豸能別曲直,見到有人相鬥,它會用犀利之角觸去理曲之人;聽到有人相爭,它會用嘴咬挑起是非的一方。東漢時期的傑出思想家王充在《論衡》中記載了被奉為“中國司法鼻祖”——皋陶用靈豸治獄的傳說:靈豸“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獄,其罪疑者,令羊觸之,有罪則觸,無罪則不觸。故皋陶敬羊”。皋陶決獄明白,執法公正。遇到曲直難斷的情況,便放出獨角 神羊,依據靈豸是否頂觸來判定是否有罪。

演化

後來,出於便於書寫和記憶的需要,“廌”字從“灋”中被隱去,簡化為 “法”,然而它所象徵的中國法律傳統文化並沒有隨之消失。獬豸在我國古代法制監督史上仍有著非凡的涵義。由於獬豸是“法”的化身這一特性,從先秦到明清,“獬豸”形象被當成監察、審計和司法官員廉明正直、執法公正的象徵,在各種場合被經常使用並作為監察御史和司法官員等的重要標誌。春秋戰國時,楚王仿照獬豸的形象製成衣冠。秦朝時正式賜給御史作為飾志,後遂稱“獬豸冠”。據古文獻記載:“侍御史冠獬豸冠”(《秦會要訂補》卷十四)。“法冠,一名獬豸冠,鐵為柱,其上施珠兩枚,為獬豸角形。法官服之。”(《隋書•禮儀志•七》)。漢朝時,廷尉、御吏等都帶獬豸冠。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家庾信《正旦上司憲府》詩中就有“蒼鷹下獄吏,獬豸飾刑官”的句子。唐朝著名邊塞詩人岑參在《送韋侍御歸京》詩中有“聞欲朝龍闕,應須拂豸冠”的描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