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珠山

靈珠山

靈珠山位於青島開發區珠山國家森林公園,原名小珠山。靈珠山風景秀麗,是佛教名山,靈珠山上建有靈珠山菩提寺,是江北最大的佛教寺廟。靈珠山菩提寺原名白雲寺,位於珠山國家森林公園大庵山南麓、小珠山北麓,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屬漢傳佛教禪宗道場。靈珠山菩提寺的主體包括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觀音殿、舍利塔、鐘鼓樓等,寺院最大的亮點是在觀音殿內修建一座四面千手千眼的觀音銅像(高5.5米,有2400隻小手)。靈珠山菩提寺建成後,青島湛山寺明哲大師兼任方丈。

簡介

合併圖冊合併圖冊

靈珠山菩提寺原名白雲寺,坐落在小珠山北麓、大庵山南麓,該地鍾靈毓秀,風景優美,因地勢較高,山頂常有白雲繚繞,如同仙境一般。白雲寺建於明朝末年,在當時膠東地區規模最大的寺廟。由於白雲寺的空前興盛,佛教在黃島、膠州、膠南、諸城等周邊縣市區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每年正月十五、三月三、九月九等傳統節日,各地前來趕廟會的人熙熙攘攘,多是達幾萬人,影響力也逐年加深,重建工程目前已接近尾聲,定於2009年9月28日(農曆八月初十)將舉行盛大的重建開放慶典法會,屆時,將邀請海內外180名高僧出席“開光”大典,其中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將帶領武僧表演團前來助興,此次靈珠山菩提寺重建開放慶典活動由山東省市佛教協會主辦,青島市佛教協會承辦,這將是山東省及青島市佛教界最盛大的一次慶典活動,打造佛教旅遊勝地,形成青島大旅遊格局即“東嶗西珠”、“東道西佛”,提升青島佛教在國內外的地位。

2009年6月18日,記者從山東青島開發區民族宗教局獲悉,總投資過億元的靈珠山菩提寺(原白雲寺)土建工程已經完工,相關配套設施正在建設中。據了解,該寺院建成後將成為青島地區最大的寺院,預定9月28日舉行盛大的落成典禮,10月份正式對外向遊客開放。

歷史沿革

解放後,新中國明令廢除封建迷信,信教民眾的朝拜習俗一度受到衝擊,但白雲寺香火始終沒有間斷。文革期間,全國掀起了“深山辦學”熱潮,珠山中學在大庵山建校,白雲寺徹底遭到破壞。

據青島開發區民族宗教局局長於可居介紹,2000年12月28日,小珠山正式被國家林業局批覆成立珠山國家森林公園,也逐步成為青島西海岸的新景區,而白雲寺作為景區內重要的景點,也逐步受到重視;另一方面,民眾的信教熱情日益高漲,宗教界人士也多次慕名參觀,修復白雲寺勢在必行。

據了解,白雲寺復建工程總投資逾1億元,其中信眾捐資4000萬元,主要用於殿堂和佛像建設。復建工程充分利用了山坳的自然地形,在原有建築的基礎上進行設計:整個寺院由一條主軸,兩條副軸組成,分中、東、西三路構成院落。中路主要設殿堂,東部布置寺院內部生活用房,西路供香客使用,形成“內東外西”的傳統格局,“內”為本寺僧人,“外”指到寺施主或居士。靈珠山菩提寺的主體包括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閣、觀音殿、舍利塔、鐘鼓樓等,寺院最大的亮點是在觀音殿內修建一座四面千手千眼的觀音銅像(高5.5米,有2400隻小手)。據了解,整個寺院占地80畝,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建成後將成為青島地區最大的寺院。

靈珠山菩提寺原名白雲寺,位於珠山國家森林公園大庵山南麓、小珠山北麓,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屬漢傳佛教禪宗道場。清朝鹹豐六年重修,民國31年二次重修,在文革中,白雲寺遭受重創,致使古寺僅存遺址。該寺自明朝末年修建之後幾百年間,規模逐步擴大,影響力也逐年加深,在青島地區有較大的影響。儘管佛寺遭受重創,但是香火一直非常旺盛。2005年,一些華僑提議,應當重修白雲寺。隨後,他們募集善款金額超過1億元,全部用於寺廟重建工作。2006年12月,白雲寺重建工程正式啟動,開工重建的同時,宗教人士商議決定,將建成後的白雲寺正式更名為“靈珠山菩提寺”。

現狀

2009年9月28日的開光儀慶典式上,海內外160名高僧出席。靈珠山菩提寺建成後,青島湛山寺明哲大師兼任方丈。有關人士透露,明哲大師計畫在靈珠山菩提寺招收佛學弟子,力爭將其創建成北方知名佛學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