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縣博物館

靈山縣博物館

靈山縣博物館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靈城鎮人民路6號。郵編535400。該館成立於1984年8月11日。隸屬靈山縣文化局。靈山縣的文物工作始於上世紀50年代末,由縣文化館派出一名幹部負責本縣的文物工作。1981年11月1日成立靈山縣文物管理所。靈山縣博物館成立的同時靈山縣文物管理所撤銷,該所原有的房產、人員由博物館接收,文物管理所的業務也由博物館履行。館用房由舊房改建而成,主體建築系鋼筋水泥構架、磚砌牆壁,共占地1500平方米,建築面積950平方米,有辦公室、文物倉庫、文物修復室、陳列廳等用房。

基本信息

館舍介紹

靈山縣的文物工作始於上世紀50年代末,由縣文化館派出一名幹部負責本縣的文物工作。1981年11月1日成立靈山縣文物管理所。靈山縣博物館成立的同時靈山縣文物管理所撤銷,該所原有的房產、人員由博物館接收,文物管理所的業務也由博物館履行。

結構

該館用房由舊房改建而成,主體建築系鋼筋水泥構架、磚砌牆壁,共占地1500平方米,建築面積950平方米,有辦公室、文物倉庫、文物修復室、陳列廳等用房。

考古發現

靈山縣博物館靈山縣博物館

近日考古人員在廣西靈山縣發現一座遭盜挖的古墓葬,初步判斷最早出現在三國兩晉時期。靈山縣博物館館長寧勇介紹,這座古墓長4.7米,高1.7米,內寬1.7米,兩側墓壁呈弧形,墓頂呈穹形,兩側和底部均為青磚,青磚高約3厘米、寬約18厘米、長約40厘米,墓磚的側面有突出的“×”形紋路。

新華網廣西頻道4月20日專電(記者程群)記者從廣西考古部門獲悉,近日考古人員在廣西靈山縣發現一座遭盜挖的古墓葬,初步判斷最早出現在三國兩晉時期。

這座古墓的墓址位於靈山縣平山鎮新莊國小的球場工地。今年4月初工人們在挖地基時發現了一個道坑和兩側砌著的青磚,意識到可能是古墓,工人們馬上停工並報告了相關部門。考古人員隨即趕到,指導對古墓的挖掘工作。

靈山縣博物館館長寧勇介紹,這座古墓長4.7米,高1.7米,內寬1.7米,兩側墓壁呈弧形,墓頂呈穹形,兩側和底部均為青磚,青磚高約3厘米、寬約18厘米、長約40厘米,墓磚的側面有突出的“×”形紋路。不過遺憾的是古墓已被盜挖一空,考古人員只在墓里發現一些不完整的陶片。

寧勇說,根據古墓的墓磚特徵,初步判斷這是三國兩晉時期的古墓葬。經過考古人員的挖掘,這座古墓雖然是空墓,但對研究當時的墓葬文化很有價值。

民眾活動

3月22日,“2011·靈山春茶節”書畫攝影文物展在縣博物館開展。“2011·靈山春茶節書畫攝影文物展”開展。黃悅文在開展儀式上致辭。

近年來,靈山縣堅持把文化建設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中,推進了靈山文化繁榮發展,與此同時,文化建設在構建富裕文明和諧新靈山的建設中發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該次畫攝影文物展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成為了本屆春茶節系列展覽中的一個亮點。

該次書畫攝影文物展共展出文藝作品、文物230幅(件),其中書法作品60幅,美術作品40幅,攝影作品60幅,文物精品70件。160幅文藝作品均由靈山縣文化藝術愛好者圍繞靈山春茶節為主題而創作,茶香與墨香的融合,色彩與茶韻的碰撞,片片茶葉在光與影中定格,這些主題突出、意境深遠、風格多樣的文藝作品深深吸引了觀眾。展覽中最讓人稱道的是封存多年的靈山文物終於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它們承載著遠古的密碼走出密室,在展廳中與大眾親密會晤,展示了靈山厚重的文化底蘊。該次書畫攝影文物展,讓人深深感受到了茶鄉春韻與茶韻的水乳交融,它們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宣傳推介了靈山茶葉,充分展示出靈山豐富的茶葉資源,加強了茶葉產業與文化的融合,提高靈山茶葉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前來展廳參觀的各級領導、嘉賓、社會人士對該次書畫攝影文物展都給予了較高的評價。

展覽作品

該館的研究工作已有4篇考古調查報告及學術論文在省級刊物上發表和在學術討論會上宣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