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語錄
“早一年畢業,只是求知的場所不同”
在2010年12月10日的演講會上,胡辟礫語出驚人:“早一年畢業,只是求知的場所不同,沒有停止學習,和其他人沒倆樣。”他的一句的講解,讓在場的學生科張進老師也感嘆:是比別人要早熟啊!
胡辟礫承認,國中時他在和清華、北大的哥哥姐姐聊天時,就知道了“要讀好大學是苦的”,於是15歲的他就總結了一個教育的規律——學生永遠生活在謊言之中,國小時有人說考入好國中就好了,國中考入好大學就好了,但當你走入好大學,你才會恍然大悟,學習哪裡只是一個階段事,進入名校取得了輝煌又有何值得炫耀呢?重要的是,我們的學習伴隨我們一輩子,“當你知道學習是一輩子的事,你就不會被困擾了,因此不論早、晚畢業我們更應該做自己該做的事”。
成長錄
媽媽:“霹靂哥”就是要“開辟歷史”
“節省了大學一年的學費,這是最實際的,但他的成績更讓我們驚喜。”胡辟礫的媽媽張長瓊很為兒子驕傲。張媽媽是幼教老師,她和兒子都認為,孩子今天的成績多虧於6歲前的啟蒙教育,主要教了如何遵守規範、如何節省時間。
張媽媽說,胡辟礫剛出生時名為“胡辟歷”,意味開闢歷史,後來又改為此名,因為當天穀雨閃電霹靂,於是得名,父母寄望他能克服困難,有所創造。
3歲時,張媽媽就教兒子如何擀餃子皮,胡辟礫的速度就快得讓媽媽爸爸包餃子都來不及。小時候他是“宅男”,媽媽為了哄他出去玩就給他塞零花錢。爸爸和媽媽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媽媽同意他玩小霸王學習機,但是要求在爸爸下班前半小時關掉,免得老爸一摸電視還是熱的,就要挨罵了。“他從國小開始,就很自覺,該玩就玩兒,該學習就學習,聽寫、默寫都是自己完成,老師往往還反過來表揚我們,讓我們內疚。”張媽媽說。
人物經歷
提前1年畢業
2009年3月份,胡辟礫就修完了電子科技大學通信學院網路工程專業的所有學分,總共160多分,想提前畢業。他諮詢了班主任、輔導員,他們也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學院分管教學的院長李玉柏也是遇到了學院特例,建議他去找學校。學校教務處處長楊亞培告訴他,“這是可以的!教育部規定3—6年修完學分均可畢業,把所有的學習成績和獎項情況整理成匯報材料,我們來辦。”
胡辟礫整理了大學三年的成績:綜合成績年年全系第一,獲得了國家獎學金、IBM中國優秀學生獎學金。競賽方面,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一等獎;美國MCM/ICM競賽M獎(一等);TIDSPC2000競賽全國二等獎;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二等獎;“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畫大賽四川省一等獎……
在接受採訪時,教務處處長楊亞培對記者感嘆,“文科學生一般就幾十個學分,工科160多個學分,他不僅三年就休完了,還獲得了這么多競賽獎項,在現在大學生中非常難得。”
這些是如何辦到的呢?在接受採訪時,胡辟礫說,大一進校仔細翻閱了《電子科大學生手冊》,裡面描述學生可以在修完學分的情況下提前畢業,牢記心中。“沒有刻意想趕快畢業找工作,只是在思考我能不能做到,於是就一路走了下去。”
2010年6月,他和比自己高一屆的學生一起參加論文答辯。7月1日,他和他們一起拿到了學士學位。
無休息無女友
2007年,胡辟礫以金堂縣前幾名考到電子科大的,當時成績超出重點線87分。家人和同學都疑惑他為何不走清華北大,他說:“我喜愛的就是編程,在哪裡學習主要看自己。”同年級的學生擺脫了高中的束縛,進入“自由”的時空,胡辟礫卻比高中管自己管得更嚴了,“大學三年還沒有高三耍遊戲的時間多”。
早晨8點準時從寢室出門,晚上在圖書室看哲學、心理書直到寢室11點關門時,胡辟礫認為工科學生不應該太缺乏文理知識,哲學讓他學會了如何保持積極。跨學院設定了必修、必選和任選課程,普通同學選大多數隻選了必選,他卻跨學院修完了凡是能學的仍選課程。至於競賽,就是暑假、寒假都不回家,熬出來的。
“這樣的生活,你不是少了和同學交流,甚至談戀愛的時間?”在學校分享會上,有同學不解。胡辟礫認為,其餘同學有其餘人的快樂,他卻在實驗和學習中找到了樂趣。他說:“我和同寢室的同學可能少了些交流,但是大二在實驗室里,和跨專業和年級的學生都關係不錯。”
“那你有女朋友沒?”胡辟礫幽了眾人一默,他說:“有一天晚上我在操場跑步,看見前面一個女生,就去追,但是怎么也沒有追上。”大家被冷幽默逗樂。在胡辟礫看來,抓緊時間更加重要,“1年其實可以完成更多的事情”。
入職知名公司
據了解,四川省自上世紀90年代末大學設施學分制以來,出現大三就拿到學位的學生屈指可數。據了解,第一位是2000年初畢業於四川師範學院的一名女生,後來電子科技大學和西南交通大學均有學生提前畢業。近5年來,提前畢業的學生已經非常少見。
“他太牛了,他不只是個傳說,簡直是個神話。”同班同學姚百承評價說。要知道如今同班同學還在學校為是考研還是工作而猶豫不決,胡辟礫2009年12月就在北京某知名公司做核心算法工程師了。去年10月該公司在電子科大舉行了大型筆試考核。參加的學生有500餘名研究生,10多位本科生,在兩輪電話面試和一輪進京面試後,走入總部的大學生寥寥無幾。到底公司看重了胡辟礫什麼?胡辟礫說他自己不知道,並表示公司有嚴格的制度,需要審批才能接受媒體採訪。
雖然在演講中,胡辟礫並沒有向記者透露讓人特別意外的所謂“絕招”和“捷徑”,但輔導員張莉一句話卻替他的成功做了精彩的總結:胡辟礫贏在了他的思考和行動都先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