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摘要
目錄 [隱藏] 1 簡介 2 看電影
露天電影院[詞語本意介紹]-簡介
70年代乃至90年代,中國廣大鄉村包括鐵路沿途小火車站等。都是露天放電影,天當房,地當院。或者學校大操場上或者空地上,常有露天電影上映,電影院其實就是一塊平地,中間栽兩根木樁,人們從家裡搬來椅子或者板凳,滿滿坐一地。由流動放映隊輪流到各地放映。
露天電影院[詞語本意介紹]-看電影
那時娛樂活動很少,一聽到有宣傳說晚上哪裡有露天電影,就攜家拖口,自備小板凳,早早的占個好位置,捎上點零食,看的不亦樂乎。 16毫米的放映機架在人群中間,當試映時,坐在放映機射出光柱前邊的觀眾,常常用手捂在一起作各種姿勢投影在銀幕上,像各種小動物,男女老少,很多人都會玩並樂於玩這種把戲。
為了圖人少空氣好,每次都有人坐到露天影院銀幕背面去看電影,那兒看到的圖像左右是反過來的,但不影響觀賞。70年代上半期在農村普及“革命樣板戲”,碰到芭蕾舞劇《白毛女》這樣的影片,沒有對話,全靠舞蹈語彙來展現劇情,很多老農民看不太懂,這時候放映員手持一麥克風,嘴裡念叨過不停,邊放映邊講解。比如漫天風雪中喜兒的爹爹楊白勞舞蹈著出場,放映員就說道:寒冬臘月雪花飄,雪花飄飄年來到。搞得自以為能看懂的小青年們煩躁不已。這种放映員兼講解員的獨特放映方式,是中國的這一特定時期有過。
其時社會上也流行露天看電影,儘管城市建了不少電影院,但那時尚未有空調,都是電風扇。在南方炎熱的夏季,許多戀人寧願選擇到工人文化宮的球場或者展覽館的露天展場看電影,不是圖省錢是圖涼爽。而80年代早幾年,看電影是青年男女約會的主要方式,所以電影很火爆。到這種露天電影院不需要帶凳子卻要帶報紙,墊坐在白天太陽暴曬夜裡還發燙的一級級水泥台階看台上。80年代中期隨著電視的逐漸普及,錄像小放映廳變成時尚,露天電影院這種中國特色的事物,也在中國的城市銷聲匿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