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霞浦縣第三中學,地處閩東對台開放視窗———三沙漁港,是寧德市縣共同辦好的重點完中之一。學校創辦於1958年,開辦之初暫借三沙“文昌閣”職工校開學,由黃芥青擔任校長,第二年5月,學校搬遷至三沙洋坪里。學校剛開辦時,只有兩個教學班,學生112 人,教師7人。七十年代,學校擴向牙城、水門、海島等鄉鎮招生學生增至四百多人。“文革”前僅是一所初級中學,“文革”後期增設高中班,1973年首屆高中學生畢業,從此,霞浦三中成為完全中學,並逐漸發展成為寧德市規模較大的農村完中,霞浦“三大完中”之一,至今已有60餘年建校歷史。學校現有教職工198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21人,一級教師65人,設定初、高中教學班49個,學生數2698人。學校占地32畝,建築面積2萬多平方,學校配有比較完善的多媒體階梯教室、電腦室、多媒體教室、理化生實驗室、語音室、音樂室、美術室、勞技室等專用教室,圖書館藏書8萬多冊,閱覽室擁有報刊雜誌100多種,學校還擁有籃球場3個,排球場2個,田徑運動場1個,滿足師生的課外活動的需要。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學校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立體化建設,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鏇律,以培養良好的行為規範為著力點,以培育四有新人為目標,編織德育網路,加強德育隊伍、德育制度、德育題材和德育基地的建設,開展有序的德育系列化教育,環環緊扣,高密度拓深,增強了德育的實效性,把開展“軍警校共建”作為學校的辦學特色,成績顯著,1997年、2002年分別被中共寧德地委、福建省委宣傳部、省軍區授予市級、省級軍民共建先進單位。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最佳化課堂教學,狠抓教學常規管理的硬體建設,扣緊“備、教、批、輔、考”五個環節,做到有目標、有計畫、有檢查、有總結,形成了科學化、規範化和制度化的教育管理體制,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教學的質量,堅持德育為首,培養德才兼備人才。1963年學生張振基中考成績全縣總分第一名。1979年聯考成績名列全縣前茅,1980年聯考成績顯著,1980年單高校本科就錄取三中學生9人。1986年縣學科競賽總分第一。1987 年中考成績全縣第一,學生溫小珍中考總分全縣第一名,全縣總分前十名三中占6人,1989年初三語、數、英學科競賽總分第一名。國中綜合評比多年來都名列全縣前茅,高中教學質量在生源基礎較差的情況下,也能逐年提高。2005年聯考上本科線達23人(其中本二8人),2008年聯考上本科線達31人(其中本一3 人,本二14人),2010年中考正取一中67人連續16年位居農村中學第一。近幾年來,霞浦三中積極投身教育改革,不斷地將素質教育推向深入,在創達標校和建特色校的活動中不斷取得優異成績,多次受到上級有關部門的表彰和社會的好評。
學校歷經50多年的艱苦發展,已逐步形成了“求實、勤奮、進取”的優良校風。1995年起,連續十年被授予市級文明單位、市級文明學校。
目前,全校師生正奮力拚搏,積極擴大校園面積和校舍面積,並進一步完善各項教學設施,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爭取早日把學校辦成有特色的省級達標校。
教育方針
霞浦三中的校訓是“勵志、博識、厚德、篤行”一、勵志
“勵志” 意為集中心思致力於某種事業。源自漢 班固 《白虎通·諫諍》:“勵志忘生,為君不避喪生。”《舊唐書·李渤傳》:“ 渤 恥其家污,堅苦不仕,勵志於文學,隱於 嵩山 ,以讀書業文為事。” 陳春生 《戊申熊成基安慶起義記》:“﹝成基﹞遂渡 江 至 安慶 ,入年徽 武備練軍學堂,勵志學習,屏絕嗜好。”
二、博識
“博識” 意為學識廣博。源自《子華子·晏子》:“昔先大夫 隨武子 之在位也,明睿以博識, 晉國 之雋老也。”《南史·裴松之傳》:“時人服其博識。” 明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海上漁人得一鐸,擊之聲如霹靂,問博識者雲, 始皇 驅山鐸也。”宋 岳珂 《愧郯錄·先廟後郊》:“折衷古今,以俟博識。”
三、厚德
“厚德”源自《周易大傳》:“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其意為:地勢平闊,贊育萬物,君子法地,故應兼容並包。君子應該向大地那樣具有寬廣的心懷,深厚的道德,能夠承載一切。“厚德載物”即包容萬物,以和為貴、以忍為高,表現了中華民族具有的寬廣胸襟和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中華民族正是以這種精神,在數千年發展中,雖屢遭挫折,歷經磨難,仍堅忍不拔,百折不撓,努力進取,生生不息,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使自己昂首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四、篤行
“篤行”源自《禮記·中庸》-《博學之》:“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其意為做事要廣泛的學習,仔細的探究,謹慎的思考,明確的辨別,最後要切實的去施行。《禮記·儒行》:“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
辦學理念
學校發展,需要具備扎紮實實的物質基礎和良好的外部條件,但真正決定學校發展的是正確的辦學思想和先進的辦學理念。面向21世紀,學校提出了要把霞浦三中建成一所“功能齊全、設施一流、管理科學、師資精良、質量上乘的農村示範性中學”的奮鬥目標。為早日實現這一目標,學校確定了“以人為本、以校為本、關愛生命、關注發展”的辦學理念,明確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興校、形成特色”的治校方略和“封閉式管理、開放式教學、立體化育人”的工作思路,以“德智雙全、文理兼通、學創俱能、身心兩健”為育人目標,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學校制定了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措施,組織全體教師開展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法規的學習,進一步提高了全體教師對推進素質教育的再認識,促進了教研教改活動的深入開展,使學校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素質教育碩果纍纍。為了實現辦學目標,學校本著“向管理要秩序,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質量”的基本思路,初步形成了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和現代化的管理體系,基本實現了從粗放型管理向精細化管理的轉變,從傳統經驗型管理向科學民主型管理的轉變。 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學校確定了“主體發展、因材施教、以教會學生學習、培養創造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思想,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根本。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我校始終堅持把教學工作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工作,以提高教師業務素質為依託,以最佳化課堂教學為主渠道,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認真執行課程計畫,開齊、開足、開好各類課程,使素質教育得以實施,課程計畫得以落實,研究性學習、選修課、活動課也正常開展,取得一定成效。重視德育、抓好智育,並採取有力措施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促進諸育協調發展,努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努力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質及環保意識。夯實了基礎,培養了能力,發展了特長和個性,學校教學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2006年,我校被確立為福建省農村高中新課程實施示範校,全面介入高中新課程的實踐和研究。德育是學校工作的的生命線,是治校之本、強校之基。我校堅持育人為本,德育首位,德育工作既扎紮實實,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形成了學校德育工作良性循環的基本局面,並摸索出“一、二、 三、四”的德育工作基本思路。
校 歌
陳述 晨梅等詞李秀英 曲
東海之濱三沙港灣
有我們美麗的校園美麗的校園
遼闊的智慧海洋,有我們青春的小船,
我們沉思在科學的礁岸我們拾貝在知識的沙灘。
啊三中啊三中在燦爛的星空世界裡
有你的兒女們閃爍微光。
東海之濱三沙港灣
有我們美麗的校園美麗的校園
金色的中學時代,有我們飛翔的理想,
我們溫步在思想的長堤我們盪漿在蔚藍的海上。
啊三中啊三中在燦爛的星空世界裡
有你的兒女們閃爍微光。
校 標
霞浦三中校標由“三中”兩個字母構成。上部為橫臥的“S”,下部為“Z”,兩翅與尾羽組成“三”,中腹與首尾組成“中”,圖示正中圓形為“太陽”,整圖形似奮飛之鳥,意為霞浦三中教育事業蓬勃發展,霞浦三中學子鵬程萬里。學校社團
海風文學社(成立於2004年第一學期。主要負責校刊《海風》的編輯工作,創刊於2004年9月。工作室位於綜合樓第五層團委,設定投稿箱後,隨時接收投稿。)
學校領導
正校長:曾興華副校長: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