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洛基金會

霍洛基金會

霍洛基金會,是非政府非贏利性發展援助組織,一直致力於防盲工作。

創始人介紹

弗雷德.霍洛(1929~1993)
弗雷德.霍洛教授是一位出生在紐西蘭、後獲得澳大利亞國籍的著名的眼外科醫生。他的一生都致力於為那些生活在遠離中心城市和治療中心的窮人及其它弱勢群體提供眼睛治療服務。他不知疲倦地在澳大利亞的土著社區,也在尼泊爾、厄利垂亞等許多開發中國家服務。他還積極發起運動,勸說醫療設備公司降低白內障手術中所需的晶狀體的價格,幫助好幾個國家建起了生產低價晶狀體的車間。他因為為澳大利亞土著進行的治療和預防失明的前驅工作而獲得很高的聲望。他同時還在很多開發中國家設立了預防失明計畫,其中包括孟加拉國(Bangladesh),厄利垂亞(Eritrea),尼泊爾(Nepal)以及越南(Vietnam)。在這些國家,對當地醫生進行培訓,使他們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眼科手術,比如白內障手術。此外,還建立了一些製造人工移植眼晶體的工廠。
弗雷德·霍洛針對於例如沙眼等眼科疾病研製出一些簡單、低廉的技術。沙眼在歐洲血統的澳大利亞人中很少見,但是卻是造成土著失明的主要原因,而土著的祖先是第一批進入澳大利亞的人群。1971年, 霍洛在悉尼建立了一所免費的土著醫療中心。但由於很多土著都居住在偏遠地區,霍洛於1976年發起了一個為期三年的國家沙眼計畫,以便治療範圍能達到各個地區。這個計畫為超過100,000人提供了檢查,還有大約28,000名有視力問題和眼科疾病的患者得到了治療。
1993年,霍洛教授去世後不久,弗雷德霍洛基金會即告成立,為的是繼續他生前一直從事的事業。到今天,得益於該基金會和當地的合作夥伴共同實施的現代化的白內障眼科手術技術,全球已經有超過一百萬的人重新獲得了光明。

霍洛基金會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霍洛將他的工作擴展到了其它國家。一個為培訓眼外科醫生以及為貧困患者提供眼科護理的機構——弗雷德·霍洛基金會(Fred Hollows Foundation)於1992年正式成立。
霍洛基金會是非政府非贏利性發展援助組織,一直致力於防盲工作,至今已與26個開發中國家的防盲機構合作,在我國已幫助數萬名貧困人群復明。
與中國的合作
2010年8月12日,由渣打銀行出資,霍洛基金會與呼和浩特朝聚眼科醫院強強聯手的 “看得見的希望”第四期防盲救盲內蒙古項目在呼和浩特市香格里拉酒店正式啟動。啟動儀式上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常海秘書長、自治區衛生廳楊成旺廳長的見證下,霍洛基金會CEO布萊恩、中國首席代表譚樂山、內蒙古紅十字朝聚眼科醫院集團副董事長張波洲從渣打銀行亞洲區行政總裁白承睿、首席執行總裁林清德、獨立董事謝企華手中接過了寫有680萬元人民幣的支票,象徵著渣打銀行“看得見的希望”第四期項目在內蒙古正式啟動。

內蒙古自治區與霍洛基金的合作內蒙古自治區與霍洛基金的合作
2010年8月13日—14日,霍洛基金會在呼和浩特朝聚眼科醫院舉辦了項目管理人員培訓班。呼和浩特朝聚眼科醫院和三家縣醫院的領導及有關項目人員共25人參加了培訓。霍洛基金會CEO布萊恩致辭,中國首席代表譚樂山詳細介紹了霍洛基金會、“視覺2020行動”和“看得見的希望”第四期項目內容。霍洛基金會財務總監李志紅講解了霍洛基金會項目的財務管理,項目經理馬育龍講解了霍洛基金會的項目管理和年度工作計畫的制定,培訓效果良好。
內蒙衛生廳與霍洛基金的合作內蒙衛生廳與霍洛基金的合作
由渣打銀行出資,霍洛基金會資助開展的“看得見的希望”項目,無論對朝聚眼科醫院還是對托克托縣、商都縣、武川縣三所旗縣醫院,以及廣大眼病患者都是件大好事,體現了霍洛基金會對內蒙古地區防盲、致盲工作的關心和重視,主要問題是對這項活動尚未引起有關醫院領導(包括衛生行政部門的領導)的高度重視,為此,我們懇切希望霍洛基金會官員經常到我區檢查指導工作,使各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切實為廣大貧困群體的眼病患者帶來實惠,達到項目預期的目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