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09-2-1
版次:1
頁數:345
開本:16開
ISBN:9787560950709
所屬分類:圖書 >> 哲學/宗教 >> 哲學 >> 中國古代哲學
定價:¥147.00
內容簡介
《霍氏周易正解》自孔子釋易後第一次逐字逐句解釋《易經》經文;《霍氏周易正解》第一次提出《易經》所建立的框架模式小成圖;《霍氏周易正解》第一次揭示出古老的歸藏大法是破解《易經》思維方法中最捷徑之法;《霍氏周易正解》第一次以象數推演文王八卦圖的來源;《霍氏周易正解》第一次提出《易經》六十四卦序與天文二十八宿之間的關係。本書對《易經》的解釋是以古代天文學為背景,在“天垂象”基礎之上,對《易經》框架結構、思維方式及其推演作了細緻詮釋,破除了人們對《易經》的神秘感,有利於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中國古代傳統文化,學以致用,宏揚民族文化,啟迪人們的心智。
圖書目錄
周易正解(上經、下經)
周易繫辭傳正解(上篇、下篇)
周易說卦正解
周易序卦正解
周易雜卦正解
附錄
後記
序言
中華民族在世界的東方繁衍生息,於數十萬年之問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禮樂文化。大約在一萬年前,進入新石器時代母系氏族公社的原始社會,於是“龍的文明”出現於東方。“龍的文明”是一種原生態的道學文明,發源於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原始宗教,以圖騰崇拜、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女性崇拜、祖先崇拜為特點。因其“圖騰崇拜”,故能匯諸部落之圖騰而成為一龍圖騰,乾坤“未離其類”,“故稱龍焉”。因其“自然崇拜”,故能“道法自然”,與天地並生,與萬物為一。因其“生殖崇拜”,故能生生不已,化化長存,新新不停,窮通變久,而成易道。因其“女性崇拜”,故能守中致和,以柔克剛,知榮守辱,以弱勝強,日“慈”、日“儉”、日“不改為天下先”。因其“祖先崇拜”,故能天人合德,悠久無疆,“子孫以祭祀不絕”。夏、商、周三代時期,洪水滔天,先民於治水之際而父權上升,母系氏族公社的原始社會逐漸解體,至周代父系氏族階級社會的原始儒學文明遂代道學文明而興。周公制禮作樂,進行了一次原始宗教革命,將原始道學的自然禮樂文化演變為儒學有貴賤差等的政治禮樂文化,“祖先崇拜”被強化為父權家長制的家庭統治。易道亦由《連山》而《歸藏》,而《周易》,作為中國諸子百家文學的源頭保存下來。
中華文明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五千年之久,此五千年傳統文化之學術謂之國學,欲治國學必先研究先民遺留下的原始經典。這些元典有五部,即《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 此外,《尚書》為中國政治學的元典,《詩經》為中國文學的元典,《禮記》為中國倫理學和社會民俗學的元典,《春秋》為中國歷史學的元典。據云,中國的元典除此五經之外,尚有源自先民原始宗教活動的《樂經》,今已失傳,致使古代先民之禮樂文化資料殘缺,此乃中華文明的一大損失。蓋《樂經》當為巫祝之歌舞、樂器、氣法、咒術、吟唱、宣洩、仿聲、表情之理論著述,傳說西王母善嘯,師曠、騶衍春天樂可使天地為之感應。然《樂經》之旨,要在一個“和”字,這種“和諧”的要旨已被《道德經》和《論語》所繼承。《道德經》乃道學文化的元典,《論語》乃儒學文化的元典。所謂元典,是凝聚著中華民族某一領域原創性思維的典籍。在中華文明史上,近二千多年來影響社會人心最大的書有三本,即《易經》、《道德經》、《論語》。諸子百家之學皆源於《易》,故易道在國學中的地位,豈可小覷也哉!
文摘
第八章
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易經》這部書,不可以離開它,它講的道理是靈活的,是變化的,是周流六爻,或上或下,沒有固定,或剛或柔,總在變化,不可作為生搬硬套的典型,要與變化客觀相適應。
這裡提出了“周流六虛”,似乎是由爻位依次上升,不斷循環的形式,但又提到了上下無常,又似乎其中有逆行六爻,由上向下依次為下降之式。同時又出現“剛柔相易”,在後,“剛柔相易”又似乎說陰陽爻畫的變爻內容。如果再參閱此文,則可瞭然明白了。仍然是用“天地盤”之式,六爻卦分為重卦,上卦為天,即天盤卦,下卦為地,地即地盤之卦。上下二字,有歧意,也可作“不升”或“下降”解。由此可知,這裡即是指八卦升降之情形,總是在六爻中體現。剛指外卦或天盤,柔指內卦或地盤。是說上升之卦,或在天盤或在地盤,下降之卦或在天盤或在地盤,沒有死板的規定,而是靈活的,隨著卦象的變化而變化,總是能適應一切變化的形式。
其出入以度,內外使知懼,又明與憂患與故。
“出入以度”,或作“出入以度內外”,“出入”二字,與“利用出入,民鹹用之謂之神”中的“出入”二字一致。即在卦象變化中,“闔辟往來”以定吉凶之事。闔戶謂之坤,坤主降,為來為人;辟戶謂之乾,乾主升,為往為出。“內外”即內卦外卦,觀其往來闔辟,使人知其吉凶而趨避,利用出入升降原理而用之。內卦為主,則可改變憂患,選擇有利有方向發展,作出趨吉避凶的決策措施。
無有師保,如臨父母。
學晚既成,能明於憂患與故,作出趨吉避凶決策措施,雖無師長在身邊保證其必然準確,但自己信心已能堅決,不動搖,如在父母身邊一樣,真誠、敬重而無疑心。
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初,始也。率,帥也。在占斷時,開始就參考易辭,揆度判斷方法,既然有《易》這部典籍常在,如果不是精通它的人,恐怕很難真正掌握它、套用它。
後記
初學《周易》如看天書,不知所云。並立志尋找出古代佚書來解釋清楚,翻閱近百本之後,對《周易》的理解更加糊塗,也並未找到一本能說清楚的易學書。
後通過張其成老師認識重慶霍斐然老師,便提及此想法,霍老回復“已思考三十年之久”。在我催促之下,霍老日夜提筆,至二○○四年已再稿。
霍老治學嚴謹,深得南京大學天文學主任盧央教授賞識,二老談天說地有近二十年之久。
作為二老的弟子,收益頗多。霍老對易學的思考,盧老的博學,讓我有機會對中國文化加深理解,也促成我編撰此書。
本書雖自圓其說,但不失其真。也想拋磚引玉,引起更多有識之士的關注,將其完善。
文王八卦形成圖解(徐韶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