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克海默爾的主張
霍克海默爾把哲學和社會學結合起來,從經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對當代資本主義進行綜合考察,對法蘭克福學派“社會批判理論”的形成起了決定性作用。他受青年黑格爾派“批判精神”的影響,把“批判理論”作為馬克思主義的代名詞,闡述了“社會批判理論”同資產階級“傳統理論”的區別,聯繫批判法西斯主義,對實證主義社會學進行了批判。認為馬克思主義的主導思想就是批判,主張徹底否定資本主義,只是由於過分強調經濟基礎的決定作用,忽視人的主體性,而逐漸變成了封閉體系,失去了活力。他提出“批判理論”正是為了“彌補”馬克思主義的這一不足,恢復其革命本質。他宣稱,“社會批判理論除了對廢棄社會不公正感興趣之外,沒有什麼特殊的要求”。合理社會的推動力存在於每個人的本性之中,理論批判是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他從抽象的人類理性出發,憧憬未來社會,把蘇維埃政權和希特勒德國相提並論,都被看作“獨裁國家”,法西斯主義是“啟蒙精神自我毀滅”的產物。他把革命性批判和科學性對立起來,認為人類已經被科學所拋棄,並為科學所奴役,人們遭受資本主義壓迫是理性物化為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果。科學技術越進步,人們受的痛苦就越深,因而對科學技術進步表現出悲觀主義情緒。隨著時間推移,他的批判精神日益消退。1959年退休後,他由原來的激進立場轉向保守主義,甚至直接為資本主義制度辯護。他承認自己的後期理論,主要依附於“最文明的歐洲國家”。1966年,他竟然要人們“認真看待”所謂“黃種人的威脅”,指責60年代末發生的青年學生運動是“假革命”、“新恐怖主義”,攻擊馬克思主義者不懂得平等和正義之間的聯繫,因而受到當時“新左派”的批判。
"批判理論"簡介
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一直都被命名為"批判理論",這樣認為,強調的無疑是其中的批判精神和批判意識。那么,何謂批判呢?學界一直沒有形成定論,就連法蘭克福學派自身內部也有著不同甚至相對的理解。不過,粗略地說,大概跑不出這樣三個層面:思想層面,指的是理性批判和形上學批判;社會層面,強調的是社會批判(大眾文化批判);最後是國家層面,側重於意識形態(政黨意識形態和科學主義意識形態)。當然,這三個層面並非各自獨立,而是相互照應,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於是,可以這樣認為:法蘭克福學派的批判實際上還是在盧卡奇的思想里打轉轉,強調的還是一個總體性。
法蘭克福學派簡介
法蘭克福學派 當代“新馬克思主義”中影響最大的一 個流派。因其活動中心在德國萊茵河畔的法蘭克福 市而得名。這個流派發端於本世紀20年代初期。當時,在 俄國十月革命和歐洲工人運動影響下,為了研究迫切的 社會問題,總結工人運動經驗,由具有進步傾向的費列克 斯·威爾發起並出資,在法蘭克福成立了一個社會研究 所。剛開始,研究所由於缺乏明確的研究方向,對各種不 同觀點兼容並蓄,理論脫離實際,學院氣太重,在理論上 並沒有多大作為和影響。法蘭克福學派的真正形成和發 展,則是在1930年霍克海默爾就任研究所所長之後。霍克 海默爾針對當時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法西斯主義抬頭, 決定把哲學和社會學結合起來,以研究“社會哲學”作為 研究所的中心任務,克服過去單純研究哲學、忽視社會現
狀的偏向。他主持創辦了《社會研究雜誌》,從不同學科領 域招攬了一批年輕有為的研究人員,如卜洛克、格羅斯 曼、阿道爾諾、馬爾庫塞、弗羅姆、洛文塔爾等,先後被吸 收參加了該研究所工作。在希特勒上台前夕,研究所及其 主要成員幾經周折,遷居美國,堅持對法西斯主義批判。 戰後應西德政府之邀,霍克海默爾和阿道爾諾等人於 1949—1950年返回德國,研究所積極開展學術活動,同實 證主義社會學展開論戰,在國內外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 響。在長期的學術研究和論爭中,法蘭克福學派圍繞社會 哲學著書立說,吸收存在主義、弗洛伊德主義、現象學、人 格主義等資產階級哲學,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社會批判理 論”。該學派從哲學、社會學、法學、心理學、文學藝術等方 面,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綜合性的研究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