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著作有
《作為理論哲學與實踐哲學之間鏈環的康德的判斷力批判》(1925)、《資產階級歷史哲學的開端》(1930)、《黑格爾與形上學問題》(1932)、《朦朧——在德國的筆記》(1934)、《真理問題》(1935)、《傳統理論和批判理論》(1937)、《啟蒙的辯證法》(與阿多諾合著,1947)、《理性之蝕》(1947)、《對西德社會科學的審視》(1952)、《論自由》(1962)、《工具理性批判》(1967)、《批判的理論》(1968)、《社會哲學研究》(1972)、《轉變中的社會》(1972)、《出自青春期——小說與日記》(1974)。
霍克海默在20世紀30年代致力於建立一種社會批判理論,他認為馬克思主義就是批判理論,提出要恢復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對現代資本主義從哲學、 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等方面進行多方位的研究批判。他和阿多諾合著的《啟蒙辯證法》一書,開創了法蘭克福學派對現代資本主義的批判,為社會批判理論提供了標準的模式。
相關研究文獻:
1.曹衛東譯,霍克海默著,《霍克海默集》,上海遠東出版社(上海市),2004年
2.任立譯、(美)林古特著,《霍克海默傳》,商務印書館(北京市),1999年
3.李雋,《霍克海默的社會批判理論及其思想特色》,理論探索,2005年06期
4.王鳳才,《啟蒙精神的毀滅——霍克海默、阿多爾諾啟蒙觀析評》,山東社會科學,2004年09期
5.李雋,《霍克海默社會批判理論詮解》,哲學堂,2004年01期
6.徐志躍,《從〈啟蒙辯證法〉看霍克海默的真理觀》,汕頭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7.徐志躍、程英姿,《霍克海默思想之神學因素初探》,《現代哲學》,2004年01期
8.李雋,《霍克海默批判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探微》,山西大學學報,2003年04期
9.張一兵,《工具理性對社會生活的滲透——中後期法蘭克福學派的一種社會批判》,教學與研究,2001年7期
其他相關信息
二戰後,應西德政府的邀請,霍克海默和阿多爾諾(1903-1969)等人回國,重建社會研究所,二人分別擔任研究所的正、副所長。不久,霍克海默擔任法蘭克福大學校長,後又赴美講學,實際上社會研究所的工作主要由阿多爾諾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