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圈抱怨鏈

電視圈抱怨鏈

電視圈抱怨鏈,是存在於電視圈的一個奇怪鏈條,指的是在電視劇拍爛的情況下,參與電視劇製作的編、導、演、製片各方互相抱怨的現象。由於中國的電視劇產量大,體制跟不上,難免出現一些問題,抱怨鏈也由此產生。

簡介

《美麗契約》編劇宋金抱怨《美麗契約》編劇宋方金
電視圈抱怨鏈,是長期存在於內地電視圈的一種現象,指的是如果一部戲“撲街”了,參與拍攝人員都會將責任推到別人身上,認為總之不是自己的錯。編劇抱怨演員,演員抱怨導演,導演抱怨電視台,鏈條的最後則引發觀眾對多方的抱怨吐槽,多方口水大戰背後,是長期存在於內地電視圈的體制問題。

2014年3月,因為著名演員宋丹丹的一句“拍戲不是拍劇本”,她主演的電視劇《美麗契約》署名編劇宋方金開始大髮長微博諷刺其“不尊重編劇創作”、“和導演一起隨意更改劇本”,引發一場互相抱怨論戰,而類似的事件已長期存在於中國電視圈,網友因此將類似互相抱怨現象稱為電視圈抱怨鏈。

表現

編劇

抱怨理由:錢少還不署名、劇本被篡改,得不到尊重。

抱怨對象:

1、抱怨片方:“海報都沒有編劇的名字,一線編劇拿的稿酬比不上二流導演、三流演員!”

引爆點:得不到尊重酬勞又少。

雖然嘴上說編劇是“一劇之本”,但編劇們總覺得片方並沒有拿自己當回事。比如在《楚漢傳奇》片方掛出的宣傳海報中,導演、演員等主創的名字赫然在列,唯獨少了編劇汪海林。若干年前,圍繞著電視劇應該是要學習國外的“編劇中心制”、還是要堅持內地現有的“製片(導演)中心制”,內地一群知名編劇等與張紀中張鐵林等人有過一場論戰,張紀中甚至還拋出過一番言論,稱身為一個“孤獨的行道者”,編劇只要撰寫出好劇本即可,不應該過多地插手其他方面。但這樣看似火藥味很濃的論戰最終幾個回合下來也依舊不了了之。

無論大大小小的論壇上,還是採訪中,國內電視劇的編劇們也總會一次次地提及國內編劇酬勞如何低、歐美日韓等的編劇酬勞如何高。

2、抱怨導演、演員:“一個故事的完整性被粗暴打斷,等於把觀眾給扔半道上了”。

引爆點:現場隨意改劇本。

令編劇們惱火的另外一件事兒就是“改劇本”。電視劇《美麗契約》編劇宋方金與女主角宋丹丹之間的“口水戰”就是因此而起。在其發表的長微博中,宋方金諷刺宋丹丹與導演余淳現場把劇本都改了,最後“致使水詞太多遭人罵”。這樣關於演員、導演是否該大改劇本的爭論,在圈內實則司空見慣。

導演

抱怨理由:片方無良、演員事兒多、電視台亂刪減。

抱怨對象:

導演陳家林導演陳家林
1、抱怨片方:“導演已經可憐到成了打工仔!”

引爆點:導演沒有話語權

在大批熱錢源源不斷湧入電視劇產業的今天,導演們則開始抱怨自己總是一不小心遇到不良投資方與製片人。導演陳家林曾炮轟過現在的投資方要么是煤老闆,要么就是房地產商,導演根本沒有話語權,這些人都是外行,片子還沒開始拍呢,已經被攪和得亂七八糟了。

2、抱怨演員:“演員片酬太高,嚴重影響電視劇製作質量”。

引爆點:演員們耍大牌。

導演們還鬱悶於現在自己連演員也指揮不動了。他們認為現在演員的片酬太高太高、而無良演員有太多太多。唐季禮曾說:“現在電視台買片價格沒漲,但演員片酬瘋漲,常常導致一部劇有大咖,卻沒了錢做後期製作。”而一旦又遇上極品演員,導演們恐怕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3、抱怨電視台:“演員們演得非常投入並且很精彩。結果他們咔嚓一刀,真是乾淨!”

引爆點:電視台播出劇集時擅自刪減劇情。

當導演們克服種種“不可抗拒”的因素拍攝完電視劇後,他們中的大部分人依然也會自稱“弱勢群體”,因為在片方與電視台完成購片交易後,這部其“嘔心瀝血”執導的作品,其“生殺大權”便掌握在了電視台手中,但有時候,電視台考慮到尺度以及廣告等利益又不得不刪減戲份,導演們自然又不滿得開始炮轟了。

演員

抱怨理由:劇本、導演、製片方、後期製作——都很爛。

抱怨對象:

宋丹丹宋丹丹
1、抱怨編劇:“劇本不靠譜,等到快崩潰!”

引爆點:劇本寫的不精彩、出的不及時。

從演員的角度而言,好劇本能烘托出好劇、好演員。但一旦遇到爛劇本,不僅被觀眾詬病,還被扣上“爛片之王”的稱號。因而在很多演員的觀念中,電視劇好壞與否,其實跟劇本好壞有直接的關係。孫紅雷在宣傳電視劇《一代梟雄》時,曾吐槽說自己這幾年接到的劇本70%都是不能拍的。

2、抱怨導演:“爛導演太多,有的只會喊‘開始’和‘停’!”

引爆點:不滿導演的現場執行力。

寧靜就抱怨過圈內爛導演太多,稱自己經常遇到只會喊“開始”和“停”的導演,“他們連機位都是攝影師擺的,明明不懂戲卻還要給演員講戲,講完之後更讓人不知道怎么去演了,這樣的導演不如不要呢。”而圈內傳出某某電視劇拍攝過半換導演的事情,這也跟演員乃至投資方不滿導演有關。

3、抱怨片方:“之前拍爛片就是被製片方強姦了!”

引爆點:投資方目的不純、後期製作不給力導致成片效果不佳。

比如孫紅雷在抱怨接到過很多爛劇本後,還不忘吐槽說自己之前拍爛片就是被製片方強姦了:“有些投資方抱著不良目的,比如說泡個女演員啊,洗錢啊什麼的,讓這個行業沒有那么乾淨了。”而這些不懂業務,沒帶著好心來影視圈走一遭的投資方、製片方,在孫紅雷看來,活活地便把一部好作品和好劇本給毀掉了。

此外,一部電視劇的好與壞,除了編劇、導演的把控外,跟各工種環節的配合以及後期製作也不無關係。所以一些演員經常“發現”,明明遇到了好劇本,好導演,但成片效果卻大相逕庭。

片方

抱怨理由:誰都想著多拿錢,電視台、觀眾沒品位。

抱怨對象

1、抱怨演員、編劇和導演:“都想多要錢,心裡都不平衡”。

引爆點:錢、錢、還是錢。

在片方眼中,電視劇本身就是一項買賣。導演的好壞、演員的級別直接牽扯到一部劇的發行價格。而之後在電視平台的播出效果,又直接能影響到電視劇的第二輪發行。所以在片方看來,為了確保劇集的競爭力,演員、編劇、導演這三方,哪個方面都不能少給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製片人對我們抱怨道:“一個演員能拿那么多錢,那導演心裡也不平衡了,於是導演也跟著漲價啊,編劇知道了,心裡也不平衡了。那只有繼續跟著漲。”

2、抱怨電視台:“還能不能尊重點藝術創作了?”

引爆點:電視劇遭遇電視台“亂動刀”。

對於電視台而言,由於製片方與電視台之間屬於商業合作上的關係,考慮到長遠發展的關係,即便電視劇遭電視台“亂動刀”,多數製片方也只能吐吐苦水。例如電視劇《家常菜》在東方衛視播出時被更名為《絕世好男人之家常菜》,也引發過片方的不滿,稱電視台改為“絕世好男人”,劇名太俗了,感覺像偶像劇。而《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因為收視低迷,遭到北京電視台腰斬換擋,則引來了片方的極度不滿,甚至怒斥電視台嚴重違約,並稱要付諸法律。

3、抱怨觀眾:“觀眾只愛看家長里短的電視劇”。

引爆點:劇集播出後觀眾不買賬

在埋怨編導演要價越來越貴、電視台不尊重藝術瞎播一氣之後,不少片方也對觀眾們發出的批評聲頗有微詞,但畢竟觀眾是上帝,他們不便於公開去罵,只能腹誹。一方面是擺出高姿態,宣稱:“罵聲也是對創新的認可。”,另一方則是酸溜溜的表示“觀眾口味變了”、“觀眾只愛看家長里短的電視劇。”若是劇集在叫罵聲中反而收視率飆升時,鬆了一口氣的片方也會在私底下對媒體吐槽:“你看,再爛的劇,還是有觀眾看!”

觀眾

觀眾吐槽國產劇不好看,因此誕生了轉給影視劇挑錯的糾客。觀眾吐槽國產劇不好看,因此誕生了轉給影視劇挑錯的糾客。
抱怨理由:“反正,國產電視劇就是不好看!”

抱怨對象為各種人:誰都吐槽了個遍,但還是邊吐槽邊看。

引爆點:看到了一部爛劇。

不管錯在誰身上,總之當一部被評價為“爛戲”的劇集播出之後,觀眾們必然會通過各種渠道特別是網路大肆“拍磚”。他們會吐槽編劇“無常識”、“無邏輯”、“無腦子”;會吐槽導演“惡俗”、“低俗”、“媚俗”,會吐槽演員“自戀”“自大”“毫無演技”——至於片方,觀眾們也不會放過,炮轟其“只會撈錢”,“對不起觀眾的品位”,甚至還會猜測劇中毫無演技的女一號跟片方老闆究竟是何關係。

最後,觀眾們往往會得出這樣一種結論:“國產電視劇就是不好看,比不上英劇美劇日劇韓劇泰劇台劇……”但有趣的是,這樣惹來全民炮轟的劇集,播出效果卻並不差——被指“胡編亂造”的新版《笑傲江湖》、被罵“腦殘”的《天天有喜》、被說成“爛梗大集合”的《百萬新娘之愛無悔》收視率與網路點擊量簡直一部比一部彪悍。

宣傳

抱怨對象:他們誰都抱怨不了,他們似乎才是“抱怨鏈”上的最低端。

引爆點:什麼事都能變成“雷”。

面對一部爛戲,觀眾開罵、編劇喊怒、導演叫苦、演員抱怨、片方嚷愁,宣傳方誰都沒法罵。明知演員耍大牌,他們得賠笑臉刻意遷就,深怕缺席了發布會;明知這是爛劇,還得發動各種關係說好話、“化腐朽為神奇”;明知毫無宣傳點,還得故意製造新聞點;明知編劇、導演、演員之間掐得天翻地覆,還得發動公關,緊急滅火。該做的不該做的都做了,但也不見得落好,收穫率不高時會被嫌棄是“宣傳不給力”;收視率高但口碑差時,被觀眾投訴“虛假宣傳騙了我”;收視率高口碑也高,“這是因為我們的戲本身質量過硬啊!”——誰讓宣傳方的工作無法實現“經濟量化”。以這個層面來看,恐怕宣傳們才是這個鏈條上最憋屈也最低端的一環。

原因

從數據上來看,中國早就是名副其實的“電視劇生產第一大國”,僅僅是在2013年,國產電視劇產量就達到了15000集。然而,相比較於電視業已開發國家,中國的電視劇行業卻至今未實現“工業化”、“產業化”。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電視劇的生態環境似乎也越發畸形,抱怨也一陣接一陣。每一個鏈條上的人都在罵別人,循環往復,宛如現實版的“吞吃蛇”遊戲一樣。各種罵戰牽扯進來的人越來越廣、圍觀的民眾越來越多、批判的調子越來越高,但卻距離理性的探討越來越遠。

歸根到底,是這條鏈條上每一個抱怨的人都不約而同地只看到了自己一方的利益,也極力地證明著自己一方“對”而忽視了“過”,於是這樣永不肯認錯的抱怨便反反覆覆,惡性循環中,無從找到過實質性解決的出口,抱怨也開始從起點到終點,又從終點開始新一輪的起點。

應對

從局外人來看,其實所有的事情都是體制的錯。與其陷在“抱怨鏈”結成的怪圈裡“要死大家一起死”,不如大家一起坐下來喝杯茶,研究下怎么能讓整個大環境按照相對嚴謹的遊戲規則進行良性運轉實在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