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眼睛派

電影眼睛派

“電影眼睛”——是蘇聯紀錄電影導演吉加﹒維爾托夫於二十年代初提出,在創作中付諸實踐的理論,即“電影眼睛派”。他把電影攝像機比作人的眼睛,甚至優於人的眼睛,主張電影工作者手持攝像機“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反對人為的扮演,甚至一般表演的影片(故事片),推崇新聞片。

基本信息

流派介紹

電影眼睛派電影眼睛派
以Д.維爾托夫,為首的蘇聯紀錄電影工作者小組。成立於1919年底,成員有□.А.考夫曼、И.И.貝黎亞科夫、А.Г.列姆別爾格、И.П.科巴林等。維爾托夫在1922~1923年曾多次撰文闡明電影眼睛派的觀點。他們否定故事影片,而推崇新聞片,認為電影的作用在於如實地紀錄現實。他們研究了用電影攝影機觀察生活的多種方式方法(電影眼睛一詞即由此而來),認為電影眼睛比人的眼睛更為完善。他們在新聞紀錄電影中採用了多種多樣的拍攝角度、快攝和慢攝、移動攝影等方法。該派所倡導的重要手法之一是所謂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或者叫抓拍,即把攝影機隱蔽起來進行拍攝。這種方法在他們製作的雜誌片《電影真理報》中曾大量採用。電影眼睛派的紀錄現實不局限於簡單地紀錄生活,他們總是通過對鏡頭的選擇、剪接、配加字幕等方式賦予生活素材以特定的含義。電影眼睛派創造了電影政論這一新聞紀錄電影的新樣式。這一樣式的代表作有《電影真理報》中的許多影片、紀錄片,如《前進吧!蘇維埃》(1926)、《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1926)等。此外,該派還製作了兩部實驗性影片:《電影眼睛》(1923)和《帶電影攝影機的人》(1929)。
電影眼睛派的主要影片基本都是維爾托夫本人執導的,其中的重要作品包括《內戰史》(1922)、《列寧逝世一周年》(1924)、《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1926)、

理論

他按照自己的理論拍攝了一些成功的影片,如:《帶攝像機的人》、《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關於列寧的三支歌曲》等。這些影片都以取自生活的正式素材,通過巧妙的蒙太奇處理,充滿激情的表現了蘇維埃新社會的本質方面。維爾托夫沒有把電影的任務歸結為只是單純的攝錄現實,他認為將電影觀察的素材加以組織,從而引導觀眾達到明確的思想結論,這是非常重要的電影創作階段,對後來的電影工作者及五六十年代法國出現的真實電影,都有著重大的影響。當今的電視發展正是延伸了他的“電影眼睛”理論——真實地記錄現實並引導觀眾達到明確的思想結論。

影響

電影眼睛派的發展,促進了“剪輯片”的問世和愛森斯坦、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學派的誕生。後來的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流派,也深受眼睛派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