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推廣成風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趙寧宇在賀歲檔研究中指出,為擴大宣傳效應,片方經常有意識地泄漏或乾脆編造一些駭人聽聞的訊息,如緋聞、爭鬥、事故、粗口、走光等。不幸的是,這些低俗的招數大多效果良好,為賀歲片票房的飆升貢獻了奇特的力量。“賀歲片在宣傳行銷方面的進步,遠遠快於電影本身的進步。這使得賀歲片在行銷方面,產生了過度宣傳、過度包裝的現象。”
相比之下,另一些業內人士卻認為,目前中國電影行銷做得還遠不夠。“我認為,酒香不怕巷子深早已成為歷史,商業化運作是中國電影財富增長的必由之路。”據新影聯副總經理高軍介紹,中國電影的宣傳經費比例跟好萊塢相比,還差得遠呢。有影院經理就感慨,這次《讓子彈飛》的行銷絕對值得研究,竟然導致網上口碑一邊倒。事實上,該片投入1.1億元製作費,卻投入5000萬元做宣發,比例遠遠超過了總成本10%的通例。製片人馬珂認為,要讓至少兩億人知道這部電影,捨不得花錢根本不行。這部影片的投資比例基本上達到了好萊塢的水準。
作為後發性的中國商業電影,大規模商業化包裝推廣之風,肇始於2002年張藝謀的大片《英雄》。中國藝術研究院影視所研究員金燕的看法也頗具代表性:“原來我很反感大規模行銷,當年對《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宣傳炒作很反感,但現在覺得製片方怎么吆喝也不過分。你弄出一個商品來肯定會炒作,要不然也達不到好票房。可能觀眾會有噁心的反應,但還是一邊煩一邊看。”
這就是過度商業化嗎
2010年賀歲檔最為奪目的影片當屬《讓子彈飛》,但這部影片也充滿了爭議。一邊是眾多網友“交口”稱讚,另一邊卻又引來一些觀眾的激烈批評。央視主播郭志堅指責該片充斥髒話、血腥場面和性暗示,屬於少兒不宜。作家陸天明則撰文斥責道:“有人批評《讓子彈飛》粗話連篇、色情。這真是非常滑稽的一件事。”清華大學教授肖鷹更聲稱,中國電影不缺少“血腥”,缺的是藝術。這類完全相反的論調,如今在電影界屢見不鮮。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黃式憲更加尖銳地指出,中國電影不能以“文化貧血症”來迎合票房GDP。他以《讓子彈飛》為例,猛烈批評該片把原著小說的歷史背景掏空,把大悲劇改成一場匪與霸的“雙雄會”,與原著相比,堪稱“化神奇為腐朽”,影片所有的荒誕情節都脫離歷史,“踐踏原作,娛樂過度,喪失精神文化的社會功能,不敬畏歷史和文化,只追求感官刺激,這就是過度商業化”。
究竟是過度商業化,還是在過度山寨化
《讓子彈飛》中的“拳頭加枕頭”,《大笑江湖》的惡俗搞笑,在一些人看來,具備了當下國產電影內容商業化的典型特徵。讓觀眾感到不滿足的是,一部電影看的時候挺樂,走出影院就忘了內容,甚至看了就後悔。“過去對娛樂的理解非常狹隘,認為拳頭、裸露等低俗的鏡頭就受觀眾歡迎”,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尹鴻接受採訪時指出,今天的娛樂早已超出低俗的水平,而國產商業片為追求票房,娛樂觀眾的方式還是那么低級趣味,手法顯得很幼稚。
尹鴻認為,中國電影與歐美電影相比,還處在市場化的初級階段,在商業訴求上顯得太浮躁、太急功近利。某些商業電影過度依賴明星資源,過度依賴商業炒作,過度依賴暴力情色,過度依賴插科打諢,難免出現叫座不叫好、養眼不養心、雅俗不共賞等負面現象。這也導致電影文化品質受到影響,被過度山寨化搞得不倫不類。
對於國產電影內容是否過於商業化,一些專家認為,其實還不夠商業化,國產類型片還太少,看來看去就是馮小剛、陳凱歌、張藝謀等幾個導演的作品。不僅如此,就類型本身而言,也還開發得很不夠。在2010年所有上億的影片中,占比例最高的還是動作片,或古裝歷史劇情片,2010年雖有《讓子彈飛》、《唐山大地震》、《非誠勿擾2》算是例外,但類型仍顯得十分單調,中國電影市場暫時還談不到產品多樣性的問題。導演高群書認為,中國電影必須學習好萊塢模式,才能吸引更多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