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應林

雷應林,男,漢族,1958年5月出生於貴陽市,貴陽興國學校校長。

基本信息

雷應林,男,漢族,生於1958年5月,貴陽市人,現為貴陽興國學校校長。
1975年國中畢業,17歲的雷應林回響國家號召,下鄉當了知青。1978年應徵入伍,參加過中越自衛反擊戰。1980年退伍後,被安排到中鐵二局電務處通信三隊當了一名機修工。1996年6月因單位機構改革下崗待業。此時,正是貴陽市改革開放的力度不斷加大的時期,加上二戈寨是西南地區最大的物資中轉集散地,大量外來務工人員湧入到二戈寨打工謀生。由於家庭經濟困難,絕大多數外來務工子女到了上學年齡仍沒有走進學校,一些已經上學的孩子也輟學在家跟著父母打工掙錢來補貼家用。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的雷應林經過多方奔走,拿出家裡所有的積蓄,賣掉家裡值錢的全部家產,東拼西湊好不容易籌集了5萬元人民幣。隨後,他又找到單位領導,租用單位閒置的辦公樓作為校舍,在市、區教育局的幫助下,1997年9月,雷應林創辦了以招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主的貴陽“興國學校”,首期開設國小1—6年級共9個班。為了做通一些家長不願送孩子上學的思想工作,右腿殘疾的雷應林一趟又一趟地奔走在學校和學生家庭之間,同時他還做出決定,對殘疾學生來學校讀書實行減免書本學費。通過雷應林不懈的努力,先後招收到了178名學生。當時,由於學生受教育的情況參差不齊,又來自不同的地區,教學面臨極大的難度。為了使孩子們能站在同一起點上,雷應林和學校的老師一起,每天下午第三節課輪流給學生補課。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個學期下來,在區教育部門組織的考試中,興國學校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有著極大的可塑空間,其關鍵是誰來擔任他們的引路人”。這是雷應林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雷應林的帶領下,全校教職工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孩子們的綜合素質在學校得到了全面提高。一位姓曾的老師說得好:“這些孩子的家庭都很困難,自卑感強,我們老師應當給予他們更多的愛,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得到應有的教育”。四年級一班的班長高霞同學來自息烽,姐妹四人都在興國學校就讀,家庭生活非常困難。1998年,高霞的父親生病住院花去幾千元醫療費,全家僅靠母親賣油餅度日,不得已,姐妹四人全部輟學。雷應林得知這一情況,帶著老師勸說高霞的母親,讓孩子們上學,高霞的母親跪著淚流滿面的說:“雷校長,不是我不讓孩子上學,實在是沒有辦法啊……!”,雷應林把她攙扶起,並掏出200元錢塞到高霞母親手中,說:“你別急,孩子的事咱們想辦法,學校的費用全免,吃住都在我家吧!再苦也不能不讓孩子們受教育呀”!此情此景,令在場的人無不為之潸然淚下,在雷應林的幫助下,高霞姐弟重新回到學校。二年級學生黃洋因父親服刑,母親吸毒,黃洋即將失學,雷應林得知情況後,不但減免了黃洋在興國學校上學的所有費用,還資助了他的生活費用。當黃洋的父親刑滿釋放後不久,又“舊病復發”,母親吸毒死亡,雷應林又對黃洋同學承擔起父母應該承擔的責任。六年級學生尹玲玲國小即將畢業,家庭經濟十分困難,繼母重男輕女,不讓其讀書,甚至要尹玲玲去打工維持生活,否則,自己交房租水電費,雷應林得知情況後,減免了尹玲玲的所有費用,把她當作自己的親生女對待,安排她吃住,直到國中畢業,還給安排了就業。這樣的事在興國學校數不勝數,據不完全統計,從1997年辦學至今,雷應林先後共減免困難學生的各種費用10餘萬元。
興國學校是流動人口學校,大多數學生讀完國中就輟學在家,為了讓這些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能學有一技之長,雷校長盡力協調安排這些學生到專業技術學校就讀。三年畢業後,直接推薦到貴航集團100廠、143廠等工廠,以及廣州、上海等地工作。目前學校已送出300餘名國中畢業生到技校就讀,98%的學生安排了就業,其中還有部分出國參加勞務,到日本等國研修。
辦學11年來,雷應林帶領學校教職員工認真執行《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以提高在校生的綜合素質為目標,狠抓教育教學管理,教學質量逐年提高,學校在同級同類學校中已名列前茅,得到了家長的認可,也得到了社會各界及教育主管部門的好評。如今在校學生已經發展到了700餘人,班級也由最初的8個班發展到現在的18個班。教職員工由11人發展到了28人。興國學校還被貴陽市教育局評為2001年~2003年 “貴陽民辦教育先進學校”的榮譽稱號。同時,還有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關心教育事業的人士也來到興國學校參觀。《貴州日報》、貴州電視台、中央電視台等新聞媒體也多次報導了雷應林熱心教育事業,用愛心托起外來務工子女明天的希望的先進事跡。2008年評為貴陽市十佳師德標兵,2010年還被評為全國中華職業教育優秀教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