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島青年運河

雷州半島青年運河

回顧雷州青年運河的建設歷程,湛江人民記憶猶新,一幕幕、一樁樁,令人難於忘懷。湛江人民用雙手建成全國聞名的青年運河,這人間奇蹟,為子孫萬代造福的豐功,永記史冊,激勵湛江人民繼往開來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

概況

1958年5月15日,一個驚世之舉震撼湛江大地,中共湛江地委集湛江人民的願望、智慧和力量,作出

周恩來題詞周恩來題詞
《關於興建雷州青年運河的決定》。世世代代飽受苦旱折磨的湛江人民,以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向大自然宣戰,要攔腰斬斷九洲江,建水庫鑿運河,改寫雷州半島乾旱苦難的歷史。湛江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意志毅力,攔截九洲江,築起蓄水11.44億立方米的鶴地水庫,建起全長271公里的運河總乾渠和4547公里分流配套渠道,基本上根治了雷州半島的旱患,創造了水利工程的奇蹟,譜寫了一曲戰天鬥地氣壯山河的壯麗樂章。
彈指一揮間,半個世紀過去了。歷史雄辯證明,湛江人民敢想敢幹建設雷州青年運河的決策,是何等的英明和偉大。運河不僅保證雷州半島近200萬畝農田的灌溉用水,每年為農業創造數以億元計的財富,還解決了九洲江下游20多萬人民、16萬畝耕地的洪澇災害,為湛江、廉江、遂溪、雷州等城鎮提供工業和生活用水,發揮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沐浴改革開放春風,雷州青年運河又邁上新的台階,進一步科學管理髮揮工程效益,為湛江經濟騰飛作出新的貢獻。湛江人民親切稱運河是幸福河、致富河,甚至稱之母親河。

乾旱苦難的雷州半島,共產主義精神大放異彩

鶴地水庫是運河最重要又是最艱巨的工程,庫區依兩山之間,面積110平方公里,跨廣東廉江、化州和廣

建成後的青年運河建成後的青年運河
西博白、陸川四縣,封江建庫要淹沒廣西四個鄉,廣東3個鄉,涉及搬遷的人口達41182人,淹沒耕地8萬多畝、房屋5.8千間。這些地區農民是非受益區,他們回響政府號召,支援運河建設,無私地獻出自己世代賴以生存的土地,離別祖輩生活的家園,為運河建設作出巨大犧牲。特別是廣西的農民,為了廣東的農民今後過上好日子,不講條件,不講索賠,按兩地政府協定作出的規定,短時間內完成搬遷任務。搬遷過程中,呈現“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動人場面。廉江石角曲江社321名代表聯名寫信給縣委,要當搬遷工作的先鋒,負責接收安置曲江村民的河堤海陸社,表態要當安置工作的模範。他們大公無私,獻出最好的土地、最好的位置。“天下農民一家親”,是當年搬遷安置工作,最流行的一句話,它推動了搬遷工程的順利進行。龐大複雜的搬遷工作,從1958年4月8日動員,到1959年10月,僅一年半時間就基本結束,促進水庫提前動工也提前竣工。廣大水庫移民為運河建設作出重大的貢獻,功不可沒。
雷州半島遠古以來,就是乾旱的重災區。炎荒酷熱、旱魔肆虐,十種九不收,人民祖祖輩輩生活極端貧困,以草結舍,以薯充飢。遇上大旱災,草根樹皮啃盡也難於度荒,餓孚載道,哀鴻遍野。赤地千里,不毛之地成了雷州半島的代名詞,成為封建王朝流放謫臣貶官的異域。
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雷州大旱,赤地千里,是歲斗米二錢五分,民多茹樹皮延活。飢死者萬
興建現場興建現場
計”;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大旱,禾稼無收,災民流離失所,餓死者無數”;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大旱,八成農田龜裂,作物焦枯,民不聊生,百姓入山尋野菜充飢”……這些旱情真實記載的悲劇,千百年來在雷州半島層出不窮。乾旱給湛江人民造成歷史性的災難,一代又一代為水發愁,祖先們做夢也喊著水,連姑娘選婆家也要看看水缸里有沒有水。“有女不嫁下田仔,年年苦旱產量低,日夜車水 不能睡,雙腳踩腫眼熬紅。”這是廉江下田仔村過去流傳的一首民謠,象這樣的村子,雷州半島比比皆是。在舊社會,為了爭水,甚至大動干戈,村斗族斗,死人流血,世代結仇,時有發生。雷州市特侶塘的塘上塘下村,因水的糾紛,從宋朝建村到建國前,800多年械鬥不絕,結下深仇大恨,互不通婚,生死不相往來。據統計僅民國的30多年裡,因水械鬥死亡61人,特侶塘民眾稱為“血淚塘”。水是農業的命脈,也是人生存的要素,無奈的人們只好寄託神靈保佑。建廟祭神、拜天求雨,跪破了雙膝,老天始終毫不憐憫,苦旱的煎熬,旱災的威脅,象影不離身伴隨著雷州人一代又一代。
一唱雄雞天下白。解放後當家作主的雷州半島人民,不斷向旱魔作戰,打井挖渠,蓄塘引水,但只是權宜之計,直至1958年大型雷州青年運河的興建,才實現人民夢寐以求的願望。

向旱魔宣戰 創造人間奇蹟

解放後,湛江人民早就渴望通過興修水利,改變乾旱面貌。原湛江地委會集湛江人民的願望,一直在醞

興建現場興建現場
釀建設大水庫蓄水,開鑿運河貫通半島南北,從根本上治理雷州半島的旱患。原計畫在第三個五個計畫期間,即1967年前實施。在大躍進形勢推動下,提前於1958年5月15日果斷作出《關於興建雷州青年運河的決定》。工程兩大部分,擬計畫建設蓄水量10.3億立方米的鶴地水庫,開鑿174公里的青年運河。攔截九洲江築壩建水庫在廉江市河唇鎮鶴地村,故叫鶴地水庫;運河工程艱巨,重任交由青年一代擔負完成,而命名為青年運河。
興建青年運河,無疑是一樁擎天的驚世之舉,擺在每個地委領導面前如牛負重,責任重大。當時困難很多,一著不慎,功德無量的事就會變成千古罪人。時任運河總指揮的地委第一書記孟憲德回首建設運河的日子,至今仍難於忘懷。他從1958年二、三月籌備出台興建運河決定,到1960年5月14日主要運河乾渠基本完工,親自啟閘放水,二年多里沒有安穩的睡過一覺,但他堅信有共產黨領導,有人民民眾支持,人間奇蹟一定能夠創造出來。
雷州青年運河工程經廣東省委批准,由孟憲德等15位同志組成湛江專區雷州青年運河建設委員會。專區和受益縣、市成立雷州青年運河工程指揮部,由縣、市第一書記任總指揮,一專職副書記、水電局長、共青團書記任副指揮直接抓。1958年6月10日廉江河唇舉行運河上游工程動工典禮,吹響建設雷州青年運河進
興建現場興建現場
軍號角。各地民工紛紛進入工地,經5萬軍民十四個月奮戰,封江築壩37座,成功截攔九洲江,建成鶴地水庫。水庫建成後,民工揮戈轉戰開挖運河,高潮期達30萬人。1959年12月31日總乾渠基本完成,1960年3月運河第一次放水春耕,1960年5月14日總乾渠建成通水。清澈的甘泉流進千年沉睡的雷州大地,雷州人民理直氣壯向狂虐的旱魔說不。
舉世聞名的總長173公里的蘇伊士運河數十萬人花了整整10年時間,總長81公里的巴拿馬運河花了近40年,而湛江人民僅用三年時間,靠人力和土辦法,建成了中國十大水庫之一鶴地水庫和規模巨大的運河主幹渠,稱之人間奇蹟當之無愧。這是英雄的湛江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結晶,是共產黨領導下自力更生創造的人間奇蹟。

移山填海 眾志成城

湛江地委作出興建運河決定喜訊傳開,雷州大地一片歡騰。人們奔走相告,為世代美好的願望就要在共

興建現場興建現場
產黨的領導下實現而歡欣鼓舞,迅速掀起支援運河建設高潮。各地紛紛表示,要人出人,要糧出糧,要錢出錢。廉江河堤鄉開展“一竹一木”支援運河建設,幾天時間捐集到竹木1.8萬條;營仔包墩社張炳南等5戶農民,無償獻出家中養的5頭大肥豬,同社的5名婦女將祖傳的50兩銀器獻給運河作資金;開工不到一個月,廉江縣就獻糧18.6萬斤……工地指揮堆滿了各地送來支援的物資和糧食,僅耕牛7120頭,木材6500立方米,茅草1800噸。父子上陣,夫婦同往,老幼齊爭上工地。廣大農民,特別青年一代,爭著到工地貢獻力量,不少人推遲了婚期,趕著當先頭部隊出發。橫山大嶺社本規定餵奶的婦女不用上工地,他們卻斬釘截鐵要求到第一線,村中的老太婆受感動,主動到工地辦託兒所帶小孩。73歲的徐益老人,通過比手腕力,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競爭到建運河的名額,後來還被聘為青年突擊隊隊長。14歲小女孩吳雲英,個子小不夠條件,硬跟著大人到工地。沒鋪蓋,拆下房子的門板當床板;家窮沒有糧,就向村人借10斤米作自籌糧。她與爭上工地的同齡小孩組成紅孩子班,貢獻不亞於大人,被評為運河的特等功臣。
興建現場興建現場
建運河的30萬民工,由縣委第一書記帶隊,自帶糧食、自帶工具、自帶鋪蓋、自籌資金,浩浩蕩蕩在150華里的運河規劃線上,搭棚紮寨擺開戰場,要高山低頭,要河水讓路。“日食工地,夜住山崗,風吹只當搖羽扇,雨淋免了洗衣裝,荒野當床草當席,拿天當蚊帳”。廣大工民不論嚴冬烈夏、雷電交加、狂風暴雨,夜以繼日忘我奮戰。年輕姑娘何珍,在攻克45.1高地中,大腿被炸飛的石頭割去一塊肉,她悄悄解下頭布包紮,繼續點炮,直到鮮血滲出褲面民工發覺了才被架走。一次水壩出險情,她發現壩底有窟窿,憑著熟習的水性,奮不顧身,背起近百斤重的石塊潛到水底堵洞,保證了堤壩安全。象何珍這樣的典型,工地屢見不鮮。人人比干勁、比風格、比思想、比貢獻,你追我趕,工效進度不斷創新。工地前後湧現130多個先進集體和26119名模範人物,而他們的獎品只是一支自來水筆、一本筆記部和一件文化衫。
30萬人的轟轟烈烈運河巨大建設工程,不可能沒有人員工傷死亡現象,過去由於各種原因披露甚少。這
鄧小平視察鶴地水庫鄧小平視察鶴地水庫
些為運河獻出寶貴生命的人,未能分享到運河帶來的喜悅和實惠,已長眠在雷州大地。平坦20歲女青年黎冠英,工傷不下大線,導致破傷風死亡;河堤19歲女突擊隊員譚增芳,帶病堅持奮戰,勞累吐血在工地,搶救無效離開人世;橫山25歲小伙子何佚救落水民工壯烈犧牲;洋青19歲女共青團員梁梅劈嶺放泥埋在土中……1958年7月至12月,不完全統計,半年裡先後有17人為運河獻出寶貴的生命,平均年齡還不到25歲。他們是雷州青年運河的英雄,湛江人民驕傲的兒女,他們的英名,歷史永遠不會忘記。
湛江人民憑著堅定的信念,頑強的意志,花了1.28億個工作日,建成了聞名遐邇的鶴地水庫和青年運河。用雙手完成的土方就有6583.4萬立方米,石方70.4立方米,這些土石鋪一條1米寬10公分高的路,可繞地球16.6圈。此外,還在運河畔,建起渡槽14座,水電站18座,鐵路公路橋45座,大小建築2300多宗,其中東海大渡槽,長1206米,80個槽墩,高近30米,規模雄偉,工程巨大。湛江人民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英雄氣概,千秋彪炳,亘古永傳。
鄧小平視察青年運河鄧小平視察青年運河
水庫移民高奏共產主義精神凱歌的同時,各行各業也為支援運河建設,譜寫共產主義大協作篇章。駐湛部隊出動一萬多指戰員,由軍長陳明仁上將、政委王振乾少將率領,來到運河最困難最艱險的地方,當中有紅軍長征時威懾敵膽的大渡河連,有抗日戰爭時名揚中外的狼牙山連。子弟兵爭著為運河多獻一鏟土,為人民多流一滴汗,屢建奇功。時下,湛江地區管轄的高州、化州、電白、陽江、陽春、茂名、雷南等縣市非受益區的農民,派出最優秀的代表組成強有力的遠征隊,奔赴工地。地直機關抽出1500名幹部,與民工同食同住同勞動。鐵道部門為工地鋪設運輸專用鐵軌;交通部門免費派來汽車運送材料;農墾部門調來大批推土機、輾壓機參加施工;省衛生廳和廣州七間衛生學校,組成700人的醫療隊伍,在工地跟班服務;華南歌舞團、廣東省粵劇團、廣西雜技團和各地文藝團體,輪番到工地慰問演出,給參戰工程的建設者送來精神糧食……運河工地到處閃耀著共產主義大協作精神的光芒。
運河大規模建設進入中後期,遇上我國三年經濟困難,物資奇缺,人們的生活極度艱難,很多大的工程項目都下馬或停建。湛江人民迎著困難,堅持描繪運河宏偉壯麗的藍圖。工地有時物資跟不上,民工就吃鹽送飯,咬著牙根渡難關。運河建設者們豪邁提出:國家有困難,不向國家伸手添麻煩,讓資金到更需要的地方。中央原計畫投資1.5億元,湛江人民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土法上馬,只需國家補助4000多萬元就建成全部工程。湛江人民高尚的共產主義風格,給運河添寫了光彩感人的一頁。

中央情系運河千秋業

湛江人民自力更生,與自然搏鬥,改寫雷州半島乾旱歷史的壯舉,中央十分關注,運河建設期間和建成

鄧小平題詞鄧小平題詞
後,得到眾多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和支持。1958年周恩來總理接見出席全國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的雷州青年運河代表,並簽署頒發國務院獎狀。1960年2月2日和2月10日,鄧小平、周恩來分別親臨湛江視察。他們恐怕國事繁忙,臨時變動,失去觀看湛江人民創造人間奇蹟的機會,專機飛到湛江上空,便指示低空盤鏇,透過弦窗,鳥瞰鶴地水庫和運河工程。對湛江人民取得水利建設的輝煌成就無限欣慰,高度讚揚湛江人民了不起,是當代愚公。鄧小平還欣然揮毫,為我國水利事業寫下唯一的題詞:“雷州青年運河”。周恩來、鄧小平對青年運河的肯定和支持,給湛江人民極大鼓舞和力量,工地的廣大幹部和民眾,加倍努力建設運河,偉人離開後的第三個月,5月14日雷州青年運河正式開通放水。
中央領導朱德、董必武、葉劍英、陳毅、王震、郭沫若、賀龍、陶鑄等先後都到過運河工地視察指導。朱德80高齡,柱著手杖,登上30米高的東海大渡槽,了解運河建設情況。董必武、郭沫若熱情洋溢為運河工程賦詩,為湛江人民的革命幹勁謳歌,留下寶貴的墨跡。陳毅還親自在水庫邊種下兩棵南洋杉,被民眾譽為“元帥杉”,成了水庫區旅遊勝景。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陶鑄,對湛江人民的宏圖大業更是嘔心瀝血、關懷備註。早在策劃籌建階段,就堅定表態全力支持,並親自審查每一個細節,對出現的困難給予幫助和解決。他牽頭,順利協調解決了廣西近萬移民的搬遷問題;他指示省衛生部門抽調醫務人員支援湛江,解決工地衛生醫療工作的不足。據不完全統計,鶴地水庫從建設到文革前的6年中,中央部級以上的領導有39人到過青年運河視察,對湛江水利建設和各行各業的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
為推動和促進湛江和全國水利建設蓬勃發展,1958年12月,中央批准全國南方14省水利施工現場會議在湛江召開,與會代表450多人參觀了青年運河建設工程。會議對湛江地區依靠和發動民眾大辦水利的經驗予以肯定,對湛江人民戰天鬥地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和堅韌不拔的革命毅力給予高度評價。青年運河成了湛江一張金名片,名聲大噪,享譽神州。先後有169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賓友人及港奧同胞慕名而來觀摩,全國各省市參觀學習的代表更是多不勝數,甚至原國民黨政府代總統李宗仁歸國後,也指定青年運河作為參觀遊覽項目。中央領導情系運河千秋業,給湛江的社會主義事業帶來無限生機,也給湛江人民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鶴地水為庫,雷州旱不憂……河山已易色,躍進勢仍遒。”1964年國家副主席董必武視察青年運河,熱情賦詩讚頌運河豐功偉績不可磨滅。近半年世紀以來,鶴地水庫和青年運河,福水澤湛江,改變了雷州半島的乾旱狀況,促進湛江工農業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運河灌區從九洲江以南到南渡河以北,158萬畝農田實現自流灌溉,沿河城鄉一年四季源源不斷得到供水。昔日赤地千里不毛之地,換上青山綠水新裝,變成富饒美麗的魚、糧、蔗、果、菜之鄉。放眼雷州大地,渠道縱橫、稻海流金、林木泛綠、蔗園迭翠、果菜飄香。“水流千轉織錦繡,雷州無處不是春。”中國第一甜縣遂溪;中國紅橙之鄉廉江;全國商品糧基地雷州,國家漁業生產基地鶴地水庫……運河沿線,因地制宜,建起各具特色的生產基地,有的成了湛江的產業支柱,有的成了湛江的名牌品牌,青年運河發揮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日益凸顯。運河還為湛江增添了著名的旅遊景點,鶴地水庫,碧波萬頃,浩似煙海,讓人流連忘返;東海大渡槽,凌空飛架,宏偉壯觀,令人嘆為觀止。田漢、巴金、冰心、賀敬之等著名作家、詩人、音樂家曾為這些景觀留下佳作。名人為勝景錦上添花,格外引人入勝。遊人如雲,絡釋不絕,運河每年接待遊客達30餘萬人次。
“青年運河水悠悠,流去苦旱千年愁。”湛江人民用心中的歌送走苦難的歲月,記下運河的豐碑:
1963年,廉江半年沒下透雨,旱情遍及19個鎮6000多條村莊,運河水成了及時雨,天旱地不旱,旱年大豐收,糧食增產29.2%,大旱之年還向國家調糧和提供商品糧4186萬斤。
遂溪城月石頭塘村,過去苦旱人窮,青年光棍無法成家。村通運河後,姑娘隨水來,1960年至1963年,三年娶媳婦的總數相當於解放前20年的總和。
雷州附城下河、雨田村,昔日十種九不收,遇上災害,四處逃荒、家破人亡。郭榮習一家12人,餓死11人,慘不忍睹。有了運河水,連年豐收,吃救濟糧的貧困村變成餘糧村。運河通水的當年,下河村就賣餘糧7.5萬公斤。
世代因水而結仇的特侶塘上、下村,運河水流進村中,也流進人們的心田,冤仇冰消瓦解,相互友好如初……
運河有訴說不盡的功勞,人們內心的激情更是懷念“建庫開河”的光輝歷史,不忘興建運河的開拓精神,是運河建設者的血汗、智慧和奉獻,才有運河帶來永遠的春天
走過50個春秋的青年運河,經不斷改造,日臻完善,青春煥發。與時俱進,落實科學發展觀,運河的資源得到全面的開發和利用,成為灌溉、防洪、航運、發電、供水、養殖、旅遊綜合服務工程,在民國經濟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