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家磧鄉

雷家磧鄉

雷家磧鄉位於臨縣縣西北部,北依臨縣著名佛教勝地大度山與興縣蔡家會相連、東靠青涼寺鄉、南通石白頭鄉和曲峪鎮、西與兔坂鎮接壤。轄16個行政村、總人口1.58萬人,國土總面積2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9萬畝)。

基本信息

雷家磧鄉位於臨縣縣西北部,北依臨縣著名佛教勝地大度山興縣蔡家會相連、東靠青涼寺鄉、南通石白頭鄉曲峪鎮、西與兔坂鎮接壤。全鄉16個行政村、總人口1.58萬人,國土總面積28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9萬畝),屬典型的純農業鄉鎮之一。省級公路太原至佳縣公路橫穿東西,鄉村公路交通十分便利,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300元。近年來,鄉黨委、政府根據全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以人為本,以創建成和諧農村為目標,全力實施“和諧立鄉、紅棗興鄉、牛羊活鄉、興學育鄉、壩路通鄉、勞務富鄉、移民安鄉、發展壯鄉”的“八鄉”戰略,特別是科學設計合理定位的雷家磧移民新村並農貿大市場和開化移民新村並農貿大市場新建落成,使全鄉的基礎設施明顯改善,農村經濟持續增長,農民生活得到提高,為構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邁出堅實的步伐。

基層組織建設

兩年來,鄉黨委充分發揮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明確黨委、政府、人大及其成員的權責,各司其職,各享其權,各盡其責,對所有工作任務,對每一名領導和幹部,責權利一竿子插到底,充分實行集體領導下的個人分工負責制,誰分管什麼,誰就對上對下對里對外全權管到底。鄉黨委在選人用人上引入競爭機制,公開竟聘,最佳化組合,隨時優勝,從而強化每一名幹部的責人感和危機感,大大激發了班子內部活力。農村基層班子建設方面,鄉黨委嚴格按照領導班子好、黨員幹部隊伍好、工作機制好、扶貧開發業績好、農民民眾反映好的農村基層組織“五個好”標準,軟指標硬化,硬指標量化,嚴考核,硬兌現。將16個行政村支部書記納入鄉幹部管理編制,實行鄉幹部式管理,有效調動了村幹部的積極性,強化了村幹部的工作責任心,2006年全鄉湧現出出市“五星級”支部2個,出縣“四星級”支部2個,出鄉“三星級”支部3個,先進農村支部達到50%。

農民增收工程

1、移民搬遷增收工程。一是繼續完善雷家磧移民小城鎮建設工程。2004年以來,累計鋪開11村350戶1544人扶貧移民搬遷工程,將地處偏僻、交通不變、信息閉塞、人口在200人以下的自然村,整體移民至鄉政府所在地雷家磧村,截至年底,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泥水裝修工程完成75%,自來水、下水涵洞、電力通信、有線電視、公廁等設施全部就緒,2006年完成了路燈安裝亮化,所有街道與集貿廣場硬化,移民新村彩門美化等工程,有181戶700餘人喜遷新居,告別了行路難、吃水難、通電難、看病難、就業難的歷史。二是開化移民工程穩步推進。占地約70畝,可安排400餘戶2000餘人的開化移民,地基基礎工程已經開工,可望於2007年4月完工,已安排落實2007年度移民9村216戶995人的指標任務,力爭2007年主體完工達95%,入住達25%。
2、紅棗林覆蓋增收工程。新擴展紅棗林08萬畝40萬株。大打了一場紅棗林覆蓋規模戰,成為全鄉民眾增加收入的潛力項目。
3、舍飼圈養羊增收工程。充分發揮民眾養羊的傳統技術優勢和連線5省市的羊市場優勢,藉助退耕還林政策,多種飼草,大力發展養羊業,逐步實現了民眾從分散放牧到舍飼圈養,2006年新增養羊戶120戶4586隻,全鄉羊存欄15270隻,戶均達到4隻。
4、勞務輸出增收工程。兩年培訓勞務人員4300人,向上海、太原等地輸出人員1000人,全鄉外出務工人員達到3000人,年勞務總收入500萬元。
5、農副產品流通增收工程。圍繞建筑西部中心鄉鎮目標,堅持移民搬遷和小城鎮建設相結合思路,依託當地土產特色小雜糧、紅棗、核桃等農副產品的優勢,做大做強開化、雷家磧兩個集貿市場,大力培育農民經紀人隊伍,紅棗深加工企業,一批農副產品販運戶、紅棗購銷戶逐步發展起來,50餘戶已成為內連基地、外接市場的行銷大戶。

基礎設施建設

1、“戶戶通”公路建設工程。2005年累計投資250萬多元,完成了12個村的“村村通”工程6.8公里,24個村的“戶戶通”工程391公里。2006年完成了雷家磧、開化兩個村“戶戶通”工程10.6公里,維護鄉村道路79公里,新修了白家莊橋,對雷開公路全線整路基、挖邊溝、砂礫硬化,民眾投工投勞3200多個,動用推土機3台,鏟車1台,壓道機1台,全鄉幹部民眾大幹苦幹20多天,使全鄉交通狀況有了明顯改觀。
2、人畜飲水工程。完成了移民新村300戶自來水安裝進戶工程,開化、喬家坪260餘戶進戶安裝工程,新鋪開薛家塔村人畜飲水工程,解決了713戶3010人飲水難的問題。
3、農網改造工程。完成了26個自然村的農網改造掃尾工程,全鄉電網結構得到改善,民眾用電價格普遍降低了50——60%。
4、“村村通”電話工程。完成了29個自然村的“村村通”行動電話工程,全鄉新增電話580門,累計有16個行政村45個自然村通了電話。新建窯焉移動基站一處,解決了8個自然村無移動信號問題,民眾通訊狀況明顯好轉。

社會各項事業發展

1、教育工作。認真落實“兩免一補”政策和保學控輟工作,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兩所國中升學率創歷史最高記錄,特別是開化國中全縣名列前茅。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可容納800餘人就讀的雷家磧寄宿制國小地基基礎工程已經完工,教學樓、宿舍樓、辦公樓2007年修建,可望於2007年後半年入學新校,遠程教育基站完成30個,全鄉教學環境和條件明顯改善,教學質量逐年提高。
2、科技工作。結合農民素質培訓工作,重點抓了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冬季開展的農民素質百日大培訓中,結合全鄉產業結構和產業開發方向,就種植業標準化生產技術、紅棗栽培、管理和改良技術、養殖業的改良、防疫和規模發展技術以及勞動力轉移的務工信息等內容進行了滾動培訓,培訓農民3000人,培訓面以村達到總人口的50%以上,青壯年的70%,高國中文化以上人員的100%,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情空前高漲,素質得到明顯提高。
3、衛生工作。組織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啟動工作,由於宣傳工作到位,2006年12月份僅用10天時間,全鄉16個行政村、3659戶15523人全部參合,收繳參合費15.5萬元。年內對原衛生院進行了改造、配備了手術器械,民眾住院看病條件明顯改觀。
4、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認真落實農村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加強育齡婦女環情孕情普查,有效遏制了人口過快增長勢頭,穩定了人口低生育水平,計生工作名列前茅。

創建和諧社會

1、消除安全隱患工作。結合“百日矛盾糾紛大排查”活動,對全鄉範圍的道路安全隱患進行了一次全面排查,排查出道路暗坑7處,已全部處理,危橋隱患2處,雷家磧橋邊坡護岸水毀路面已修復,白家莊橋重新修建,確保全鄉人民民眾出行安全有保障。
2、加強信訪工作。認真貫徹《信訪條例》,鄉村兩級分別設立了信訪接待專門辦公室,各片實行了信訪工作片長負責制,各村實行信訪工作村委主任負責制,實行超前防範、靠前指揮,早排查、早介入,確保將矛盾和糾紛解決在基層,處理在萌芽狀態,實現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
3、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村充實了“十戶聯防”小組,專門負責治安巡查,發現情況,及時向鄉派出所報告,並配合予以處置。
4、推行村事申報制度和村帳鄉管制度。村組擬辦實事都得向鄉里申報,必須嚴格執行“一事一議”制度後方可實施。村級帳務一律收歸鄉農經站統一管理,嚴格執行“民評、會審、聯簽”和新“三項制度”,並經村務公開監督小組審查後予以公布,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民主理財,約束了村幹部行為,改善了幹群關係。全鄉民心順、人心齊,穩定工作呈現出良好局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