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雲龍橋
![雲龍橋](/img/4/d5c/nBnauM3X1MDN5EzM1gzN5ATMwITM2kDMzYDMwADMwAzMxAzL4czL4I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此橋確切的建築年代已無從考證,但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到大理旅遊時(明崇禎十二年三月),曾經記錄此橋:“依東山西麓北行三里許,抵漾濞街,居廬夾街臨水甚盛,有鐵索橋北上流一里”。以此推斷,此橋應當建於明崇禎前,已有約500來年歷史,實屬大理境內不可多得的古橋名勝。1988年,此橋被大理州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又被雲南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圖為至今雲龍橋上仍人馬不斷,是通往山區重要通道。
瑞金雲龍橋
![雲龍橋](/img/a/62c/nBnauM3XwAzM3MzNzgzM3IzM5ETMwEDO1IDMwADMwAzMxAzL4M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原國家副主席王震也欣然為大橋題詞——“瑞金雲龍橋”。漫步在寬闊的大橋上最顯眼的就是橋對面解放後新修的大橋,它現在成了連線河背人民和市中心的重要交通紐帶。瞧,這是不是也有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意境的呢?在橋下,一群群家庭主婦用心而有熟練的洗著衣服,這種畫面在我的記憶中消失了很久,站在橋墩上的可愛的小孩仿佛讓我看到了童年的我,是不是也讓他鄉的你想起了自己那難忘的的童年呢?看到這,你是否也和我一樣在搜尋在自己記憶里的童年呢?
![雲龍橋](/img/2/8d2/nBnauM3X2czMwYzN2gzN5ATMwITM2kDMzYDMwADMwAzMxAzL4c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興隆山雲龍橋
俗稱臥橋,最初建於乾隆二十八年,即公元1763年,多次毀壞又重修。光緒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900年,甘肅布政使岑春煊撥銀重建,知縣陳昌把它改名為“雲龍橋”。雲龍橋是興隆山古建築之一,也是興隆山的標誌之一,列入省級文物保護。1981年,政府撥款進行改建,因為當時橋身已經傾斜。1985年,蘭州市園林局重新彩繪此橋,將陳昌所題的對聯刪字後,由甘肅書法協會副會長趙正書寫,懸在亭前。
雲龍橋的傳說
一座畫廊式木拱橋,橋身為木體弓形,精巧玲瓏,似彩虹跨越山澗。橋身長155米,寬3米,橋上設廊7間,橋的兩頭各有一閣,是歇山頂四角飛檐的建築。廊內雕樑畫棟,廊頂覆蓋琉璃瓦。按道家的義理,“龍騰雲,雲從龍”,這座橋使棲雲、興龍兩峰貫通一氣,所以叫做“雲龍橋”。橋頭篆刻著一副醒目的對聯:“雲比泰山多,霖雨蒼生仙人悅;龍入滄海外,撲巒翠靄靈氣來。”
關於這座橋,還有一段傳說:清乾隆年間,道士劉一明雲遊到此,被山中的美景吸引住了。同時他又看到,經明末戰亂之後,山裡的香客已經絕跡,只留下寂靜的空山。谷內原有一座臥橋,當時已被洪水沖毀,只剩下兩個橋墩。劉一明觸景生情,無限感傷,立志要把此山修整一番,恢復“興隆”勝跡。於是他行醫治病,為興隆山募集資金。經過多年的努力,在山上修建了百十座殿閣亭樓,還架起了一座宏偉的木拱橋,當時取名“迎善橋”,意思是迎接八方的善士。從此,興隆山的香火四季不衰。後來山洪暴發,橋又被沖跨,劉一明非常惋惜,束手無策。他有一個徒弟叫唐童,一天在河邊採藥,見有人落水,便不顧一切地下水搭救,救上岸一看,是個又瞎又聾的老婆婆。唐童沒有嫌棄老人,而是替她換好衣裳,找來許多食物給她吃。老婆婆覺得唐童善良,就送給他一根三寸長的麥秸,說遇到河流擋路,它可以當橋。唐童接過麥秸,正要道謝,老婆婆忽然不見了。唐童想驗證老婆婆的話,來到河邊,把麥秸放在河上,轉眼間就成了一座精美的橋。從此,這座橋再也沒有被洪水沖跨過。
![雲龍橋](/img/1/1af/nBnauM3XwMjM4IzM5czM3IzM5ETMwEDO1IDMwADMwAzMxAzL3MzLy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有關名作欣賞
明·張濂
動天屆遠見文明; 可是遐方樂太平?
萬樹協韶雲表卷, 四山釀水地中行。
蛟龍待雨飛騰漸, 鳥鵲憐星駕落成。
誰是殷勤題柱筆? 不妨駟馬使人驚!
清·王必昌
長虹橫亘各西東, 矩泄規連絕岸通。
心力不辭三載瘁, 神工直與萬安同③。
波回丁水遲明月, 雨霽雲山落彩虹。
從此祥符鰲背讖, 鳳池染翰頌侯公。
![雲龍橋](/img/d/a26/nBnauM3XwQjNyIjN5gzN5ATMwITM2kDMzYDMwADMwAzMxAzL4czL0c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清·塗廷觀
蒼龍蜿蜒臥城東, 萬里雲程一旦通。
駕岸鰲金沖背出, 憑空牛鐵鑄形同。
半規磴繞分新月, 萬頃波洄吸彩虹。
珥筆應教題柱客, 相將敲韻譜新功。
清·謝祈出
龍光靄靄現潯東, 剛喜登雲有路通。
萬栽乾坤樞軸壯, 一方帶礪鐍扃同。
勢吞長澗疑初月, 影入晴川訝曉虹。
從此往來賡利濟, 何人不頌使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