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寺西六七里聞符公蘭若最幽與薛八同往

《雲門寺西六七里聞符公蘭若最幽與薛八同往》是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詩。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仕途失意之時,寄情於佛理之中的平靜喜愉之情。

作品原文

雲門寺西六七里聞符公蘭若最幽與薛八同往
謂余獨迷方②,逢子亦在野③。
結交指松柏,問法尋蘭若④。
小溪劣容舟⑤,怪石屢驚馬。
所居最幽絕,所住皆靜者。
密筿夾路傍⑥,清泉流舍下。
上人亦何聞⑦,塵念俱已舍⑧。
四禪合真如⑨,一切是虛假。
願承甘露潤,喜得惠風灑⑩。
依止此山門⑪,誰能效丘也⑫。

注釋譯文

①雲門寺:在今浙江紹興市。蘭若:梵文英譯阿蘭若或阿練若的略稱,意為寺廟。
②迷方:迷失方向,隱喻詩人仕途不達。
③在野:不居官,與“在朝”相對應。
④問法:探究佛法。
⑤劣:僅。
⑥筿:同“小”、“筱”,小竹子。
⑦上人:對僧人的尊稱。
⑧塵念:塵世俗念。
四禪:指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為佛家語。真如:佛法謂天地宇宙的真實本性,以別於常人眼中所見虛假不實的幻想。
⑩甘露:甘美雨露。惠風:和風。甘露惠風喻佛法滋潤廣被。
⑪山門:寺廟大門泛稱。
⑫丘:即孔丘,孔子,儒家創始人。

創作背景

無內容

作品鑑賞

永遠存在,不生差異,透過虛假,歸於寂滅,這四禪的真如境界,讓人迷途知返,塵念頓消。仕途失意的孟浩然和松柏之交的友人薛八,前往雲門寺附近的符公上人處尋究佛法,沿途泉竹優美,景色幽絕,真使人體味到禪寂真趣,讓詩人沉醉,不在想去效孔丘了。
佛家有三個禪的境界:四禪定、四念處和五神通,達到這三個境界後,人就可以得到徹底的適意和解脫。在物慾橫流的社會,煩惱許多,人在失意的情緒中,用四禪定來調整心態,達到安寧舒適,平靜喜愉,也是一種大的智慧。

作者簡介

孟浩然像
孟浩然(689~740), 唐代詩人,漢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孟浩然生活於盛唐時期,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頓失意,以隱士終身。他是個潔身自好的人,不樂於趨承逢迎。他耿介不隨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同時和後世所傾慕。李白稱讚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孟浩然的一生經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作的題材也很狹隘。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他和王維並稱,雖遠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