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門宗

雲門宗

【雲門宗的源流】雲門宗是禪宗五家七宗之一,以開山祖師雲門文偃禪師(864—949)而得名。略稱雲宗。屬南宗青原法系。文偃住韶州(廣東)雲門山光泰禪院,後唐長興元年(930)以後,大振禪風,因取其山名宗。文偃初參睦州道明,後謁雪峰義存得宗印。道明之宗風峭峻,不容擬議;雪峰之宗風溫密,可探玄奧;文偃得此二風,更自發揮獨妙之宗致,故機辨險絕,語句簡要,如電光石火,而每有千鈞之重。彼時,同為雪峰門下另有玄沙師備,師備傳桂琛,桂琛傳法眼文益,文益創法眼宗,而與本宗對峙。 文偃門下頗盛,法席常逾千人,嗣法弟子有二十五人,以白雲子祥、雙泉師寬、德山緣密、雙泉仁郁、守初宗慧、香林澄遠等為著。本宗勃興於五代,宋代時鼎盛,入南宋而宗風日衰,法脈至不可考,其間計傳二百餘年。 本宗宗風即所謂‘函蓋截流’,取截斷眾流,師徒函蓋相合之意。故云門宗風有奔流突止之概。本宗接化學人有其特異之處,即所謂雲門八要:(一)玄,接化玄妙。(二)從,從學人之根機以接化之。(三)真要,拈出佛道宗旨。(四)奪,不容學人擬議,截斷其煩惱性。(五)或,不拘言詞,接化自在。(六)過,宗風嚴峻,不許轉身迴避。(七)喪,不執己見。(八)出,接化自由,予學人出身之路。[景德傳燈錄卷十九、卷二十二、卷二十三、續傳燈錄卷二、卷六、卷八、卷十二、五燈會元卷十五、卷十六、五家宗旨纂要卷下]

簡介

雲門宗以雲門文偃864~949為宗祖,屬青原法系。文偃住韶州雲門山光泰禪院,後唐長興元年930以後,大振禪風,因取其山名宗。雲門文偃的得法弟子中,法系較為興盛的是德山緣密、雙泉師寬、香林澄遠、洞山守初等。雲門弟子中最上首者為香林澄遠,接引學人完全繼承了雲門風格。香林澄遠下有智門光祚,光祚門下得法者甚眾,有雪竇重顯等。雪竇重顯大振宗風,中興雲門,使雲門宗在北宋盛極一時,同時也開始與其他宗派相融合。雲門宗通過香林一系而延續到了南宋。到了元初,其法脈遂湮沒無聞。一宗法脈僅延續了二百年,這主要是由於其機鋒險絕,不容擬議,無路可通,非上等根機者難以悟入的緣故。

德政禪師住持的少林禪院文偃禪師畫像德政禪師住持的少林禪院文偃禪師畫像

雲門宗宗風陡峻,以簡潔明快、不可擬議的手法破除參禪者的執著,返觀自心。雲門宗既不像臨濟那樣棒喝峻烈,也不像曹洞宗那樣丁寧綿密,而是以激烈言辭,指人迷津,剿絕情識妄想。《人天眼目》卷2云:“雲門宗旨,絕斷眾流,不容擬議,凡聖無路,情解不通……孤危聳峻。”雲門曾作頌示學人:“雲門聳峻白雲低,水急游魚不敢棲。入戶已知來見解,何勞再舉轢中泥。”充分表露了雲門聳峻、 機用迅疾、不容擬議的特性。禪林中往往以“雲門天子”、“雲門一曲”表示雲門宗風。雲門曲原為華夏古曲,曲調艱深,歌者難詠唱,聞者難領受,禪林遂用來轉指難於理解的雲門宗風。雲門宗接化學人,猶如天子的詔敕,一次即決定萬機,不得再問,令人毫無猶豫之餘地,因而又有“雲門天子”之稱。

雲門宗的要義與菁華集中體現於“雲門三句”。文偃曾示眾:“函蓋乾坤,目機銖兩,不涉世緣,作么生承當?”眾人無對,遂自答:“一鏃破三關。”“函蓋乾坤”指絕對真理遍布天地之間,函蓋整個宇宙;“目機銖兩”指師家為斷除學人煩惱妄想,超越語言文字,促使學人內心頓悟;“不涉萬緣”,指師家應機說法,施行活潑無礙的化導。後來雲門法嗣德山緣密汲取雲門三句精髓,改其語為“函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浪”,禪林或稱為德山三句。

由於它廣為雲門宗禪人所用,因此習慣上仍稱為雲門三句,並被譽為雲門劍、吹毛劍。對“雲門三句”的內涵,呂澄先生以法眼文益的《宗門十規論》“韶陽則函蓋截流”為出發點,從理事關係上來加以說明,認為雲門三句中,重要的是前兩句,即函蓋乾坤、截斷眾流,指出韶陽將函蓋喻為理,將截流喻為事,“作為理是普遍的,合天蓋地;從每一事上看,即如截流只是一個斷面,因此,理就是整個,事就是斷面。”

實際上,雲門三句是一個內在聯繫的有機整體,並無主次之分。對於理解雲門宗禪學思想與禪詩美感特性,雲門三句的每一句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

歷史

雲門宗在北宋時相當活躍,與臨濟宗並駕齊驅。

文偃弟子有香林澄遠、德山緣密等,而以澄遠為上首。澄遠傳智門光祚。光祚門風險峻,弟子眾多,著名的有雪竇重顯、延慶子榮、南華寶緣等,進入雲門“中興”時期。

自東漢起,印度、中亞以及西域一帶來我國譯經傳教的僧侶日漸增多,他們曾帶來有關佛教傳法世系的傳說,這些在我國佛教史籍中不乏載錄。其中與禪宗有直接關係的是所謂《付法藏傳》,又名《付法藏因緣傳》。它的作者說法不一,據宗密說,當為“西域賢聖所集”。它前後共被譯過三次,第一次是劉宋文帝時由釋寶雲譯出,名《付法藏經》;第二次是北魏文成帝和平三年(462)由釋曇曜譯出;第三次是北魏孝文帝延興二年(472)由西域沙門吉迦夜譯出。《付法藏傳》記述了釋迦牟尼逝世後其嫡傳弟子摩訶迦葉、阿難、商那和修、優婆毱多、提多迦、彌遮迦、佛陀難提、佛陀蜜多、脅尊者、富那奢、馬嗚、比羅、龍樹、迦那提婆、羅睺羅、僧伽難提、僧伽耶舍、鳩摩羅馱、闍夜多、婆修盤陀、祖摩奴羅、鶴勒那、師子的傳法世系。

宋代天台宗僧侶子防、從義等人從本宗立場出發,曾對禪宗定祖說予以激烈反對。他們不僅認為二十八祖沒有根據,而且連帶指出禪宗所傳“拈花微笑”、“只履西歸”、“立雪斷臂”等故事也純屬虛構。天台宗重視止觀雙修,為了突出自宗的淵源流長,他們把學統上溯到印度龍樹。因此,天台宗和禪宗不僅在禪法上,而且在祖統上發生矛盾,絲毫不難理解。事實上,無論是天台宗的二十四祖說,還是禪宗的二十八祖說,都缺乏事實依據。宋人陳舜俞《明教大師行業記》指出,契嵩撰《正宗記》和《定祖圖》,乃是“慨然憫禪門之凌遲”。但是,從加強宗派地位的角度看,契嵩的定祖說,對禪宗有重要的貢獻。

雲門宗自南宋起開始衰微,至元初其法系已無從查考。

傳承

佛源禪師佛源禪師

雲門第一代雲門文偃禪師

第二世香林澄遠 禪師

第三世智門光祚 禪師

第四世雪竇重顯 禪師

第五世天衣義懷 禪師

第六世慧林宗本 禪師

第七世長蘆崇信禪師

第八世慧林懷深 禪師

第九世靈隱慧光 禪師

第十世中竺元妙 禪師

第十一世光孝己庵深淨禪師

第十二世演徹虛雲禪師

第十三世佛源妙心禪師

源流

文偃門下頗盛,法席常逾千人,嗣法弟子有二十五人,以白雲子祥、雙泉師寬、德山緣密、雙泉仁郁、守初宗慧、香林澄遠等為著。本宗勃興於五代,宋代時鼎盛,入南宋而宗風日衰,法脈至不可考,其間計傳二百餘年。

本宗宗風即所謂‘函蓋截流’,取截斷眾流,師徒函蓋相合之意。故云門宗風有奔流突止之概。本宗接化學人有其特異之處,即所謂雲門八要:(一)玄,接化玄妙。(二)從,從學人之根機以接化之。(三)真要,拈出佛道宗旨。(四)奪,不容學人擬議,截斷其煩惱性。(五)或,不拘言詞,接化自在。(六)過,宗風嚴峻,不許轉身迴避。(七)喪,不執己見。(八)出,接化自由,予學人出身之路。[景德傳燈錄卷十九、卷二十二、卷二十三、續傳燈錄卷二、卷六、卷八、卷十二、五燈會元卷十五、卷十六、五家宗旨纂要卷下]

雲門源流訣

天皇信鑒存雲門偃遠祚

重顯懷宗本 善本明昌悟

自六祖法傳青原思。思傳石頭遷。遷傳天皇悟。悟傳龍潭信。信傳德山鑒。鑒傳雪峰存。存傳雲門文偃禪師。後人遂立為雲門宗。

雲門下第八世育王曇振優鴻禪師演派計二十字

優曇從廣政了性悟真如

德智圓通品 方知紹祖燈

光孝禪師續演二十字

燈月光難比萬法總歸心

照徹三千界 八面體靈明

後未知何人又續二十字

願法慧福德清淨智慧型宏

了悟真如性 妙明達本宗

虛雲禪師在南華。因悉雲門祖庭。香燈斷續無定。大為興復。查此宗起於文偃祖師。十一傳至南宋末。溫州光孝已庵深淨禪師止。後失典籍。原派是偃祖師下八世優鴻會演二十字。後不知誰又出二十字。古派分三。今欲重繼。不知從何字起,故惟從己庵淨公與餘各摘上一字。續演五十六字。期之後賢傳燈無盡。

深演妙明耀乾坤 湛寂虛懷海印容

清淨覺圓懸智鏡 慧鑒精真道德融

慈悲喜舍昌普化 宏開拈花續傳燈

續振雲門關一旨惠澤蒼生法雨隆

八要

一玄:一玄者,凡有用處,玄妙難思,不在尋常語句內,無容測度,不可思量,故名為玄。毗盧頂上起寒濤,沒手泥人斬怒蛟,瞶耳千程聞蟻斗,失明萬里見秋毫。

如何是一玄?

雲門寺雲門寺

三山來云:燈籠騎露柱。頌曰:幾度乘風泛小舟,彩雲影里漫撐篙,舉網撒破

虛空面,又向山頭釣巨鰲。

二從:二從者,凡有指點,皆隨機拈弄,或因者見解而接引之,不另標特解,故名為從。萬頃清風雨後山,暖鶯鶯語巧喧喧,溪花野水不知數,總在春風和照間。

如何是二從?

三山來云:柳絮隨風。頌曰:桃紅李白斗芳妍,一夜東風色更鮮,猾蝶狂蜂何處去,慣尋香氣到花前。

三真要:真要者,就其本體,真實切要,而言不屬玄微奧妙,支離蔓衍,故名真要。看盡雲山雨翠深,秋霜助日夢魂清,有人問道無餘事,雲在青天水在瓶。

如何是真要?

三山來云:六月日到處熱。頌曰:腳底茫茫路轉賒,東西南北心盡天涯,風塵踏遍無閒思,竟畢回頭始是家。

四奪:四奪者,隨所拈弄教是刀槍,就機奪機不容擬疑,任彼千般知解一味搶攙,故名為奪。一陣白苹一葉風,滿池零落玉芙蓉,巨鱗吸盡滄溟水,留得珊瑚照日紅。

如何是四奪?

三山來云:不遇無情霹靂手,掃蕩煙塵淨屬誰。頌曰:拓土開疆也大難,幾回血汗染征衫,可憐三尺魚腸劍,漫假雄才手靖邊。

五或:或者,疑而未定之辭,或隱或顯,或東或西,用無一定,語絕方所,此機竅之,不容捉摸者,故句為或。把定要津路不通,路殊不復辨西東,梅花玉片開晴岸,柳絮金絲遇曉風。

如何是五或?

三山來云:我到者里卻不會。頌曰:習習香風過樹頭,去來何處覓蹤由,行人無數空惆悵,幾度尋思恨未休。

六過:過者,用到極頭,十分孤峻,無你挨拶處,無你轉身處,迴避不及,忒煞無情,故名過。古德擎叉過也難,雪籠台頂衲衣寒,是非得失俱收拾,分付諸方仔細看。

如何是六過?

三山來云:一會心悻一分慈。頌曰:狼毒心腸何太孤,提刀伏劍忍於屠,命根斷處難思算,幾個男兒是丈夫。

七喪:喪者,隨人上下,喪失天真,不見本來,痴迷狂走,又或執著己見,喪卻如此之類,皆謂之喪。刻舟求劍真雲昧,待兔守株何太迷,可嘆幾多無目漢,也隨人腳走東西。

三山來云:貪觀眼前浪,失卻手中橈。頌曰:弱喪窮兒實可哀,家珍拋卻自何來,自從別去娘生面,落落長途喚不回。

八出:出者,脫體傳身,不拘一處,不守一隅,承隨機套用,八面四方,都有出身之路,故名出。南辰北斗只西宮,火里生蓮奮目紅,野色更無山隔斷,月交直與水光通。

如何是八出?

三山來云:天上人間自在飛,頌曰:鳥道羊腸路太多,腳頭腳底任蹉跎,隨他曲折芒鞋滑,步步如龍疇奈何。

旨頌

睦州爐鞴雪峰機,打就金毛獅子兒。三句楷磨區法則,十門規度別機宜。

樹雕葉落西風急,雲淡天低晚日遲。情見到頭窺不得,離心意識始方知。

特點

指雲門宗接化學人之八項特點。又作雲門八要。即:玄、從、真要、奪、或、過、喪、出。(一)玄,謂雲門宗師家接化學人之方式,乃玄妙而非言語思量所能測知。(二)從,指從學人之根機力量以接化之。 (三)真要,謂立腳於佛道,以拈示宗旨。(四)奪,指接化之時,絲毫不容學人擬議,以截斷其煩惱性。(五)或,謂雲門宗之師家不受言語拘束,能自由自在地活用言語,以接化學人。(六)過,指接化方式嚴峻,不許學人轉身迴避。(七)喪,謂令學人脫離二種謬見:(1)不能鑒照一己清淨之本性(佛性),(2)執著己見。(八)出,謂採取自由接化之方式,給予學人闊然自在之契悟機會。

雲門三句

為雲門宗之祖雲門文偃禪師用以接化學人之三種語句,即:函蓋乾坤、目機銖兩、不涉萬緣三句。《五家宗旨纂要》卷下(卍續一一四·二七八上):“雲門示眾云:“函蓋乾坤、目機銖兩、不涉萬緣,作么生承當?”眾無語。自代云:“一鏃破三關。”後德山圓明密禪師遂離其語為三句:函蓋乾坤句、截斷眾流句、隨波逐浪句。’ ‘函蓋乾坤’,指絕對之真理充滿天地之間,且函蓋整個宇宙。‘目機銖兩’,為斷除學人之煩惱妄想,謂應超越語言文字,於內心頓悟。‘不涉萬緣’,對參學者應機說法,為活潑無礙之化導。此三句若依大乘起信論之哲理詮釋之,則第一句為‘一心門’,第二句為‘真如門’,第三句為‘生滅門’。後雲門之法嗣德山緣密取雲門三句之觀念,而改其語為函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浪,稱為德山三句,廣為雲門宗所用,稱之為雲門劍、吹毛劍。德山嘗以三句示眾,五燈會元卷十五(卍續一三八·二八一下):‘若辯得出,有參學分;若辯不出,長安路上輥輥地。’意謂掌握其含意,即可求得解脫。

若就現代哲學之思辯方式而言,雲門三句系以其內在根本之絕對為主體,表現出一套辯證歷程之三方面:(一)就普遍性言,無所不在,函蓋宇宙全體。(二)就超越性言,乃截斷眾流,超越宇宙,非吾等所能觸及、窮盡者。(三)就作用言,乃順機接引,隨波逐浪。禪學各宗所共有之特點即在於此種永無止境之精神追求。

函蓋乾坤句:本真本空,一色一味,凡有語句,無不包羅,不待躊躇,全該妙體,以事明理,體中玄也。

雲門寺

雲門寺牌坊雲門寺牌坊

雲門寺由文偃禪師創建於五代後唐。莊宗同光元年癸未(公元923年),時年60歲的文

偃經奏準南漢王同意由原駐錫地靈樹移庵,領眾開創雲門山,他“因高就遠,審地為基”,創建梵宇,經歷5年而告功竣。據云門山志記載,寺觀建成之後,“聞風向道者,雲來四表,擁錫衣止者,恆逾半千”。文偃禪師開示法語,立章傳道,並在此創立“雲門宗”。

南漢白龍三年(公元927年),南漢王敕封該寺為“光泰禪院”,後又敕改為“證真禪寺”。至南漢大寶六年(公元963年),又敕改為“大覺禪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因該寺坐落在雲門山下,故世人習慣稱之為“雲門寺”。

雲門寺幾度興衰,歷經蒼桑。其鼎盛於北宋時期,但南宋以來則逐漸衰微,至明清以後特別是抗日戰爭後期已到了破敗境地。虛雲和尚在完成南華寺的重修工程後,於1943年12月在李漢魂、李濟深和鄒洪的支持下,移錫雲門,在當時抗戰困難重重的情況下,晝夜操勞,歷時9年,完成了雲門寺的重建工作,一時宗風大振。

“文化大革命”期間給雲門寺帶來毀滅性的打擊,使其僧去寺殘,難於馨述。幸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使黨的宗教政策得以落實,1983年4月9日,國務院確定雲門寺為全國重點保護的寺觀之一。1982年虛雲老和尚的法嗣弟子佛源大和尚,從北京重回雲門,肩負起恢復和振興祖庭的重任,在政府和海內外四眾弟子的支持下,歷經艱辛,終於將雲門祖庭重建重修,面貌一新。

雲門寺環境幽雅,風景奇特,既是乳源的八景之一,亦為嶺南勝地。寺的四面層巒疊嶂,山高林密,猿猴、白鷳等珍禽異獸,時有出沒。環寺蒼松挺勁,竹影婆娑。更有雲門寺後山的風景名勝桂花潭,前來雲門寺者必往觀賞。從寺後向東北山徑而行二十多分鐘,即見潭形如盆,石壁環拱,潭內水清見底,潭深六尺有餘,瀑布從幾十尺高的崖頂飛流而下,置身潭畔,暑氣全消,神清氣爽,令人流連忘返。

據佛源和尚和雲門寺新任方丈明向法師介紹,雲門寺最大的特點在於它完全繼承了祖師的宗風,寺風嚴謹。直到現在還嚴格保持著過農禪生活,學修並舉,老有所養,幼有所學的叢林制度。

禪宗公案

雲門拄杖化龍

禪宗公案名。又作雲門拄杖化為龍、雲門拄杖子。本則公案為雲門宗之祖雲門文偃拈拄杖,對大眾垂示自在之妙用。碧岩錄第六十則(大四八·一九二中):‘雲門以拄杖示眾云:“拄杖子化為龍,吞卻乾坤了也,山河大地甚處得來?”’本則公案闡釋自在之妙用,謂山河大地與自身無差別,盡大地為沙門之一只眼,宇宙間之一切即是我。[雲門匡真禪師廣錄卷中]

雲門花葯欄

禪宗公案名。又作雲門花欄、雲門金毛獅子。本則公案系雲門宗之祖雲門文偃就‘清淨法身’之問題所作之機緣語句。碧岩錄第三十九則(大四八·一七七中):‘僧問雲門:“如何是清淨法身?”門云:“花葯欄。”僧云:“便恁么去時如何?”門云:“金毛獅子。”’

上引中之‘清淨法身’,乃指遍一切處之佛身。對於僧所問‘如何是清淨法身’,雲門漫不經心地答以‘花葯欄’,意謂清淨法身遍於一切處,故答案非僅限於‘花葯欄’;而師答以花葯欄,唯因師此時恰於庭前眺望花壇。此答看似漫不經心,實系勢力萬鈞。僧復問:‘便恁么去時如何?’雲門答以‘金毛獅子’。金毛獅子一語,意含認可此僧之修行圓熟,然是否為完全之認可,則未盡然。

雲門倒一說

禪宗公案名。又作:“雲門目前機”。為雲門宗之祖雲門文偃禪師針對某僧有關‘未來’之觀念所作之機緣語句。碧岩錄第十五則(大四八·一五五上):‘僧問雲門:“不是目前機,亦非目前事時如何?”門曰:“倒一說。”’上引之中,‘機’為能觀之心,‘事’是所觀之境;心與境即指主觀與客觀。能見之機與事容易分辨,然僧所問者,卻屬客觀未生、主觀未起之事。故云門以‘倒一說’答之。倒即顛倒,以僧舍目前之事機而問未發生之事,然既為未發生之事,則心與境尚未接觸,故此問話本身即是顛倒之見解。

雲門乾屎橛

禪宗公案名。為雲門宗之祖雲門文偃禪師對某僧之‘如何是佛’一問所作之機緣語句。無門關第二十一則(大四八·二九五下):‘雲門因僧問:“如何是佛?”門云:“乾屎橛。”’乾屎橛指拭人糞之乾橛片。乾屎橛乃污穢之物,而佛為清淨身。雲門以不淨答清淨身之問,乃示人當離淨、不淨二見,以純一無雜之心參究,方能悟入佛道。又‘乾屎橛’亦含無用處之義,意謂佛之名徒然污穢學人之心田,與其遠處求佛,不如力求清淨一己之心;旨在打破學人對於名字之執著。[雲門匡真禪師廣錄卷上、五燈會元卷十五]

雲門須彌

禪宗公案名。又作雲門須彌山。系雲門宗之祖雲門文偃與某僧關於‘不起一念,還有過否’所作之機緣語句。從容錄第十九則(大四八·二三九中):‘僧問雲門:“不起一念,還有過也無?”門云:“須彌山。”’起念固然是過,若不起一念,還有過否?僧有此問,即落入妄想分別之限,雲門遂以‘須彌山’一語答之。須彌山即不動或難越之意。此語意謂其過之大,猶如須彌山一般。旨在使該僧遠離有過、無過等對立二見。

雲門腳跛

禪宗公案名。本則公案記述雲門宗之祖雲門文偃契悟道法之因緣。據五燈會元卷十五雲門文偃章記載,雲門參訪睦州道明時,接連三日扣門,前二日睦州一見雲門即閉門,至第三日,睦州開門,雲門迅疾拶入,睦州將師擒住,曰(卍續一三八·二七六上):‘道!道!’師稍擬議回答,睦州便將師推出,曰:‘秦時度轢鑽!’遂掩門,而折損師之一足,師當下大悟。[禪苑蒙求卷下]

雲門話墮

禪宗公案名。本則公案記述雲門宗之祖雲門文偃責備某僧話墮(失言、失策)之因緣。無門關第三十九則(大四八·二九七下):‘雲門因僧問:“光明寂照遍河沙。”一句未絕,門遽曰:“豈不是張拙秀才語?”僧云:“是。”門云:“話墮也!”後來死心拈云:“且道那裡是者僧話墮處?”’

上引中之‘光明寂照遍河沙’,系出自張拙秀才參石霜慶諸悟道時所作之偈‘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一家’。死心乃黃龍慧南之法孫死心悟新,為距雲門二百年後之人。本則公案中,死心舉雲門與該僧之因緣,問‘且道那裡是者僧話墮處’,旨在令學人參‘話墮’二字,謂該僧借用張拙秀才之語,乃被古人之名句所迷惑,而失卻自己之光明,故當雲門指其失言時,立即令其陷於進退兩難之境。實乃因語非出於自心,故該僧第一句借用他人語句,被識破後,即無法說出第二句。[雲門匡真禪師廣錄卷中]

雲門塵塵三昧

禪宗公案名。又作雲門缽桶。本則公案系雲門宗之祖雲門文偃禪師為闡釋禪之意義所作之機緣語句。碧岩錄第五十則(大四八·一八五中):‘僧問雲門:“如何是塵塵三昧?”門云:“缽里飯,桶里水。”’塵塵三昧,謂透過一一微細之法,而入於王三昧。雲門遂舉缽里飯、桶里水等具體事物,借透過一一微細之法,以闡釋禪之要旨。[從容錄第九十九則]

雲門一字關

雲門宗史話雲門宗史話

僧問雲門:如何是雲門劍?門云:祖。如此之類,凡有所問,但以

一字酬之是也。

三山來云:雲門恁么道,謂是齒不關風,謂是舌頭太短,有人透得此關,許你親見雲門。

三山來頌云:一字關一字關,何不成雙獨成單?單單一字誠難測,一字誠難測也難。難難,好比隔個須彌山。

二種光不透脫

(疑情猶未盡,回道到家遲。)

一切處不明面前有一物是一:聞聲風色隨疑轉,驢糞從他換眼睛。

三山來頌云:白雲朵朵翳雙睛,一線青天也是塵。撥盡黃金知何日,不愁寂寞不愁貧。

透得一切法空隱隱地,似有個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脫:遇物臨機生見解,是非卜度自狐疑。

三山來頌云:夢破方知一物無,法塵盡處亦何孤,誰知暗裡相逢處,依舊從前障眼珠。

古尊宿總頌:十處逢緣九不通,疑情一片滯頑空。何勞揀擇尋宗旨,來意還他去意同。

雲門對一說

禪宗公案名。又作雲門一代時教。為一僧與雲門文偃禪師關於‘何為釋迦佛一代教法’之機緣問答。碧岩錄第十四則(大四八·一五四下):‘僧問雲門:“如何是一代時教?”雲門云:“對一說。”’世尊住世八十年,其中四十五年間說法度眾,故知釋尊一代教說非一時得以述說。雲門答以‘對一說’三字,已超出言詮,直指心性,函蓋乾坤,而將顯、密、禪、淨之一代時教包含無遺。然若僅從語言文字或理論義解作揣測,絕不能探知雲門禪師之真意。故圜悟禪師評唱本則公案,謂人多錯會‘對一說’之意,或謂系對一時機宜所說之法;或道森羅萬象皆是一法之所印,故謂之對一說。殊不知,古人意不如此。故永嘉大師於‘證道歌’中嘆道(大四八·三九六下):‘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瞭然超百億。’[五燈會元卷十五]

雲門三種病

(動止因三種,偏估落二邊。)

一未到走作:避影勞形無是處,離陰滅跡枉徒然。

三山來頌云:東去西來無了日,南奔北走到何年。紅塵擾擾忘歸路,夢斷家山實可憐。

二已到住著:幸然棄有方回首,卻例沉空不轉身。

三山來頌云:長安雖樂實難居,到處優遊任卷舒。莫教門門高枕臥,養成個疾倩誰除。

三透脫無依:走南進北無方所,盡日優遊不到家。

三山來頌云:不入塵牢不受纏,拋枷打鎖許多年。誰知作個長流客,蕩蕩無依去不還。

古尊宿總頌:未到家山燈水秋,歸來那更不回頭,就中透得無依止,此病閻王替汝愁。

雲門宗發源地大覺寺雲門宗發源地大覺寺

雲門三句

函蓋乾坤句:本真本空,一色一味,凡有語句,無不包羅,不待躊躇,全該妙體,以事明理,體中玄也。

如何是函蓋乾坤句?

三山來云:總在里許。頌曰:函蓋乾坤事莫窮,頭頭物物露真風,頂門亞豎摩醯眼,萬象森羅一鏡中。

截斷從流句:本非解會,排遣將來,不消一字,萬機頓息,言思路絕,諸見不存,玄中玄也。

如何是截斷眾流句?

三山來雲;不通一滴。頌曰:截斷眾流意若何,算來一字已成鑫,推排解會徒勞力,肯把要津放得過。

隨波逐浪句:許他相見,順機接引,應物無心,因語識人,從苗辨地,不須揀擇,方便隨宜,句中玄也。

如何是隨波逐浪句?

三山來云:一葉扁舟。頌曰:隨波逐浪過前川,綠笠青蓑把釣閒,一曲漁歌江際晚,高低棹破水中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